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和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89769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和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室内各个节点的温湿度数据;根据温湿度数据,计算各个区域内的温湿度;基于各个区域内的温湿度,获得各个区域的体感温度;根据各个区域的体感温度,调节室内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室内各个区域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获得各个区域内的体感温度,基于体感温度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从而解决室内温控不准,调节不及时,室内温度不均匀导致用户体验差的问题,确保室内温度均衡,保证室内温湿度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和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温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经济的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高层写字楼建筑越来越普遍。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全球大气变暖,随之而来的夏天闷热型的气候持续越来越久。写字楼内的空调使用越来越频繁,周期也越来越长。而中央空调的体验也越来越低,如温控不准,调节不及时。出风口的位置很凉快,而远离出风口的位置则闷热难耐,如果远离出风口的位置温度适宜,则出风口的位置则寒意逼人,因此,现有的温度调节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和电子设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包括:获取室内各个节点的温湿度数据;根据所述温湿度数据,计算各个区域内的温湿度;基于所述各个区域内的温湿度,获得各个区域的体感温度;根据所述各个区域的体感温度,调节室内温度。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中,所述获取室内各个节点的温湿度数据包括:通过设置在所述各个节点的温湿度监测装置,获取所述各个节点的温湿度数据。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室内空间区域进行区域网格划分,获得空间网格;基于所述空间网格,获得区域的交汇点;在所述区域的交汇点上设置温湿度监测装置;所述交汇点为所述节点。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各个区域的体感温度,调节室内温度包括:将所述各个区域的体感温度与阈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是否启动室内温度调节;若是,启动室内温度调节;若否,继续监测室内温湿度。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中,所述启动室内温度调节包括:根据所述各个区域内的温湿度判断区域温度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判断室内是否有人;若室内无人,则控制室内空气调节装置以第一模式调节室内温度;若室内有人,则控制室内空气调节装置以第二模式调节室内温度。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各个区域温度均衡,则判断室内是否有人;若室内无人,则控制空调以第一调节模式且所述室内空气调节装置以第一模式调节室内温度。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各个区域温度均衡且室内有人,则判断人体是否在预设位置范围内;若人体在预设位置范围内,则控制空调以第二调节模式且所述室内空气调节装置以第二模式调节室内温度;若人体不在预设位置范围内,则控制空调以第一调节模式且所述室内空气调节装置以第二模式调节室内温度。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多个气流装置;所述多个气流装置分开设置在室内。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中,所述第一模式包括:所述多个气流装置全部开启,且所述多个气流装置以大风循环调节;所述第二模式包括:所述多个气流装置全部开启,且所述多个气流装置以小风循环调节。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中,所述第一调节模式包括:控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大风运行;所述第二调节模式包括:控制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小风运行。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的步骤。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包括:获取室内各个节点的温湿度数据;根据温湿度数据,计算各个区域内的温湿度;基于各个区域内的温湿度,获得各个区域的体感温度;根据各个区域的体感温度,调节室内温度。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室内各个区域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获得各个区域内的体感温度,基于体感温度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从而解决室内温控不准,调节不及时,室内温度不均匀导致用户体验差的问题,确保室内温度均衡,保证室内温湿度满足用户需求。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网格划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室内区域气流调节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启动温度调节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包括:步骤S301、获取室内各个节点的温湿度数据。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室内各个节点的温湿度数据包括:通过设置在各个节点的温湿度监测装置,获取各个节点的温湿度数据。进一步地,在进行实时温湿度监测之前,先对所需要监测的室内空间进行网格划分。具体的,对室内空间区域进行区域网格划分,获得空间网格;基于空间网格,获得区域的交汇点;在区域的交汇点上设置温湿度监测装置。其中,交汇点为节点。一具体实施例中,室内网格划分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将室内空间区域划分为A(A1、A2、A3、A4、A5、A6、A7、A8、A9)、B(B1、B2、B3、B4、B5、B6、B7、B8、B9)、C(C1、C2、C3、C4、C5、C6、C7、C8、C9)三个垂直网格平面。每个平面上有九个温湿度监测点,因此,在每个温湿度监测点上分别设置温湿度监测装置,并通过这些温湿度监测装置实现对室内空间的温湿度进行监测。可以理解地,图1中B5可通过室内的实体物品作为支撑进行温湿度监测装置的安装(例如,可在室内的办公桌上安装温湿度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以任意一个节点为中心,和相邻的另外两个点连线成九十度,按照此方法选取相邻的三个点。同样的方式,选取中心点和另外两个相邻点组成的矩形第四个点,以此点为中心,选择同平面相邻的两个点,再选取不同平面的一个点,其连线和之前选取的相邻两个点连线互成九十度,以此方法对空间进行划分,分割成八个最小区域,再进行排列组合,得到二十九个区域。图1中仅是一个示例,实际区域大小可根据所监测的室内空间的大小区分划定,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最小8个区域。例如,如图1所示,以A1为中心,和A1相邻且连线成九十度的两个点分别为A2和A4,同样的方式,选取中心点A1、A2、A4组成的的矩形的第四个点A5,此A5为中心,选择同平面相邻的两个点A4和B5,再选取不同平面的一个点B4(其中,B4和A4、B5的连线互成九十度),得到其中一个最小区域(即节点A1、节点A2、节点A4、节点A5、节点B1、节点B2、节点B4、以及节点B5所形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室内各个节点的温湿度数据;/n根据所述温湿度数据,计算各个区域内的温湿度;/n基于所述各个区域内的温湿度,获得各个区域的体感温度;/n根据所述各个区域的体感温度,调节室内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室内各个节点的温湿度数据;
根据所述温湿度数据,计算各个区域内的温湿度;
基于所述各个区域内的温湿度,获得各个区域的体感温度;
根据所述各个区域的体感温度,调节室内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室内各个节点的温湿度数据包括:
通过设置在所述各个节点的温湿度监测装置,获取所述各个节点的温湿度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室内空间区域进行区域网格划分,获得空间网格;
基于所述空间网格,获得区域的交汇点;
在所述区域的交汇点上设置温湿度监测装置;所述交汇点为所述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个区域的体感温度,调节室内温度包括:
将所述各个区域的体感温度与阈值进行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是否启动室内温度调节;
若是,启动室内温度调节;
若否,继续监测室内温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室内温度调节包括:
根据所述各个区域内的温湿度判断区域温度是否均衡;
若不均衡,判断室内是否有人;
若室内无人,则控制室内空气调节装置以第一模式调节室内温度;
若室内有人,则控制室内空气调节装置以第二模式调节室内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温度监测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各个区域温度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奇周志成安建月蒋文鹏明臻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