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干预地震降低自然灾害损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761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地球科学,公开了一种人工干预地震降低自然灾害损失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钻探深埋,将爆炸物放至有潜在地震风险的地壳位置附近,引爆爆炸物,将地壳中积累的应力和能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地震提前预测和有计划发生的目的。避免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使地震这一原本不确定和高损失的自然灾害变得可干预和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干预地震降低自然灾害损失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地球科学领域和地震学领域,特别涉及防震减灾领域。
技术介绍
“地震”顾名思义即为大地发生的震动,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地震,有多种多样的划分方法。例如地震可以按照其生成因子分为构造地震、诱发地震、陷落地震、火山地震、人工地震等;按照其强弱程度可以分为强烈地震、中级地震、弱地震等;按照其震源深度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等。此外依据不同的研究和观测方法,还可以按照震中所在板块的位置划分、按照破坏程度划分、按照海陆划分等等。在近年来地震研究的基础理论没有更大进步的情况下,地震预测、地震预报、灾害预防等工作的研究和建设成果甚微。因为地震灾害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处于震中区域,而基于P-S波时间差原理或者PS-OpticalNetwork时差原理的系统,其特点是距离震中越近预警时间越短,其在震中区域不会有任何挽救人民生命财产的可能。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时,震中区域就是汶川县本身,即便当年有相应系统存在,其提前预警的时间也不会超过0.1秒,甚至预警信息根本就不会发送给汶川居民。而且受灾情况第二严重的都江堰区域的预警时间也不会超过4秒,完全没有任何疏散、撤离的可能性。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1.已有的地震预测技术并不能准确的预测地震发生的位置和时间。2.已有的地震预测技术不能留有充足的时间预测地震的发生,从而让人民群众有所准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干预地震降低自然灾害损失的方法,使得地震这一不确定性且高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变得可干预和低损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人工干预地震降低自然灾害损失的办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技术预测,预测出潜在发生地震的区域和震源深度,并通过钻井技术,钻至震源深度附近,同时,将爆炸物送至此处,疏离周围人群至安全地带,直至爆破结束,引燃爆炸物促发岩石破碎释放能量,使即将发生的地震提前发生,完成地震干预。一种人工干预地震降低自然灾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技术预测可能发生地震的区域,用深层钻探技术将高能量爆炸物填充至地壳中应力和能量集中且将发生地震的位置,撤离人群后,引燃爆炸物,使地壳中的岩石在应力和爆炸物振动波冲击下将积累的能量释放出来,完成地震的干预。权利要求所述的技术预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过程,包括:在传统地震测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地震烈度和地震频度的大数据进行下一次地震可能性预测和现场地质环境以及块体岩石间所积攒的应力测量实现。权利要求所述的钻探技术,其特征在于,可以将爆炸物运送并填充至地层深处,掩埋在技术预测认为可能在未来数年或数十年发生地震的位置附近。权利要求所述的高能量爆炸物,其特征在于,是一类被引燃爆炸后会释放大量能量的爆炸物,既包括常规爆炸物、TNT,也包括基于核物理技术所研发出的爆炸物,具体选择类型要根据实际地质结构和爆炸冲击波能量计算而确定。权利要求所述的撤离人群,包括:在爆破之前,通过广播、公告、通知等方法驱动人群撤到安全的地方,等待人工干预的地震结束以后再返回建筑物中工作和生活。权利要求所述的引爆爆炸物,其特征在于,使爆炸物释放出能量,使地层中两个块体接触处岩石在自身应力能量积累下,受到冲击波的震荡作用,在瞬间增大的应力下破碎而产生人工地震。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不是被动等待地震的发生,也不是低准确性的预测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而是在依据历史地震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相对应的地质勘探及应力测量的依据下,预测未来可能会发生地震的区域,并通过将高能量爆炸物送至此处,引爆爆炸物,将积攒较大应力的块体岩石瞬间受到爆炸冲击波能量的激发而破碎,从而将能量释放出来,实现人工干预地震发生的目的,并且在干预之前组织群众有秩序的离开危险地区,有计划地规避地震所给人们带来的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提及的技术预测,并非用来预测自然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等将会发生的信息,而是用来预测潜在发生自然地震的区域和震源深度。