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软性连接头的输入输出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90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输入输出卡包括一个框体、外部盖体及一个内部电路板20,一个位于该输入输出卡10一端与电脑相连接的连接器,一个可变形的输入输出部,相对于该卡可有角度上的变化。该卡设置至少一个标准的输入输出连接器,该连接器的尺寸比卡的厚度大;一个软性可变形的部分将标准输入输出连接器与卡相连,数个导体沿该软性变形部设置,在输入输出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电连接。(*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软性连接头的输入输出卡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脑设备上的输入输出卡,这种卡的一端与电脑上的一个连接器连接,另一端连接一外围设备,例如一个数据机、打印机或一个多媒体系统的驱动器。在近几年的电脑工业中,输入输出卡普遍使用,其结构可以参考美国专利第5,207,310,5,244,397、5,330,360及5,333,100号。在美国专利第5,183,404中存在一个问题,因为这种卡很薄,以至于它的输入输出部分-例如该卡上的一个连接器无法直接与其它较大连接器比如一个话讯接头相连接。对此前述专利说明书的图7及图8中揭露两种现有解决方案,其一是使用一个线缆组件,该线缆组件的一端具有一个薄的连接器用以连接输入输出卡的薄型连接器,其另一端具有一个标准的连接器以连接其它设备的标准输入输出件。输入输出卡因此能经此线缆组件与其它的外围设备相配合。另一种方法是将标准连接器直接一体地设置在输入输出卡上。在前述的专利中,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主张在输入输出卡中使用一种可以伸缩的连接单元,以便伸展出一个延伸部,使数据机上的话讯连接器与输入输出卡上的连接器元件能垂直地实现电连接。在前述连接数据机与输入输出卡的不同方法中,各有其优点及缺点。例如在第一种方法中,利用一条额外的线缆组件作为一个转接器,必须随时携带该线缆,很不方便。第二种方法中使用一个延-->伸于卡之外并与输入输出卡一体成型的标准连接器,虽然无需携带额外的元件,但是因这种延伸结构的刚性使卡的携带不方便而且该延伸结构也很可能被破坏。在第三种方法中,虽然使用一个可伸缩的连接单元可以解决与输入输出卡成为一体的问题,但是相应地可能提高产品的成本。此外,现有的输入输出卡往往被设计成彼此堆叠的形式,但由于电脑的高度限制,两卡之间的距离非常小,因此前述第二种及第三种方法无法满足使用上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软性接头的输入输出卡,其无需任何额外的线缆可直接与设备相配合,也可以连接数个堆叠的卡而与不同设备相配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输入输出卡,包括一个由框体支撑并由盖体保护的内电路板;该卡的输入输出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在框体前端的输入输出连接器,其与内电路板电连接,该输入输出部可以相对于该框体有位置角度上的变化。本技术的输入输出卡的优点在于,其可直接与设备接口配合,还可以连接多个叠式卡与不同设备接通,其结构简单。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技术输入输出卡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输入输出卡去掉上、下盖的分解组合图;图3为图1中输入输出卡去掉其输入输出部分外壳的视图,示出其连接器及线缆;图4为示出该输入输出部分线缆端与连接器端子间连接关系的立体图;-->图5为示出两个堆叠的卡及其上软性变形部分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输入输出卡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图6中卡的输入输出部分的立体视图;图8为本技术卡的输入输出部分的放大立体图,示出其连接机构。为便于理解,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的标号。首先请参阅图1和2,其中,一个输入输出卡10具有一个呈方形的框体12,被夹置在上盖14及下盖16之间(这种相关输入输出卡的结构,请参考本申请人于美国提出之第08/142769号专利申请)。该盖体14及16边缘处分别具有扣爪(未示),以扣合框体12外表面的槽18与框体12相结合。