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王景宸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便捷式电子圆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054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便捷式电子圆规,应用全新电控结构设计,以伸缩杆(5)作为圆规的展臂,应用第一测距模块(11)获得对伸缩杆(5)长度的检测、以及应用第二测距模块(12)获得执行画笔的半径,由此通过电子方式实现圆形半径的确定;接着基于对下圆柱体(2)的下压,通过分设前端顶针(3)尾端表面、下圆柱体(2)圆柱形凹陷腔体底面两处的电触点的接触,获得触点触发状态,实现对转动电机(10)触发转动,获得伸缩杆(5)的转动,完成圆形制图,取消了传统制图中的人工转动操作,保证了圆形制图的稳定性,尤其适用于大区域圆形制图和教学演示制图的操作,提高了圆形制图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便捷式电子圆规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便捷式电子圆规,属于智能工具

技术介绍
圆规在数学和制图里,是用来绘制圆或弦的工具,常用于尺规作图,现有圆规在使用过程中,依靠一个支点进行固定,然后进行旋转,实现圆形作图,这能够应对小区域圆形做图,但是对于大区域作图,或者教学需要在黑板上作图,现有圆规使用起来就不方便了,诸如支点不稳定,会出现打滑现象与转动不灵活问题,同时现有圆规在尺寸测量与应用方面,需要配合尺子在一起使用,难免出现测量精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便捷式电子圆规,应用全新电控结构设计,能够高效实现圆形制图操作,提高制图效率。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便捷式电子圆规,包括顶端件、下圆柱体、前端顶针、弹簧、伸缩杆、卡位套筒、螺栓顶件、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转动电机、第一测距模块、第二测距模块、显示模块;其中,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转动电机、第一测距模块、第二测距模块、显示模块进行供电;下圆柱体上其中一端面的中心位置内嵌设置圆柱形凹陷腔体,且该圆柱形凹陷腔体的中轴线与下圆柱体的中轴线相共线,以及该该圆柱形凹陷腔体的深度小于下圆柱体的高,定义下圆柱体上设置圆柱形凹陷腔体的端面为下圆柱体的底端面,并定义下圆柱体的另一端面为下圆柱体的顶端面;前端顶针为彼此相连的圆柱结构和圆锥结构,且该圆柱结构的中轴线与该圆锥结构的中轴线相共线,以及该圆锥结构底部的外径与该圆柱结构的外径彼此相同;前端顶针中圆柱结构的外径与下圆柱体上圆柱形凹陷腔体的内径相适应,定义前端顶针中圆柱结构上背向圆锥结构的端面为前端顶针的尾端,定义前端顶针中圆锥结构的锥点为前端顶针的前端,前端顶针以其尾端面向下圆柱体上圆柱形凹陷腔体的方向、伸入圆柱形凹陷腔体中,且前端顶针的中轴线与下圆柱体的中轴线相共线;弹簧置于圆柱形凹陷腔体底端与前端顶针尾端之间,且弹簧的其中一端固定对接圆柱形凹陷腔体底端,以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对接前端顶针尾端;弹簧非形变状态下、前端顶针上置于下圆柱体上圆柱形凹陷腔体之外的部分的长度,等于弹簧非形变状态下长度与其压缩至最短长度之间的差值;转动电机上的驱动轴贯穿电机的两侧,且驱动轴为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的直线形管路结构;转动电机驱动轴上的其中一端固定对接下圆柱体顶端面的中心位置,且转动电机驱动轴的中轴线与下圆柱体的中轴线相共线,转动电机驱动轴上的另一端固定对接顶端件上其中一面的中心位置,顶端件、转动电机驱动轴、下圆柱体三者彼此位置相固定;定义顶端件上对接转动电机驱动轴的面为底面,以及定义顶端件上与其底面相对的另一面为其顶面;顶端件内置空腔,控制模块和电源固定设置于顶端件的空腔中,显示模块固定设置于顶端件的外侧面上;前端顶针的尾端表面、下圆柱体的圆柱形凹陷腔体底面分别设置电触点,且基于弹簧被压缩至最短长度时,该分设两处的电触点彼此接触,获