地震预测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过地壳运动和岩石层的应力监测正向推导出岩石破碎的临界值和时间,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统计历史上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前置观测现象从而推测出新地震。前者准确率可以达到100%,但受制于科学观测能力不足,现今不具备预测条件,是进一步科学研究的方向;后者类似于“经验预测”,准确程度不能到达100%,但可以进一步研究提升。本专利技术中提及的预测技术只需要估算出潜在发生强地震的区域深度即可,降低了人类生命对于地震预测技术的依赖。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提及的钻探技术,2020年我国的钻探定向井的深度已成功达到八千米以上,而2008-2018年全球地震有40399次,其中6829次震源深度小于等于9千米,这些9千米以内的地震都满足人工干涉条件。并且,随着我国人工钻探技术的逐步发展,可以在更久的时间以后对更深层的地震进行人工干预。而这些可以被人工干涉的浅源地震恰恰是对人类社会和建筑危害较大的地震。例如给中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伤害的512汶川地震和414玉树地震的震源深度约为14公里,然而这个震源深度可以通过提升钻探能力或者提高深埋炸药当量的方法解决。另外,本专利技术所用的高能量爆炸物,引爆以后,爆炸物释放大量能量的同时,也使原本有能量堆积的地方释放出原本能量不均衡的能量。地震发生的直接因子都是物质的运动,通俗来讲即是岩石坍塌、破碎、撞击等运动而引发的震动。都是物质运动到撞击从而形变释放能量的过程。而在潜在震源处引燃爆炸物,就可使将会引起地震的能量释放过程提前发生。附图说明图一为地球地质结构示意图图二为产生地震的块体岩石情况与干预地震的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一中,1为地壳,2为地幔,3为地核。图二中,1即是图一中所示地壳1的区域,4为钻探工具,5为钻井,6为高能量爆炸物,7为块体岩石A,8为块体岩石B,9处为两个块体岩石接触挤压所积攒应力的位置区域。地球的地质结构,可以划分为三部分,最外层1地壳,中间层2地幔,最内层3地核。2地幔中两个块体岩石7岩石块体A和8岩石块体B,发生相向挤压并积攒应力,在挤压处9便产生了能量积累。时间久了,能量累积的越来越多,当超过岩石破碎边界的时候,岩石便会破碎,从而释放能量,即产生地震。我们于是便可理解为有大量能量积累在地壳块体中时,此处便有潜在的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当我们对积累的能量加以干预,便可以使地震发生。当我们有计划地干预地震的发生,并在干涉之前,有序地组织安排垂直方向地表的人群有序撤离至安全位置,便达到了将潜在危险转变成可人工干预排除其发生自然灾害的目的,使群众可以有准备地应对地震的发生,从而有效控制自然灾害对人类带来的伤害和损失。使用地震预测技术预测地壳中大量能量累计在后期会造成地震的地方9,利用钻井工具4打井5,深入地壳,直至9的附近区域,并将高能量爆炸物6放到井5底部。当安置好高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干预地震降低自然灾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技术预测可能发生地震的区域,用深层钻探技术将高能量爆炸物填充至地壳中应力和能量集中且将发生地震的位置,撤离人群后,引燃爆炸物,使地壳中的岩石在应力和爆炸物振动波冲击下将积累的能量释放出来,完成地震的干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干预地震降低自然灾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技术预测可能发生地震的区域,用深层钻探技术将高能量爆炸物填充至地壳中应力和能量集中且将发生地震的位置,撤离人群后,引燃爆炸物,使地壳中的岩石在应力和爆炸物振动波冲击下将积累的能量释放出来,完成地震的干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技术预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过程,包括:在传统地震测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地震烈度和地震频度的大数据进行下一次地震可能性预测和现场地质环境以及块体岩石间所积攒的应力测量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钻探技术,其特征在于,可以将爆炸物运送并填充至地层深处,掩埋在技术预测认为可能在未来数年或数十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盛烨王盛锐王思琪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讯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