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水平井压裂缝网内支撑剂运移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084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08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模拟水平井压裂缝网内支撑剂运移的实验装置,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该实验装置包括管路输送单元及多个网络裂缝单元;管路输送单元包括多个注入管线及回流管线,每个注入管线上均设有超声颗粒浓度在线检测仪,回流管线上设有液体流量计;网络裂缝单元包括网络裂缝模块及模拟射孔管,网络裂缝模块内部设置有模拟网络裂缝,模拟网络裂缝与回流管线连通,各网络裂缝单元依次串连在一起,相邻的两个网络裂缝单元的模拟射孔管之间通过注入管线连通在一起,位于各网络裂缝单元末端的一个网络裂缝单元的模拟射孔管的出口端封闭。本实验装置能够真实可靠的反映支撑剂在页岩压裂缝网中的铺设情况。在页岩压裂缝网中的铺设情况。在页岩压裂缝网中的铺设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水平井压裂缝网内支撑剂运移的实验装置


[0001]本公开属于油田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模拟水平井压裂缝网内支撑剂运移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外油气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常规油气产量的不断下降,包括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展现出巨大的资源潜力,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往往需要进行水力压裂等增产措施。水力压裂的技术原理,即向储层中注入压裂液,当压裂液的注入速度超过储层的吸收速度,就会导致井底压力大于储层岩石的破裂压力,储层张开并产生裂缝。接着向储层中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以起到支撑裂缝的作用,避免裂缝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再次闭合。由于支撑剂在裂缝中的沉降和运移规律,会影响支撑剂在缝内的铺置情况,从而影响了支撑剂对裂缝的支撑导流能力,直接决定了水力压裂的最终效果。
[0003]常规油气藏压裂通常采用高粘度压裂液在储层产生水力裂缝,该裂缝对称分布于垂直井筒两侧,裂缝形态简单、规模较小,裂缝内支撑剂运移、沉降机理研究已较为透彻,常规的单一裂缝内支撑剂运移模拟实验装置已基本满足研究需求。页岩油气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靠水平井与分段多簇压裂技术实现商业开采。该压裂技术采用井下分段工具,将水平井筒细分为若干级长度仅数十米的压裂段,通过多簇射孔方式,形成多个裂缝起裂、延伸点,最终在各压裂段内形成多簇压裂缝网。射孔簇数一般不少于3簇,簇间距为数米~数十米,各簇压裂缝网通过水平井筒构成具有并联特征的气液固相传输通道。对于页岩油气藏,多簇压裂过程将产生水力裂缝、开启天然裂缝,二者相互沟通、交织形成压裂缝网。因此,页岩油气藏压裂缝网形态、裂缝网络拓扑结构(即裂缝之间连接关系)十分复杂,裂缝宽度具有明显多尺度特征,导致压裂缝网内支撑剂运移机理研究难度大,难以为支撑剂泵注程序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0004]现有单裂缝或多裂缝内支撑剂运移模拟实验装置仍无法满足页岩油气水平井多簇压裂缝网内支撑剂运移规律研究需求。传统裂缝模拟单元是该类型实验装置的关键组件,裂缝模拟单元特征参数(如宽度、长度、裂缝之间连接状态等)与真实裂缝之间差异越小,缝内支撑剂运移模拟实验结果越准确。传统实验装置的裂缝模拟单元主要研制思路为:

利用相互平行设置的透明平板模拟主裂缝形态(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 201610823150.1),平板之间或平板一侧可设置分支裂缝(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 201410745362.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1510028142.3),主裂缝与分支裂缝之间设置可变角度的连接装置;

