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的光学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8034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的光学系统,包括分光棱镜,所述分光棱镜的入射端端面上设置有分光膜,所述分光棱镜的第一出射端端面上设置有红外窄带滤光膜,所述分光棱镜的第二出射端端面上设置有可见光带通滤光膜,所述分光膜前设置有采集可见光与中波红外的双波段采光镜头组,所述红外窄带滤光膜前设置有二氧化碳探测处理器,所述可见光带通滤光膜前设置有可见光探测处理器,所述分光膜将可见光反射向可见光带通滤光膜,且将红外透过向红外窄带滤光膜;还公开一种检测方法,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活体检测标准进行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对抗人脸识别欺骗手段,大大提高用户人脸识别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的光学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脸识别技术与光学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的光学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人脸识别是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通常利用摄像头(可见光或近红外波段范围)对人脸部特征进行身份识别。在识别过程中,摄像头会采集人脸图像或视频,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相关软件算法等手段判断被识别物体身份。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已经广泛被应用于安防、金融等领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脸识别在支付领域的应用数量急剧增加。然而随之而来的利用人脸识别缺陷与不足进行假冒欺骗手段技术也层出不穷。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技术有打印人脸照片、录制相关视频等手段。针对摄像头采集到的照片或者视频是否为活体目前技术主要采取随机要求用户做出点头、扭头、张嘴等动作,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判断对象是否完成相关要求来确定是否为活体。该方法针对照片伪造的情况适用性较好,然而对于录制视频的欺骗方法识别度较低。伪装者有较大可能经过多次尝试(或特殊情况甚至仅一次便可)成功欺骗系统,对用户造成损失。为了应对这些欺骗方法,采用热成像或者高光谱人脸识别与可见光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光棱镜,所述分光棱镜的入射端端面上设置有分光膜,所述分光棱镜的第一出射端端面上设置有红外窄带滤光膜,所述分光棱镜的第二出射端端面上设置有可见光带通滤光膜,所述分光膜前设置有采集可见光与中波红外的双波段采光镜头组,所述红外窄带滤光膜前设置有二氧化碳探测处理器,所述可见光带通滤光膜前设置有可见光探测处理器,所述分光膜将可见光反射向可见光带通滤光膜,且将红外光透过向红外窄带滤光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光棱镜,所述分光棱镜的入射端端面上设置有分光膜,所述分光棱镜的第一出射端端面上设置有红外窄带滤光膜,所述分光棱镜的第二出射端端面上设置有可见光带通滤光膜,所述分光膜前设置有采集可见光与中波红外的双波段采光镜头组,所述红外窄带滤光膜前设置有二氧化碳探测处理器,所述可见光带通滤光膜前设置有可见光探测处理器,所述分光膜将可见光反射向可见光带通滤光膜,且将红外光透过向红外窄带滤光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波段采光镜头组的镜片材料为氟化镁、氟化钙、氟化钡、氟化锂、蓝宝石、多光谱硫化锌及硒化锌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棱镜的材质与双波段采光镜头组的镜片材料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窄带滤光膜的中心波长为4.3微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表面镀制有双波段增透膜,所述双波段增透膜的第一波段的波长为400-700nm,所述双波段增透膜的第二波段的波长为4.3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波段增透膜的膜系设计从外表面到基底依次为:ZnS1.74nm、YbF377.35nm、ZnS8.17nm、YbF3132.46nm以及ZnS10n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膜的膜系设计从外表面到基底依次为:ZnS51.74nm、YbF396.59nm、ZnS48.87nm、YbF386.99nm、ZnS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姜邵华朱逢锐朱逢旭周方徐悟生杨春晖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本征晶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