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丽平专利>正文

一种轨道交通用隧道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972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用隧道照明装置,包括灯壳,所述灯壳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灯板,且灯板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灯珠,所述灯壳的侧面外壁固定连接有护壳,且护壳的侧面内壁和灯壳的侧面外壁之间留有导风腔,导风腔位于灯壳侧面外壁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出风槽,所述护壳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扇壳,且扇壳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扇,散热扇的出风端朝向护壳的内部,所述灯壳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压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止灰尘粘附在透光板表面而导致透光板透光效率降低,能防止列车经过时产生的震动通过隧道内壁传递到照明装置中而导致灯珠损坏,防止蚊虫聚集在照明装置附近而降低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用隧道照明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隧道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通常为方便同行,轨道列车在行驶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隧道,由于隧道光线较暗,因此需要在隧道中安装照明装置对隧道进行照明,现有的照明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列车在经过隧道时会带起很多灰尘,进而容易导致照明装置表面附着灰尘,照明装置的光照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隧道照明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用隧道照明装置,包括灯壳,所述灯壳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灯板,且灯板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灯珠,所述灯壳的侧面外壁固定连接有护壳,且护壳的侧面内壁和灯壳的侧面外壁之间留有导风腔,导风腔位于灯壳侧面外壁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出风槽,所述护壳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扇壳,且扇壳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扇,散热扇的出风端朝向护壳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灯壳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压圈,且压圈和灯壳之间压放有透光板。进一步的,所述扇壳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网。进一步的,所述灯壳的侧面外壁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进一步的,所述护壳的顶部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吊杆,且下吊杆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上吊杆,上吊杆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进一步的,所述上吊杆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壳,且下吊杆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吊块,吊块的底部外壁和缓冲壳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三个环形均匀分布的弹簧。进一步的,所述护壳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电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散热扇和护壳,护壳和灯壳之间留有导风腔,导风腔的出风槽朝向透光板的表面,当进行照明时,散热扇工作能带走照明装置内部的热量,同时风力吹在透光板的表面能带动透光板表面的空气流通,进而防止灰尘粘附在透光板表面而导致透光板透光效率降低。2、通过设置缓冲壳,在上吊杆和下吊杆之间设置缓冲壳,在缓冲壳内部设置弹簧,弹簧能起到缓冲效果,进而能防止列车经过时产生的震动通过隧道内壁传递到照明装置中而导致灯珠损坏。3、通过设置电网,在透光板的表面设置电网,当隧道中的蚊虫靠近照明装置时,电网能将蚊虫击落,进而防止蚊虫聚集在照明装置附近而降低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隧道照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隧道照明装置的缓冲壳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的一种轨道交通用隧道照明装置的护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灯壳、2-护壳、3-上吊杆、4-缓冲壳、5-防护网、6-扇壳、8-安装块、9-下吊杆、10-吊块、11-弹簧、12-散热扇、13-灯板、14-灯珠、15-出风槽、16-电网、17-透光板、18-压圈、19-散热鳍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一种轨道交通用隧道照明装置,包括灯壳1,灯壳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灯板13,且灯板13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灯珠14,灯壳1的侧面外壁固定连接有护壳2,且护壳2的侧面内壁和灯壳1的侧面外壁之间留有导风腔,导风腔位于灯壳1侧面外壁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出风槽15,护壳2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扇壳6,且扇壳6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扇12,散热扇12的出风端朝向护壳2的内部。本技术中,灯壳1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压圈18,且压圈18和灯壳1之间压放有透光板17。其中,扇壳6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网5。其中,灯壳1的侧面外壁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19。其中,护壳2的顶部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吊杆9,且下吊杆9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上吊杆3,上吊杆3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8。其中,上吊杆3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壳4,且下吊杆9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吊块10,吊块10的底部外壁和缓冲壳4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三个环形均匀分布的弹簧11。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螺钉将安装块8固定安装在隧道的顶部,在日常进行照明时,散热扇12工作向护壳2的内部鼓风,进而能将散热鳍片19间隙中的热量吹走并通过出风槽15吹出,进而能带动透光板17表面空气的流通,防止灰尘聚集在透光板17的表面,弹簧11能起到缓冲效果,能防止列车经过时产生的震动通过隧道内壁传递到照明装置中而导致灯珠14损坏。实施例2:参照图3,一种轨道交通用隧道照明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为防止蚊虫聚集在透光板17表面而导致透光效率降低,护壳2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电网16。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比,当隧道中的蚊虫靠近照明装置时,电网16产生的高压电流能将蚊虫击落,进而防止蚊虫聚集在照明装置附近而降低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用隧道照明装置,包括灯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灯板(13),且灯板(13)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灯珠(14),所述灯壳(1)的侧面外壁固定连接有护壳(2),且护壳(2)的侧面内壁和灯壳(1)的侧面外壁之间留有导风腔,导风腔位于灯壳(1)侧面外壁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出风槽(15),所述护壳(2)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扇壳(6),且扇壳(6)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扇(12),散热扇(12)的出风端朝向护壳(2)的内部,所述护壳(2)的顶部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吊杆(9),且下吊杆(9)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上吊杆(3),上吊杆(3)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8),所述上吊杆(3)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壳(4),且下吊杆(9)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吊块(10),吊块(10)的底部外壁和缓冲壳(4)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三个环形均匀分布的弹簧(11),所述护壳(2)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电网(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用隧道照明装置,包括灯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灯板(13),且灯板(13)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灯珠(14),所述灯壳(1)的侧面外壁固定连接有护壳(2),且护壳(2)的侧面内壁和灯壳(1)的侧面外壁之间留有导风腔,导风腔位于灯壳(1)侧面外壁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出风槽(15),所述护壳(2)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扇壳(6),且扇壳(6)的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扇(12),散热扇(12)的出风端朝向护壳(2)的内部,所述护壳(2)的顶部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吊杆(9),且下吊杆(9)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上吊杆(3),上吊杆(3)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8),所述上吊杆(3)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丽平
申请(专利权)人:胡丽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