一个电路板20通过其上的孔洞24与该框体12上的一对支柱22配合,可拆卸地在框体12中定位。电路板20上的晶片与其上的电路在图2中未示出。第一组锡垫21位于电路板20的一端(第一端),其上粘接固定连接器27,该连接器还通过其两侧的一对凸耳26固定在框体12的对应槽道28中。第二组锡垫23位于该电路板的另一端(第二端),以连接一个可变形的输入输出部30,该输入输出部30延伸到该输入输出卡10之外。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该输入输出部30前端具有两个标准的话讯连接器32,以便与数据机上相应的话讯连接器(未示)相连接。数条导线34位于话讯连接器32的端子36及电路板20的锡垫23之间,如图2至4所示的导线34的外延部分34可以焊接方式将话讯连接器32上的端子36固定到电路板20的锡垫23上。一个软性的包覆物38,包括其外端的一个第一部40,该第一部具有较大的容积以包覆并保护其内的一对话讯连接器32。一个第三部44位于软性包覆物内端,其具有较小的外形尺寸,以便与输入输-->出卡10的内部尺寸配合并固定在卡10上;一个第二部42介于前述两者之间,其具有扁锥状的外形,以配合前述输入输出部30的尺寸变化,并且其具有挠性。该第三部44上具有一个颈部46,其宽度与第一及第二部的尺寸相同,而且也与卡10的前端开口25的尺寸相同,这样颈部46可以收容在开口25中,该第二部44伸出卡之外。该第三部也具有一个位于后方的延展部分48,其尺寸正与卡10内部的空间相应,能被完全收容在卡10内。一对固定孔49位于该延展部分48之上,以与框体上一对向上突出的定位柱29相结合,该延展部分48固定在卡10上。如图5所示,两个紧紧堆叠在一起的输入输出卡,可以轻松地通过其周围延伸的软性输入输出部与外界相连接。图6和图7示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中以一个连接机构或一个可变位机构代替前述软性材料。每一个输入输出卡10前端有一对凸块50,该输入输出部的后端夹置在该对凸块之间。数根线缆34由该输入输出部的后方延伸入卡10之内。再参考图8,每一个凸块50具有一个槽52可以让枢轴31由其顶端滑入槽52底端的圆形孔54中,该槽52的宽度比孔54的稍小,以确保该枢轴位于其预定位置上。可以理解在将枢轴31固定在凸块50上的装配过程中,必须施加一些压力。凸块50的表面上设有三个槽56,分别从孔54的中心沿径向向不同方向延伸。该输入输出部30具有一定位肋33,垂直该枢轴31轴向地向外延伸。通过凸块50的槽56与输入输出部30的定位肋33的配合,可使该输入输出部30在水平、向上倾斜或向下倾斜的位置被定位住。值得注意的是,与第一实施例比较,在第二实施例中该输入输出部30与凸块50的配合是通过两者的卡固;第一实施例中,该输入输出部30必须使用一种软性的材料,但是在第二实施例中该输-->入输出部则可以采用较具刚性的材料,并且不需要特别制造一个较软的第二部42。可以理解,以上所举的两实施例并不能作为对本技术的局限。例如:输入输出部30上的输入输出连接器可以是一个D型连接器、SCSI连接器或是一个中央型连接器;线缆34与标准话讯连接器32之间的连接及该线缆34与电路板20的锡垫23间的连接也可以是一个绝缘置换(IDC)连接器或是一个端头连接器。对于第一实施例,由于该输入输出部30的变形源于该第二部42,所以,也可以只将该第二部42以软性的材料制造,而该第一及第三部40、44则仍然可以用刚性材料制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入输出卡,包括一个由框体支撑并由盖体保护的内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卡的输入输出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在框体前端的输入输出连接器,其与内电路板电连接,该输入输出部可以相对于该框体有位置角度上的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入输出卡,包括一个由框体支撑并由盖体保护的内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卡的输入输出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在框体前端的输入输出连接器,其与内电路板电连接,该输入输出部可以相对于该框体有位置角度上的变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卡,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输出部包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浩川
申请(专利权)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