得触点触发状态;下圆柱体中圆柱形凹陷腔体底面的电触点通过依次穿过下圆柱体上背向圆柱形凹陷腔体的端面、转动电机上驱动轴两端之间的内部、顶端件的底面的导线对接控制模块,实现触点触发状态向控制模块的发送;伸缩杆的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伸缩杆的其中一端固定对接转动电机中电机的侧面,且伸缩杆所在直线与转动电机上驱动杆所在直线相垂直;第一测距模块固定设置于转动电机中电机侧面上、连接伸缩杆端部的位置,且第一测距模块测距方向所在直线与伸缩杆中轴线相共线,以及第一测距模块测距方向指向伸缩杆上的另一端;卡位套筒的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卡位套筒的长度小于转动电机中电机沿其驱动杆所在直线的长度,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对接卡位套筒的外侧面,且卡位套筒截面所在面与转动电机驱动轴所在直线相垂直,以及伸缩杆中轴线所在直线穿过其对应位置卡位套筒截面的直径;螺栓顶件包括螺杆、以及固定连接与螺杆上其中一端的螺帽,螺帽的外径大于螺杆的外径,卡位套筒外侧面设置贯穿其内外侧的通孔,该通孔的内径与螺杆的外径相适应,螺栓顶件由卡位套筒外侧以其螺杆顶端穿入通孔至卡位套筒内侧,并通过螺杆上螺纹与卡位套筒外侧面上通孔内周的咬合,实现螺栓顶件上各位置与卡位套筒的相对固定,螺杆所在直线与伸缩杆中轴线相共线,第二测距模块内嵌设置于螺栓顶件中螺帽上面向螺杆的表面上,且第二测距模块的测距方向沿平行螺杆所在直线指向卡位套筒外侧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外周套筒,外周套筒的内径与所述转动电机中电机沿其驱动杆所在直线的截面的外径相适应,外周套筒固定套设于转动电机中电机的外周上,伸缩杆上对接转动电机中电机侧面的端部外周上设置螺纹,外周套筒侧面上内嵌设置凹孔,凹孔的内径与伸缩杆上设螺纹的端部的外径相适应,且凹孔内壁设置螺纹,伸缩杆上设螺纹的端部通过螺纹咬合、可分离式对接外周套筒侧面上的凹孔中,第一测距模块固定设置于外周套筒侧面上凹孔的底面,且第一测距模块测距方向所在直线与伸缩杆中轴线相共线,以及第一测距模块测距方向指向伸缩杆上的另一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覆盖设置于所述下圆柱体底端面上除圆柱形凹陷腔体外的区域的防滑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稳定支架,稳定支架包括内环、外环、支撑环,内环的内径与下圆柱体的外径相适应,外环的内径大于内环的外径,外环位于内环的外侧,外环所在面与内环所在面相共面,且外环中心与内环中心相重合,内环外侧与外环内侧之间通过各根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支撑环的口径不小于外环的口径,支撑环所在面与外环所在面平行、且不共面,以及支撑环中心与外环中心连线所在直线与外环所在面相垂直,支撑环与外环之间通过各根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内环可分离式套设于下圆柱体的外周上,且支撑环与前端顶针前端均位于外环的同侧,以及支撑环所在面与防滑垫所在面相共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端盖、压板,所述顶端件的顶面敞开、并连通顶端件的内部空腔,端盖的口径与顶端件敞开顶面的口径相适应,端盖可分离式盖设于顶端件的敞开顶面上,压板呈弧形面结构,压板的外凸面固定对接于端盖的顶面上。本技术所述一种智能便捷式电子圆规,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所设计智能便捷式电子圆规,应用全新电控结构设计,以伸缩杆作为圆规的展臂,应用第一测距模块获得对伸缩杆长度的检测、以及应用第二测距模块获得执行画笔的半径,由此通过电子方式实现圆形半径的确定;接着基于对下圆柱体的下压,通过分设前端顶针尾端表面、下圆柱体圆柱形凹陷腔体底面两处的电触点的接触,获得触点触发状态,实现对转动电机触发转动,获得伸缩杆的转动,完成圆形制图,取消了传统制图中的人工转动操作,保证了圆形制图的稳定性,尤其适用于大区域圆形制图和教学演示制图的操作,提高了圆形制图的工作效率;(2)本技术所设计智能便捷式电子圆规中,引入固定套设于转动电机中电机外周上的外周套筒,并设置凹孔,以分设凹孔和