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用织物以及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906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44
一种气囊用织物,是由合成纤维构成的气囊用织物,所述织物的至少一方的布边部具有沿经纱方向配置的具有各不相同的卷曲率的织造用纱YA以及织造用纱YB,所述织造用纱YA以及所述织造用纱YB被反复排列,所述织造用纱YA的卷曲率CA与所述织造用纱YB的卷曲率CB满足CA≥CB×1.2的关系,所述卷曲率CB比所述卷曲率CA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气囊用织物以及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囊用织物以及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高密度织物、特别是气囊用织物的织造时有效地抑制了在布边(日文:耳)部附近产生的织口(日文:織り口)的后退和松边(日文:耳たぶり)的产生的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汽车中,装备有用于确保乘员的安全的气囊。气囊是下述的构件:在汽车的碰撞事故时,受到碰撞的冲击而传感器工作,在气囊内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该气体使气囊瞬间膨胀而在碰撞时保护乘员的面部、前头部。气囊一般是通过制造并裁剪如下底布(日文:基布)(所谓的涂层布)并缝制成袋体而制作出的,所述底布在由使用了150~600dtex的合成纤维的平纹织物构成的布帛上、为了使耐热性、难燃性、空气阻隔性(日文:遮断性)等特性提高而涂布或层叠了有机硅等树脂而成。另外,存在不赋予树脂、通过高密度地织造聚酰胺纤维等合成纤维长丝纱来减小布帛的透气量而使用的所谓的非涂层布。在这里,关于气囊用的织物,由于在汽车的碰撞事故时,使气囊瞬间膨胀,在碰撞时保护乘员的面部、前头部等,因此是要求高强度且低透气性的织物。因此,气囊用的织物与通常的衣料用的织物相比,需要使用更加高强度的纱且为高密度的织物。一般,在织造气囊用织物时,在织物设计上,例如在经纱以及纬纱为485dtex、经纱以及纬纱的织物密度以经、纬均为每1英寸(2.54cm)55根的平纹组织的情况下等,纬纱密度越高,则织造梭口(日文:織り前)的织口相比筘的最前进位置向经纱的送出侧移动的量变得越大。由此,如以下的(a)~(d)所记载那样容易产生织造时的不良情况。(a)在打纬时,织口附近的织物产生撞击打纬(英文:bumping,)现象,变得难以得到期望的纬纱密度的织物。(b)在将纬纱打入后,在织造梭口的左右各端部处通过切割器将纬纱切断,但此时被切断了的纬纱的端部没有被把持而变得自由,织物的两方的布边端部的纬纱卷曲变大,由此反而经纱卷曲变小。因此,两方的布边部的经纱张力下降。由此,由经纱带来的对纬纱的把持力下降,织造梭口的两布边部的织口后退。其结果,诱发以布边部的经纱松弛等为起因的起毛,无法稳定地进行织造。(c)如果将织机转速高速化,则布边端部的织口后退的现象表现得更显著。由于织物的布边部的经纱松弛,产生布边部与中央部的布长差异,产生布边端部成为起伏状态的向外扩张成喇叭形(英文:flare)(也称为“松边”)。气囊用底布被裁剪、缝制而制作成袋体,但设计用于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气囊用底布的裁剪样板,通常甚至布边端部或其附近都被使用。但是,裁片(日文:裁断品)的端容易解开(松开),所以如果在布边端部附近产生了向外扩张成喇叭形则容易产生裁剪不良。其结果,无法得到作为气囊而期望的准确的形状,也变得不具有所需要的功能。(d)坯布(日文:生機)中的向外扩张成喇叭形不仅对卷筒时、以及其后的精练、定形工序中的加工通过性产生障碍,也成为折皱产生的原因。另外,在涂布树脂的情况下,由于向外扩张成喇叭形,不仅对涂布工序的加工通过性产生障碍,还产生涂布树脂的涂布量不均、折皱。作为用于防止上述(a)~(d)的不良点的各种尝试,提出在由合成纤维构成的气囊用织物中、在布边部配置纤度为33dtex以下的纱罗纱(日文:絡み糸)以及附加纱(日文:増糸)、相对于地部纱(日文:地部糸)的总纤度为80%以上的总纤度的紧边纱(日文:耳締め糸)的方法(专利文献1)。另外,提出向纱罗纱插入异形截面纱、细纱的方法、使布边部的经纱旦尼尔比底布主体部分的经纱旦尼尔细的方法(专利文献2~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再表2014/05104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5514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06414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2362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织造追求更加高强度且低透气性的高密度织物的情况下,在织物设计上,例如在经纱以及纬纱为470dtex、经纱以及纬纱的织物密度、经、纬均为每1英寸(2.54cm)57根的平纹组织的情况下,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提出那样的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在布边部中无法充分地压紧纬纱,招致布边部的经纱张力下降,导致产生经纱的起毛、织机的停止次数的增加、向外扩张成喇叭形的恶化。