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网互联变电站架构避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0492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电网互联变电站架构避雷装置,包括横板和固定设在横板上壁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固定设有避雷针,所述横板的下壁两端均固定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下方固定设有与活动杆相匹配的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和活动杆相连接,所述横板的下壁上还固定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转动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一承接杆,所述第一承接杆下方地面上固定设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转动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二承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科学合理,实现了在风力较大时,对构架避雷装置的有效保护,防止对避雷装置产生损坏导致避雷效果的丧失,甚至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电网互联变电站架构避雷装置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避雷
,尤其涉及一种大电网互联变电站架构避雷装置。
技术介绍
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避雷针是用来保护建(构)筑物等避免雷击的装置。所有被保护设备均应处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以避免或减少雷击中建(构)筑物上或其附近造成的物理损害和人身伤亡,当雷击避雷针时,雷电流通过避雷针入地,使避雷针对地电位升高,此时应防止避雷针至被保护设备发生反击;现存的避雷针在变电站中应用时,往往需要架设架构避雷装置,来防止避雷针中的电流对变电站的不良影响,但是现存的架构避雷装置结构固定,在大风天气时,容易发生倒伏等情况,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对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大电网互联变电站架构避雷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存的变电站架构避雷装置结构固定,无法在大风天气中保证架构的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大电网互联变电站架构避雷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电网互联变电站架构避雷装置,包括横板(1)和固定设在横板(1)上壁的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上固定设有避雷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的下壁两端均固定设有活动杆(4),所述活动杆(4)的下方固定设有与活动杆(4)相匹配的活动腔(5),所述活动腔(5)内固定设有弹簧(6),所述弹簧(6)和活动杆(4)相连接,所述横板(1)的下壁上还固定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内转动设有第一转轴(8),所述第一转轴(8)上固定设有第一承接杆(9),所述第一承接杆(9)下方地面上固定设有基座(10),所述基座(10)上转动设有第二转轴(11),所述第二转轴(11)上固定设有第二承接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网互联变电站架构避雷装置,包括横板(1)和固定设在横板(1)上壁的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上固定设有避雷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的下壁两端均固定设有活动杆(4),所述活动杆(4)的下方固定设有与活动杆(4)相匹配的活动腔(5),所述活动腔(5)内固定设有弹簧(6),所述弹簧(6)和活动杆(4)相连接,所述横板(1)的下壁上还固定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内转动设有第一转轴(8),所述第一转轴(8)上固定设有第一承接杆(9),所述第一承接杆(9)下方地面上固定设有基座(10),所述基座(10)上转动设有第二转轴(11),所述第二转轴(11)上固定设有第二承接杆(12),所述第一承接杆(9)和第二承接杆(12)之间共同转动设有第三转轴(13),所述第三转轴(13)上固定设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四转轴(15),所述第四转轴(15)上转动设有固定板(16),所述第三转轴(13)的上下两端固定设有橡胶棒(17),所述第一承接杆(9)和第二承接杆(12)靠近第三转轴(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邓兴波蔡加顺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滇隆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