伸缩杆端部上的螺纹,通过螺纹咬合,实现伸缩杆与主体结构的可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便捷式电子圆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端件(1)、下圆柱体(2)、前端顶针(3)、弹簧(4)、伸缩杆(5)、卡位套筒(6)、螺栓顶件(7)、控制模块(8),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8)相连接的电源(9)、转动电机(10)、第一测距模块(11)、第二测距模块(12)、显示模块(13);其中,电源(9)经过控制模块(8)分别为转动电机(10)、第一测距模块(11)、第二测距模块(12)、显示模块(13)进行供电;/n下圆柱体(2)上其中一端面的中心位置内嵌设置圆柱形凹陷腔体,且该圆柱形凹陷腔体的中轴线与下圆柱体(2)的中轴线相共线,以及该该圆柱形凹陷腔体的深度小于下圆柱体(2)的高,定义下圆柱体(2)上设置圆柱形凹陷腔体的端面为下圆柱体(2)的底端面,并定义下圆柱体(2)的另一端面为下圆柱体(2)的顶端面;前端顶针(3)为彼此相连的圆柱结构和圆锥结构,且该圆柱结构的中轴线与该圆锥结构的中轴线相共线,以及该圆锥结构底部的外径与该圆柱结构的外径彼此相同;前端顶针(3)中圆柱结构的外径与下圆柱体(2)上圆柱形凹陷腔体的内径相适应,定义前端顶针(3)中圆柱结构上背向圆锥结构的端面为前端顶针(3)的尾端,定义前端顶针(3)中圆锥结构的锥点为前端顶针(3)的前端,前端顶针(3)以其尾端面向下圆柱体(2)上圆柱形凹陷腔体的方向、伸入圆柱形凹陷腔体中,且前端顶针(3)的中轴线与下圆柱体(2)的中轴线相共线;弹簧(4)置于圆柱形凹陷腔体底端与前端顶针(3)尾端之间,且弹簧(4)的其中一端固定对接圆柱形凹陷腔体底端,以及弹簧(4)的另一端固定对接前端顶针(3)尾端;弹簧(4)非形变状态下、前端顶针(3)上置于下圆柱体(2)上圆柱形凹陷腔体之外的部分的长度,等于弹簧(4)非形变状态下长度与其压缩至最短长度之间的差值;/n转动电机(10)上的驱动轴贯穿电机的两侧,且驱动轴为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的直线形管路结构;转动电机(10)驱动轴上的其中一端固定对接下圆柱体(2)顶端面的中心位置,且转动电机(10)驱动轴的中轴线与下圆柱体(2)的中轴线相共线,转动电机(10)驱动轴上的另一端固定对接顶端件(1)上其中一面的中心位置,顶端件(1)、转动电机(10)驱动轴、下圆柱体(2)三者彼此位置相固定;定义顶端件(1)上对接转动电机(10)驱动轴的面为底面,以及定义顶端件(1)上与其底面相对的另一面为其顶面;顶端件(1)内置空腔,控制模块(8)和电源(9)固定设置于顶端件(1)的空腔中,显示模块(13)固定设置于顶端件(1)的外侧面上;/n前端顶针(3)的尾端表面、下圆柱体(2)的圆柱形凹陷腔体底面分别设置电触点,且基于弹簧(4)被压缩至最短长度时,该分设两处的电触点彼此接触,获得触点触发状态;下圆柱体(2)中圆柱形凹陷腔体底面的电触点通过依次穿过下圆柱体(2)上背向圆柱形凹陷腔体的端面、转动电机(10)上驱动轴两端之间的内部、顶端件(1)的底面的导线对接控制模块(8),实现触点触发状态向控制模块(8)的发送;/n伸缩杆(5)的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伸缩杆(5)的其中一端固定对接转动电机(10)中电机的侧面,且伸缩杆(5)所在直线与转动电机(10)上驱动杆所在直线相垂直;第一测距模块(11)固定设置于转动电机(10)中电机侧面上、连接伸缩杆(5)端部的位置,且第一测距模块(11)测距方向所在直线与伸缩杆(5)中轴线相共线,以及第一测距模块(11)测距方向指向伸缩杆(5)上的另一端;/n卡位套筒(6)的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卡位套筒(6)的长度小于转动电机(10)中电机沿其驱动杆所在直线的长度,伸缩杆(5)的另一端固定对接卡位套筒(6)的外侧面,且卡位套筒(6)截面所在面与转动电机(10)驱动轴所在直线相垂直,以及伸缩杆(5)中轴线所在直线穿过其对应位置卡位套筒(6)截面的直径;螺栓顶件(7)包括螺杆、以及固定连接与螺杆上其中一端的螺帽,螺帽的外径大于螺杆的外径,卡位套筒(6)外侧面设置贯穿其内外侧的通孔,该通孔的内径与螺杆的外径相适应,螺栓顶件(7)由卡位套筒(6)外侧以其螺杆顶端穿入通孔至卡位套筒(6)内