另外在专利文献2~4所提出的方法中,由于将与地部(日文:地部)不同形态的纱或细纤度的纱用于布边部,所以在高速织造织物的情况下存在容易产生断头(日文:糸切れ)、起毛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以往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在织造时产生的织造梭口的两布边部的织口后退和向外扩张成喇叭形的产生、抑制在设为长尺寸的布匹时的端部的折皱产生、另外抑制裁剪时的错位的、高品质的气囊用织物、以及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气囊用织物是由合成纤维构成的气囊用织物,所述织物的至少一方的布边部具有沿经纱方向配置的具有各不相同的卷曲率(日文:クリンプ率)的织造用纱YA以及织造用纱YB,所述织造用纱YA以及所述织造用纱YB被反复排列,所述织造用纱YA的卷曲率CA与所述织造用纱YB的卷曲率CB满足CA≥CB×1.2的关系,所述卷曲率CB比所述卷曲率CA小。另外,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是用于制造上述气囊用织物的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织物的至少一方的布边部中,将织造用纱YA以及织造用纱YB反复排列,且将施加于所述织造用纱YA的张力TA与施加于所述织造用纱YB的张力TB调整为TB≥TA×1.2的关系而进行织造。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对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织物的地部的织造用纱的构造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2是用于对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织物的布边部的织造用纱的构造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气囊用织物]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气囊用织物(以下,也简称为织物)的地部由合成纤维的复丝(以下,也称为合成纤维纱)构成。在这里,地部是指布边部以外的织物主体的部分。合成纤维的原料例如可使用聚酰胺系纤维、聚酯系纤维、芳族聚酰胺系纤维、人造丝系纤维、聚砜系纤维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纤维等。其中,合成纤维的原料优选为大量生产性、经济性优异的聚酰胺系纤维、聚酯系纤维。聚酰胺系纤维例如可列举由尼龙6、尼龙66、尼龙12、尼龙46、或尼龙6与尼龙66的共聚聚酰胺、使聚亚烷基二醇、二羧酸、胺等与尼龙6共聚而得的共聚聚酰胺等构成的纤维。对于聚酰胺系纤维,尼龙6纤维、尼龙66纤维在强度上特别优异,而优选。另外,聚酯系纤维例如可列举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构成的纤维。聚酯系纤维也可以是由使间苯二甲酸、5-钠磺基间苯二甲酸、己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作为酸成分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而得的共聚聚酯构成的纤维。另外,在这些合成纤维中,为了改善纺丝·拉伸工序、加工工序中的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囊用织物,是由合成纤维构成的气囊用织物,/n所述织物的至少一方的布边部具有沿经纱方向配置的具有各不相同的卷曲率的织造用纱YA以及织造用纱YB,/n所述织造用纱YA以及所述织造用纱YB被反复排列,/n所述织造用纱YA的卷曲率CA与所述织造用纱YB的卷曲率CB满足CA≥CB×1.2的关系,/n所述卷曲率CB比所述卷曲率CA小。/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14 JP 2018-2343211.一种气囊用织物,是由合成纤维构成的气囊用织物,
所述织物的至少一方的布边部具有沿经纱方向配置的具有各不相同的卷曲率的织造用纱YA以及织造用纱YB,
所述织造用纱YA以及所述织造用纱YB被反复排列,
所述织造用纱YA的卷曲率CA与所述织造用纱YB的卷曲率CB满足CA≥CB×1.2的关系,
所述卷曲率CB比所述卷曲率CA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用织物,
所述织造用纱YA与所述织造用纱YB以1:1的比例交替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用织物,
所述织造用纱YA和所述织造用纱YB中的至少任一方由与构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陆川崎直树田中伸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