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模块、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724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模块、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包括通过内盘管温度确定内盘侧压力,通过运行中的室内机的总容量和压缩机频率确定压力损失,计算压缩机的吸气侧压力。通过这种方法获取压缩机的吸气侧压力,可以避免使用低压传感器或者低压开关,减少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管路布局的复杂度以及设备运行出现故障的风险,整个多联机空调的稳定性得以提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根据以上述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确定的吸气侧压力,对压缩机的频率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模块、装置以及多联机空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模块、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本申请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模块、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和多联机空调。
技术介绍
压缩机是空调的核心部件,为了使压缩机吸气侧的低压压力保持在合理范围内,通常会在压缩机的吸气侧管路上配置低压传感器或低压开关,以保障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但是配置低压传感器或低压开关,不仅增加了成本、管路布局的复杂度,而且增加了设备损坏的风险,空调的稳定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所要改善的问题是相关技术的多联机空调获取压缩机的吸气侧压力的方法复杂,稳定性差的问题。为改善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用于确定多联机空调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的吸气侧压力,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包括:根据运行中的室内机的内盘管温度确定内盘侧压力;根据压缩机的频率、运行中的室内机的总容量确定压力损失;利用内盘侧压力减去压力损失得到吸气侧压力。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用于在制冷模式下确定压缩机的吸气侧压力。在制冷情况下,气态的冷媒从内盘管流向压缩机的吸气侧,因此通过确定内盘侧压力和冷媒在输送过程中的沿程损失,再将二者相减便可以得到压缩机的吸气侧压力。由于内盘管温度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内盘侧压力,因此可以通过内盘管温度确定内盘侧压力。而冷媒的压力损失,与室内机到室外机的连接管长度和管径相关,同时也与冷媒的流速相关;连接管的长度和管径往往与室内机的容量相关,冷媒的流速又与压缩机的频率相关。因此,冷媒的压力损失可以通过运行中的室内机的总容量和压缩机频率来确定。在确定了内盘侧压力和压力损失后便可以计算压缩机的吸气侧压力。通过这种方法获取压缩机的吸气侧压力,可以避免使用低压传感器或者低压开关,减少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管路布局的复杂度以及设备运行出现故障的风险,整个多联机空调的稳定性得以提升。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运行中的室内机的内盘管温度确定内盘侧压力的步骤,包括:获取各个运行中的室内机的内盘管温度;根据最低的内盘管温度确定内盘侧压力。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最低的内盘管温度确定内盘侧压力的步骤,包括:根据最低的内盘管温度以及预存的内盘管温度与内盘侧压力的对应关系,确定内盘侧压力。在本实施例中,内盘管温度与内盘侧压力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在需要确定内盘侧压力时再调用。该对应关系可以是通过大量测试得到的。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压缩机的频率、运行中的室内机的总容量确定压力损失的步骤中,压力损失满足公式:其中,ΔPc为压力损失,Fc为压缩机的当前频率,Qc为运行中的室内机的总容量,k1、k2、k3为预设的修正系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压力损失与冷媒流速的平方呈正相关,且与连接管长度和管径的比值呈正相关;而冷媒流速与压缩机频率呈正相关,连接管长度和管径的比值与运行中的室内机的总容量呈正相关,因此压力损失的公式中包含和k2×Qc。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的连接管长度,对k3进行修正,以区分不同的使用场景,使压力损失以及吸气侧压力的计算更精准。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多联机空调,空调控制方法包括:通过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确定多联机空调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的吸气侧压力;根据吸气侧压力控制压缩机的频率。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前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因此避免了安装压力传感器或者压力开关,减少了成本和管路布局的复杂程度,也使得整个空调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吸气侧压力控制压缩机的频率的步骤,包括:在吸气侧压力小于第一预设压力的情况下,限制压缩机的频率。当吸气侧压力小于第一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意味着此时的吸气侧压力过小,需要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限制。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吸气侧压力小于第一预设压力的情况下,限制压缩机的频率的步骤,包括:在吸气侧压力小于第一预设压力且不小于第二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控制压缩机降频或者禁止压缩机升频;在吸气侧压力小于第二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控制压缩机停机。在本实施例中,限制压缩机频率的做法分至少两种做法,一种是吸气侧压力偏小,但还没有小于最低限度(第二预设压力)的情况下,仅仅控制压缩机降频或者禁止压缩机升频;另一种是在吸气侧压力小于第二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此时认为压缩机的吸气侧压力已经小于最低限度,继续运行会增加压缩机运动部件的磨损,增加其失效风险,因此需要对压缩机进行保护,于是控制压缩机停机。