利用小尺寸透明立方体单元堆积形成大尺寸立方体,各小立方体单元之间间隙为模拟主裂缝、分支裂缝,主裂缝与分支裂缝之间呈90
°
角度连接。采用上述思路研制的实验装置明显存在以下的不足与缺点:
[0005](1)现有裂缝模拟单元与真实压裂缝网特征差异大。一部分传统裂缝模拟单元内部仅设置1条裂缝,尽管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与3D打印技术实现了裂缝壁面形貌真实刻画,但无法反映页岩压裂缝网结构特征;另一部分裂缝模拟单元通过小尺寸立方体单元组装获得
了多条主裂缝、分支裂缝,但裂缝壁面形态光滑、平直,裂缝宽度为固定值,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之间仅能垂直连接,而页岩储层真实压裂缝网的裂缝壁面形态弯曲、裂缝宽度多尺度特征明显以及裂缝之间连接方式(即网络拓扑结构)复杂多样。
[0006](2)压裂缝网内支撑剂运移规律定量表征参数难以有效获取。基于现有裂缝模拟单元内部裂缝设置特征,仅能获取单一裂缝内支撑剂分布剖面形态(即沙堤形态)的表征参数,如支撑剂剖面平衡高度、支撑剂剖面平衡时间、支撑剂剖面前缘距离入口的距离、支撑剂剖面前缘角度,这些参数对于预测近井筒压裂主裂缝内支撑剂分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无法预测与主裂缝串联或并联贯通分支缝、微小裂缝内支撑剂铺置浓度,更无法明确支撑剂粒径与压裂缝网宽度匹配关系。
[0007](3)无法模拟水平井“段内多簇”压裂时各射孔簇缝网诱发支撑剂分流或差异性分配现象。缝网压裂普遍采用每段不少于3簇射孔的方式完井,各射孔簇的压裂缝网与水平井筒构成并联连通关系,但现有的支撑剂运移模拟实验装置仅设置一组裂缝模拟单元,无法模拟多簇压裂时支撑剂分流或差异性进入各射孔簇缝网过程,且无法描述水平井筒内支撑剂输送过程浓度、粒径分布变化特征。
[0008]综上所述,针对裂缝形态弯曲、裂缝宽度多尺度特征明显、裂缝网络拓扑结构复杂的页岩油气藏压裂缝网,目前现有支撑剂运移规律实验模拟装置存在较大缺陷,难以满足研究需求,且各射孔簇的压裂缝网与水平井筒具有并联连通关系,现有实验模拟装置无法研究该实际情况下的支撑剂运移规律。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拟水平井压裂缝网内支撑剂运移的实验装置,可以真实可靠的模拟页岩储层中水平井内网络裂缝的形态,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1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拟水平井压裂缝网内支撑剂运移的实验装置,所述实验装置包括管路输送单元及多个网络裂缝单元;
[0011]所述管路输送单元包括多个注入管线及回流管线,每个所述注入管线上均设有超声颗粒浓度在线检测仪,所述回流管线上设有液体流量计;
[0012]所述网络裂缝单元包括网络裂缝模块及模拟射孔管,所述网络裂缝模块内部设置有模拟网络裂缝,所述模拟网络裂缝与所述回流管线连通,所述模拟射孔管装设在所述网络裂缝模块内部,所述模拟射孔管外周壁的中部沿轴向间隔布置有多组射孔,每组射孔均包括多个沿所述模拟射孔管周向间隔布置的射孔,所述射孔与所述模拟网络裂缝连通,所述模拟射孔管的入口端与出口端均贯穿所述网络裂缝模块,且所述模拟射孔管的外周壁靠近入口端的位置以及靠近出口端的位置均与所述网络裂缝模块密封配合,每个所述模拟射孔管的入口端均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注入管线的出口端连通;
[0013]各所述网络裂缝单元依次串连在一起,相邻的两个所述网络裂缝单元的模拟射孔管之间通过所述注入管线连通在一起,位于各所述网络裂缝单元末端的一个所述网络裂缝单元的所述模拟射孔管的出口端封闭。
[0014]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裂缝模块包括多层裂缝板,两每层所述裂缝板依次叠置在一起,每层所述裂缝板上均雕刻有所述模拟网络裂缝,所述模拟网络裂缝
贯穿对应的所述裂缝板的两个板面,且相邻的两层所述裂缝板上的所述模拟网络裂缝相互连通。
[0015]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模拟网络裂缝位于对应的所述裂缝板的中部。
[0016]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叠设在一起多层所述裂缝板构成立方体状的所述网络裂缝模块,所述网络裂缝模块包括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及底面,所述前侧面及所述后侧面相对布置,所述左侧面及所述右侧面相对布置,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相对布置,所述模拟射孔管的入口端贯穿所述前侧面的中心点,所述模拟射孔管的出口端贯穿所述后侧面的中心点,多层所述裂缝板的叠置方向垂直于所述左侧面及所述右侧面。
[0017]在本公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水平井压裂缝网内支撑剂运移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装置包括管路输送单元(1)及多个网络裂缝单元(2);所述管路输送单元(1)包括多个注入管线(11)及回流管线(12),每个所述注入管线(11)上均设有超声颗粒浓度在线检测仪(111),所述回流管线(12)上设有液体流量计(121);所述网络裂缝单元(2)包括网络裂缝模块(21)及模拟射孔管(22),所述网络裂缝模块(21)内部设置有模拟网络裂缝(200),所述模拟网络裂缝(200)与所述回流管线(12)连通,所述模拟射孔管(22)装设在所述网络裂缝模块(21)内部,所述模拟射孔管(22)外周壁的中部沿轴向间隔布置有多组射孔(221),每组射孔(221)均包括多个沿所述模拟射孔管(22)周向间隔布置的射孔(221),所述射孔(221)与所述模拟网络裂缝(200)连通,所述模拟射孔管(22)的入口端与出口端均贯穿所述网络裂缝模块(21),且所述模拟射孔管(22)的外周壁靠近入口端的位置以及靠近出口端的位置均与所述网络裂缝模块(21)密封配合,每个所述模拟射孔管(22)的入口端均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注入管线(11)的出口端连通;各所述网络裂缝单元(2)依次串连在一起,相邻的两个所述网络裂缝单元(2)的模拟射孔管(22)之间通过所述注入管线(11)连通在一起,位于各所述网络裂缝单元(2)末端的一个所述网络裂缝单元(2)的所述模拟射孔管(22)的出口端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裂缝模块(21)包括多层裂缝板(211),每层所述裂缝板(211)依次叠置在一起,每层所述裂缝板(211)上均雕刻有所述模拟网络裂缝(200),所述模拟网络裂缝(200)贯穿对应的所述裂缝板(211)的两个板面,且相邻的两层所述裂缝板(211)上的所述模拟网络裂缝(200)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网络裂缝(200)位于对应的所述裂缝板(211)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叠设在一起多层所述裂缝板(211)构成立方体状的所述网络裂缝模块(21),所述网络裂缝模块(21)包括前侧面(212)、后侧面(213)、左侧面(214)、右侧面(215)、顶面(2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波谢军陈强雍锐范宇宋毅郭兴午赵志恒周小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