一种医用作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20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医用作业装置,包括本体部以及驱动组件;所述本体部包括有舱体部以及与所述舱体部的底部相连的底盘;所述舱体部内部形成密闭空间;所述舱体部包括有位于所述舱体部前端的弧形观察窗以及位于所述舱体部远离所述弧形观察窗一侧的压缩气瓶,所述压缩气瓶连通所述密闭空间;所述压缩气瓶被配置为向所述密闭空间内冲入压缩空气,以使得所述密闭空间相对于外界环境呈正压环境状态;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驱动组件被配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本体部移动。该实施例提供的医用作业装置既可以对医护人员起到全方位的正压防护,同时还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医护人员长时间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作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作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的膨胀,缺乏疾病预防,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各种流行性的疾病,一些传染性病原体能引发目前尚无法根治的疾病,而且传播速度较快。而病毒的传播有四条途径:接触、媒介、空气和带菌者。如果没有正确的防御措施,疾病的感染和扩散就能轻易地侵入人体。因此,当医护人员在进入医疗现场工作时,在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经常面临被传染的风险,尤其在面对传染性强的病症时,医护人员需要全面、严格的保护,现有技术中一般采取穿着全身防护服的模式进行防护。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医用防护服,存在以下的缺点:其一、防护服不便于穿戴,防护服的穿脱流程复杂,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其二、防护服闷热不透气,不便于通风、通气,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后常感到不适,而且穿着防护服工作时,常常感到闷热不适,不便于长时间工作;其三、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后,视野较窄、而且行动不便,甚至出现了两个穿戴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相互不认识的情况;其四、防护服的防护效果受穿着手法、松紧度等人为因素影响,无法起到完全防护的作用,对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医用作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作业装置,以至少实现对医护人员起到全方位的防护,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病毒交叉感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作业装置,包括本体部以及驱动组件;所述本体部包括有舱体部以及与所述舱体部的底部相连的底盘;所述舱体部内部形成密闭空间;所述舱体部包括有位于所述舱体部的前端的弧形观察窗以及位于所述舱体部远离所述弧形观察窗一侧的压缩气瓶,所述压缩气瓶连通所述密闭空间;所述压缩气瓶被配置为向所述密闭空间内冲入压缩空气,以使得所述密闭空间相对于外界环境呈正压环境状态;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驱动组件被配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本体部移动。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医用作业装置还包括有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被配置为监测所述本体部与前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所述监测组件为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前端部的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或者测距传感器。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为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底端部的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配合的滑轮组和转向轮组。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舱体部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弧形观察窗的下端的通孔以及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密闭空间相连通的操作手套。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舱体部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操作手套下方的工具箱。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舱体部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内的座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医用作业装置,通过设置有呈微正压环境的密闭空间,既可以对医护人员起到全方位的正压防护,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病毒交叉感染,避免现有技术中防护服的安全性容易受到人为干扰影响的情况,同时还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医护人员长时间工作,避免现有技术中穿戴防护服流程复杂和穿着防护服闷气捂汗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有弧形观察窗和操作手套,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广阔的观察视野,方便医护人员在空间内即可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等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医用作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作业装置10,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医用作业装置10包括有本体部11以及驱动组件;所述本体部11包括有舱体部111以及与所述舱体部111的底部相连的底盘112;所述舱体部111内部形成密闭空间1111;所述舱体部111包括有位于所述舱体部111的前端的弧形观察窗1112,可为位于密闭空间1111内的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广阔的观察视野,方便医护人员在密闭空间内透过弧形观察窗可以看清外界,便于及时处理各种情况。该舱体部111还包括有位于所述舱体部111远离所述弧形观察窗1112一侧的压缩气瓶1113,压缩气瓶1113连通密闭空间1111;压缩气瓶1113被配置为向所述密闭空间1111内冲入压缩空气,以使得所述密闭空间相对于外界环境呈正压环境状态,即密闭空间1111的内部气压略高于外部环境的大气压;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压缩空气为氧气,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向密闭空间内通入氧气,对位于密闭空间内的医护人员起到正压防护,同时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112上,所述驱动组件被配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本体部11移动。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舱体部111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1111内的座椅1114。该实施例中的医用作业装置,通过设置有相对于外界环境呈正压环境状态的密闭空间,既可以对医护人员起到全方位的正压防护,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病毒交叉感染,避免现有技术中防护服的安全性容易受到人为干扰影响的情况,同时还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医护人员长时间工作,避免现有技术中穿戴防护服流程复杂和穿着防护服闷气捂汗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有弧形观察窗,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广阔的观察视野,方便医护人员在密闭空间内即可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等操作。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舱体部111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弧形观察窗1112的下端的通孔以及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密闭空间1111相连通的操作手套1115,使得密闭空间1111内的医护人员可通过操作手套1115直接对外操作,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看诊、治疗、看护等操作。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部以及驱动组件;/n所述本体部包括有舱体部以及与所述舱体部的底部相连的底盘;/n所述舱体部内部形成密闭空间;/n所述舱体部包括有位于所述舱体部的前端的弧形观察窗以及位于所述舱体部远离所述弧形观察窗一侧的压缩气瓶,所述压缩气瓶连通所述密闭空间;/n所述压缩气瓶被配置为向所述密闭空间内冲入压缩空气,以使得所述密闭空间相对于外界环境呈正压环境状态;/n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驱动组件被配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本体部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以及驱动组件;
所述本体部包括有舱体部以及与所述舱体部的底部相连的底盘;
所述舱体部内部形成密闭空间;
所述舱体部包括有位于所述舱体部的前端的弧形观察窗以及位于所述舱体部远离所述弧形观察窗一侧的压缩气瓶,所述压缩气瓶连通所述密闭空间;
所述压缩气瓶被配置为向所述密闭空间内冲入压缩空气,以使得所述密闭空间相对于外界环境呈正压环境状态;
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驱动组件被配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本体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作业装置还包括有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被配置为监测所述本体部与前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敏曾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