可选的,第一预设压力设置为150~300kPa;第二预设压力设置为50~150kPa。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判断多联机空调处于非稳定状态还是稳定状态;第一预设压力和第二预设压力各自在非稳定状态下的值相较于在稳定状态下的值分别上浮预设值。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温度变化相对压力变化具有的延时性,因此实际计算出来的吸气侧压力有可能滞后于实际压力,在多联机空调处于非稳定状态下时,计算出来的吸气侧压力可能与实际压力存在偏差,因此在处于非稳定状态时,上调第一预设压力和第二预设压力,避免压缩机已经处于风险状态却判定为正常,这样能够更好地保护压缩机。可选的,预设值设置为100~300kPa。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多联机空调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时,判定多联机空调处于非稳定状态:压缩机启动后第一预设时长内;运行中的室内机的总容量变化超过预设比例且变化后第二预设时长以内。在多联机空调运行过程中,压缩机启动后以及室内机总容量变化较大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多联机空调均处于非稳定状态。可选的,第一预设时长设置为5~20min;第二预设时长设置为5~20min。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吸气侧压力控制压缩机的频率的步骤,还包括:在限制压缩机的频率之后,若吸气侧压力大于第三预设压力且持续第三预设时长,则解除对压缩机的频率的限制;其中,第三预设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在本实施例中,在限制压缩机的频率之后,如果吸气侧压力恢复正常,应当及时解除限制,以使室内机的制冷效果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由于第一预设压力是压缩机吸气侧压力的一个预警值,第三预设压力代表吸气侧压力的正常水平,因此第三预设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压力。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吸气侧压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联机空调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的吸气侧压力,吸气侧压力确定模块包括:内盘侧压力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运行中的室内机的内盘管温度确定内盘侧压力;压力损失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压缩机的频率、运行中的室内机的总容量确定压力损失;吸气侧压力计算单元,用于利用内盘侧压力减去压力损失得到吸气侧压力。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应用于多联机空调,包括:前述第三方面提供的吸气侧压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联机空调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用于确定多联机空调(010)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120)的吸气侧压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包括:/n根据运行中的室内机(200)的内盘管(210)温度确定内盘侧压力;/n根据压缩机(120)的频率、所述运行中的室内机(200)的总容量确定压力损失;/n利用所述内盘侧压力减去所述压力损失得到所述吸气侧压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用于确定多联机空调(010)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120)的吸气侧压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包括:
根据运行中的室内机(200)的内盘管(210)温度确定内盘侧压力;
根据压缩机(120)的频率、所述运行中的室内机(200)的总容量确定压力损失;
利用所述内盘侧压力减去所述压力损失得到所述吸气侧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运行中的室内机(200)的内盘管(210)温度确定内盘侧压力的步骤,包括:
获取各个运行中的所述室内机(200)的内盘管(210)温度;
根据最低的所述内盘管(210)温度确定所述内盘侧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最低的所述内盘管(210)温度确定所述内盘侧压力的步骤,包括:
根据最低的所述内盘管(210)温度以及预存的所述内盘管(210)温度与所述内盘侧压力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内盘侧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压缩机(120)的频率、所述运行中的室内机(200)的总容量确定压力损失的步骤中,所述压力损失满足公式:



其中,ΔPc为所述压力损失,Fc为所述压缩机(120)的当前频率,Qc为所述运行中的室内机(200)的总容量,k1、k2、k3为预设的修正系数。


5.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多联机空调(01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气侧压力确定方法确定所述多联机空调(010)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120)的吸气侧压力;
根据所述吸气侧压力控制所述压缩机(120)的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吸气侧压力控制所述压缩机(120)的频率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吸气侧压力小于第一预设压力的情况下,限制所述压缩机(120)的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吸气侧压力小于第一预设压力的情况下,限制所述压缩机(120)的频率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吸气侧压力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且不小于第二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压缩机(1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合心邓赛峰陈华李理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智能商用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