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萜类化合物的生产方法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8月31日提交的新加坡申请No.10201807514P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以用于所有目的。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发现真菌萜烯合酶的方法以及真菌萜烯合酶在生产萜类化合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萜类化合物构成天然产物中结构最多样化的类别之一,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作为药物(例如紫杉醇和青蒿素),作为食品色素(例如类胡萝卜素)、调味剂和芳香剂(例如诺卡酮和香紫苏醇)和生物燃料(例如法呢烯)。萜类多样性主要归因于萜烯合酶(TPS),其将无环异戊二烯基二磷酸前体(acyclicprenyldiphosphateprecursor)转化为多种环状和无环萜烯骨架。具体地,萜烯骨架多样性源于TPS的两个主要特征:大量具有不同功能的TPS和许多TPS能够从单一底物催化多种萜烯产物的能力。除了它们的主要产物之外,几乎一半的所表征的单萜烯和倍半萜烯合酶都产生显著量的额外产物。在结构上,来自植物、真菌和细菌的所有倍半萜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含一种或多种载体的细菌菌株,所述一种或多种载体编码:/na)产生一种或多种萜烯前体的一种或多种酶;和/nb)真菌萜烯合酶(FTPS)。/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31 SG 10201807514P1.一种包含一种或多种载体的细菌菌株,所述一种或多种载体编码:
a)产生一种或多种萜烯前体的一种或多种酶;和
b)真菌萜烯合酶(FTP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载体包含可操作地连接至诱导型启动子的编码所述一种或多种酶和所述FTPS的一种或多种核苷酸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产生一种或多种萜烯前体的所述一种或多种酶是1-脱氧-D-木酮糖5-磷酸(DXP)途径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所述酶是1-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异戊烯二磷酸异构酶(IDI)或二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所述DXS包含SEQID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所述DXS是基因修饰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所述基因修饰的DXS包含SEQIDNO:24或SEQIDNO:2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所述DXS包含与SEQIDNO:6、SEQIDNO:24或SEQIDNO:2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产生所述一种或多种萜烯前体的所述一种或多种酶与野生型酶相比表达水平升高。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萜烯前体是焦磷酸法尼酯(FPP)、焦磷酸香叶酯(GPP)、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GGPP)或其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所述FTPS是单萜烯合酶或倍半萜烯合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所述FTPS包含选自由SEQIDNO:1、SEQIDNO:2、SEQIDNOG、SEQIDNO:4、SEQIDNOG、SEQIDNO:26、SEQIDNO:27、SEQIDNO:28、SEQIDNO:29、SEQIDNO:30、SEQIDNO:31、SEQIDNO:32、SEQIDNO:33和SEQIDNO:34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13.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所述FTPS包含选自由SEQIDNO:35、SEQIDNO:36、SEQIDNO:37、SEQIDNO:38和SEQIDNO:39组成的组的核酸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所述FTPS与野生型FTPS相比表达水平升高。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所述FTPS是基因修饰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所述基因修饰的FTPS包含选自由SEQIDNO:7、SEQIDNO:8、SEQIDNO:9、SEQIDNO:10、SEQIDNO:11、SEQIDNO:12、SEQIDNO:13、SEQIDNO:14、SEQIDNO:15、SEQIDNO:16、SEQIDNO:17、SEQIDNO:18、SEQIDNO:19、SEQIDNO:20、SEQIDNO:21、SEQIDNO:22和SEQIDNO:23组成的组的氨基酸序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6所述的细菌菌株,其中所述FTPS包含与SEQIDNO:1、SEQIDNO:2、SEQIDNO:3、SEQIDNO:4、SEQIDNO:5、SEQIDNO:7、SEQIDNO:8、SEQIDNO:9、SEQIDNO:10、SEQIDNO:11、SEQIDNO:12、SEQIDNO:13、SEQIDNO:14、SEQIDNO:15、SEQIDNO:16、SEQIDNO:17、SEQIDNO:18、SEQIDNO:19、SEQIDNO:20、SEQIDNO:21、SEQIDNO:22、SEQIDNO:23、SEQIDNO:26、SEQIDNO:27、SEQID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聪强,陈茜娴,R·马丁,朱兴奋,
申请(专利权)人: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吉森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