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衢州学院专利>正文

防风结构和防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86859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风结构和防尘装置。其中,所述防风结构包括固定柱;导轨,沿着所述固定柱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上;托架,包括滑动部和环抱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环抱部形成环抱空间。在将该防风机构应用至防尘装置时,以防止所述防尘套随风飘动为例,基于环抱部所形成的环抱空间,所述防尘套能够穿过所述环抱空间,并且其周向外壁可以固定在所述环抱部上。环抱部可以将所述防尘套撑开,保持防尘套内部通道的畅通。基于滑动部和固定柱的设置,可以防尘套随风飘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风结构和防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尘
,具体地涉及一种防风结构和防尘装置。
技术介绍
现如今矿山工业越来越发达,在矿山作业过程中,例如在将砂石料装载至运砂车的过程中,砂石料经过进料口直接落在运砂车上,这样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造成粉尘飞扬。特别是有风时,粉尘还会随风飘散。这样不仅会污染环境,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以及道路的安全通畅,人体吸入后还会危害身体健康。为此,公开号为111744292A技术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防尘装置,包括:防尘套,包括进口端、出口端以及连接所述进口端和所述出口端的物料通道;提升机构,位于所述防尘套的上方,用于驱动所述防尘套上升和下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防尘套的出口端处,用于检测所述出口端下方的物料堆积的高度;以及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所述提升机构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并根据该信号以控制所述提升机构驱动所述防尘套上升和下降;环状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出口端处。基于防尘套的设置,物料从所述防尘套的进口端沿着物料通道从出口端出料,物料在输送的过程中被包围在物料通道内,因此粉尘的飘扬范围也被局限在物料通道内。从而解决了砂石料在运送或装载过程中易产生扬尘的问题。然而,该技术方案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在大风天气,防尘套容易随风飘动,这样可能会导致砂石料的下料位置无法得到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风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风结构,所述防风结构包括:固定柱;导轨,沿着所述固定柱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上;托架,包括滑动部和环抱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环抱部形成环抱空间。在将该防风机构应用至防尘装置时,以防止所述防尘套随风飘动为例,基于环抱部所形成的环抱空间,所述防尘套能够穿过所述环抱空间,并且其周向外壁可以固定在所述环抱部上。环抱部可以将所述防尘套撑开,保持防尘套内部通道的畅通。基于滑动部和固定柱的设置,可以防尘套随风飘动。进一步地,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一滑杆、第二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一端的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之间设置有连接片,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杆连接;所述连接片具有将位于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上的两个定滑轮拉向彼此的趋势,以防止所述定滑轮脱离所述导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为弧形连接片。进一步地,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一滑杆、第二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一端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相适配的滑槽。进一步地,所述导轨设置为两条,两条所述导轨相互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防风结构还包括具有形变能力的弧形套板,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弧形套板上,所述弧形套板与固定柱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两条所述导轨以所述固定柱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防尘装置,所述防尘装置包括防尘罩、用于驱动所述防尘罩上升和下降的驱动机构以及所述防风结构;所述环抱部环抱在所述防尘罩的周向外壁上,用以撑开所述防尘罩保持防尘罩的内部畅通以及稳定所述防尘罩。该防尘装置可以有效防止大风天气时,防尘套随风飘动,准确控制砂石料下料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罩由柔性材料制作而成,包括进口端、出口端以及连接所述进口端和所述出口端的物料通道;所述环抱部环抱在所述防尘罩的出口端。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防风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托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弧形套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防尘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固定柱20导轨31滑动部40弧形套板50防尘罩311第一滑杆312第二滑杆313定滑轮60驱动机构30托架33连接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装配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风结构,如图1-图3所示,所述防风结构包括:固定柱10;导轨20,沿着所述固定柱1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固定柱10的侧壁上;托架30,包括滑动部31和环抱部32;所述滑动部31与所述导轨20滑动连接,所述环抱部32形成环抱空间。可选地,所述滑动部31与所述环抱部32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滑动部31与所述环抱部32一体成型。在将该防风机构应用至防尘装置时,以防止所述防尘套50随风飘动为例,基于所述环抱部32所形成的环抱空间,所述防尘套50穿过所述环抱空间,并且其周向外壁可以固定在所述环抱部32上。所述环抱部32可以将所述防尘套50撑开,保持防尘套50内部通道的畅通。基于滑动部32、固定柱10和环抱部32的设置,可以防尘套50随风飘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防尘套50由柔性材料制作而成,例如麻料、布料等。柔性材料围成的防尘套50的侧壁不要求完全密封,但是缝隙不能过大,以避免粉尘溢出。在一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抱部32设置为环形结构,当然地,其所围成的环抱空间也为圆柱体型结构。下面提供两种滑动部31的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滑动部31包括第一滑杆311、第二滑杆31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杆311和所述第二滑杆312一端的定滑轮313,所述定滑轮313与所述导轨20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杆311和所述第二滑杆312之间设置有连接片33,所述连接片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3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杆312连接;所述连接片33具有将位于所述第一滑杆311和所述第二滑杆312上的两个定滑轮313拉向彼此的趋势,以防止所述定滑轮313脱离所述导轨20。所述连接片33可以选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作而成,例如钢片、弹簧。优选地,所述连接片33为弧形连接片,其整体形状与所述固定柱10的形状相适应。具体而言,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结构包括:/n固定柱(10);/n导轨(20),沿着所述固定柱(1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固定柱(10)的侧壁上;/n托架(30),包括滑动部(31)和环抱部(32);所述滑动部(31)与所述导轨(20)滑动连接,所述环抱部(32)形成环抱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结构包括:
固定柱(10);
导轨(20),沿着所述固定柱(1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固定柱(10)的侧壁上;
托架(30),包括滑动部(31)和环抱部(32);所述滑动部(31)与所述导轨(20)滑动连接,所述环抱部(32)形成环抱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31)包括第一滑杆(311)、第二滑杆(31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杆(311)和所述第二滑杆(312)一端的定滑轮(313),所述定滑轮(313)与所述导轨(20)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杆(311)和所述第二滑杆(312)之间设置有连接片(33),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3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杆(312)连接;所述连接片(33)具有将位于所述第一滑杆(311)和所述第二滑杆(312)上的两个定滑轮(313)拉向彼此的趋势,以防止所述定滑轮(313)脱离所述导轨(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33)为弧形连接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31)包括第一滑杆(311)、第二滑杆(312)以及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长雄谢晓顺王伟乔贺博何竹康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