侧,并通过螺杆上螺纹与卡位套筒(6)外侧面上通孔内周的咬合,实现螺栓顶件(7)上各位置与卡位套筒(6)的相对固定,螺杆所在直线与伸缩杆(5)中轴线相共线,第二测距模块(12)内嵌设置于螺栓顶件(7)中螺帽上面向螺杆的表面上,且第二测距模块(12)的测距方向沿平行螺杆所在直线指向卡位套筒(6)外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便捷式电子圆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端件(1)、下圆柱体(2)、前端顶针(3)、弹簧(4)、伸缩杆(5)、卡位套筒(6)、螺栓顶件(7)、控制模块(8),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8)相连接的电源(9)、转动电机(10)、第一测距模块(11)、第二测距模块(12)、显示模块(13);其中,电源(9)经过控制模块(8)分别为转动电机(10)、第一测距模块(11)、第二测距模块(12)、显示模块(13)进行供电;
下圆柱体(2)上其中一端面的中心位置内嵌设置圆柱形凹陷腔体,且该圆柱形凹陷腔体的中轴线与下圆柱体(2)的中轴线相共线,以及该该圆柱形凹陷腔体的深度小于下圆柱体(2)的高,定义下圆柱体(2)上设置圆柱形凹陷腔体的端面为下圆柱体(2)的底端面,并定义下圆柱体(2)的另一端面为下圆柱体(2)的顶端面;前端顶针(3)为彼此相连的圆柱结构和圆锥结构,且该圆柱结构的中轴线与该圆锥结构的中轴线相共线,以及该圆锥结构底部的外径与该圆柱结构的外径彼此相同;前端顶针(3)中圆柱结构的外径与下圆柱体(2)上圆柱形凹陷腔体的内径相适应,定义前端顶针(3)中圆柱结构上背向圆锥结构的端面为前端顶针(3)的尾端,定义前端顶针(3)中圆锥结构的锥点为前端顶针(3)的前端,前端顶针(3)以其尾端面向下圆柱体(2)上圆柱形凹陷腔体的方向、伸入圆柱形凹陷腔体中,且前端顶针(3)的中轴线与下圆柱体(2)的中轴线相共线;弹簧(4)置于圆柱形凹陷腔体底端与前端顶针(3)尾端之间,且弹簧(4)的其中一端固定对接圆柱形凹陷腔体底端,以及弹簧(4)的另一端固定对接前端顶针(3)尾端;弹簧(4)非形变状态下、前端顶针(3)上置于下圆柱体(2)上圆柱形凹陷腔体之外的部分的长度,等于弹簧(4)非形变状态下长度与其压缩至最短长度之间的差值;
转动电机(10)上的驱动轴贯穿电机的两侧,且驱动轴为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的直线形管路结构;转动电机(10)驱动轴上的其中一端固定对接下圆柱体(2)顶端面的中心位置,且转动电机(10)驱动轴的中轴线与下圆柱体(2)的中轴线相共线,转动电机(10)驱动轴上的另一端固定对接顶端件(1)上其中一面的中心位置,顶端件(1)、转动电机(10)驱动轴、下圆柱体(2)三者彼此位置相固定;定义顶端件(1)上对接转动电机(10)驱动轴的面为底面,以及定义顶端件(1)上与其底面相对的另一面为其顶面;顶端件(1)内置空腔,控制模块(8)和电源(9)固定设置于顶端件(1)的空腔中,显示模块(13)固定设置于顶端件(1)的外侧面上;
前端顶针(3)的尾端表面、下圆柱体(2)的圆柱形凹陷腔体底面分别设置电触点,且基于弹簧(4)被压缩至最短长度时,该分设两处的电触点彼此接触,获得触点触发状态;下圆柱体(2)中圆柱形凹陷腔体底面的电触点通过依次穿过下圆柱体(2)上背向圆柱形凹陷腔体的端面、转动电机(10)上驱动轴两端之间的内部、顶端件(1)的底面的导线对接控制模块(8),实现触点触发状态向控制模块(8)的发送;
伸缩杆(5)的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伸缩杆(5)的其中一端固定对接转动电机(10)中电机的侧面,且伸缩杆(5)所在直线与转动电机(10)上驱动杆所在直线相垂直;第一测距模块(11)固定设置于转动电机(10)中电机侧面上、连接伸缩杆(5)端部的位置,且第一测距模块(11)测距方向所在直线与伸缩杆(5)中轴线相共线,以及第一测距模块(11)测距方向指向伸缩杆(5)上的另一端;
卡位套筒(6)的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卡位套筒(6)的长度小于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王景宸
申请(专利权)人:朱王景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