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隔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724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流隔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用气流隔离系统,空气压差产生装置在医生与患者之间产生压差,带动空气流动,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形成风幕,阻挡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空气相互流通,阻断呼吸系统传染病传播源的传播路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手段,通过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形成风幕,阻挡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空气相互流通,防止患者就诊时造成医生与患者之间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交叉感染,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流隔离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流隔离
,具体涉及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用气流隔离系统。
技术介绍
呼吸系统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如“非典”、“新冠”等。呼吸系统传染病在诊治时患者需要近距离接触医生,即使患者佩戴口罩,但是因口罩的防护性能有限,呼吸系统传染病依然极易传染给医生。现有的解决手段一是加强医生的防护等级,如穿无菌服,另一就是加强通风,在患者就诊完毕后强制换气,但是无菌服穿戴不方便,且无菌服数量有限,强制换气只能将含有病毒的空气排出的到室外,若医生已经在接诊的过程中感染呼吸系统传染病,则依然不能起到作用。因此,有必要提供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气流隔离系统。为达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气流隔离系统,空气压差产生装置在医生与患者之间产生压差,带动空气流动,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形成风幕,阻挡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空气相互流通,阻断呼吸系统传染病传播源的传播路径。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压差产生装置为正压产生装置和/或负压产生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正压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正压风机,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吹风道,所述正压风机通过所述吹风道吹风,形成压差。进一步的:所述正压风机上安装有空气过滤器,所述正压风机吹出的风经所述空气过滤器过滤后从所述吹风道吹出。进一步的:所述吹风道由两侧向中部凸起,并在中部设有出风口,使出风口的风速由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包括箱体,安装于所述箱体内的负压风机,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上负压风道,所述负压风机通过所述负压风道吸气,产生压差。进一步的:所述正压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正压风机,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吹风道;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包括箱体,安装于所述箱体内的负压风机,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上负压风道;所述正压风机通过所述吹风道吹风,在所述负压风机的作用下,进入到所述负压风道内,产生压差。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安装有滤网,所述负压风道内的空气经过滤网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负压风机内。进一步的:所述滤网为上下两层的设置,对空气进行两次过滤,且下层的所述滤网过滤效果好于上层的所述滤网。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安装有灭菌灯,经过所述滤网过滤后的空气经过所述灭菌灯的灭菌后进入到所述负压风机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气流隔离系统,提供一种新的手段,通过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形成风幕,阻挡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空气相互流通,防止患者就诊时造成医生与患者之间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交叉感染,使用方便。2.本专利技术气流隔离系统,正压风机吹出的风进入到空气过滤器内部,经空气过滤器过滤后从吹风道吹出,防止空气中的杂质。3.本专利技术气流隔离系统,吹风道由两侧向中部凸起,并在中部设有出风口,使出风口的风速由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风受到两侧边界的导流与挤压,汇集到出风口处,形成出风口的风速由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从而患者与医生感觉不到风力。4.本专利技术气流隔离系统,箱体内安装有滤网,负压风道内的空气经过滤网的过滤后进入到负压风机内,滤网为上下两层的设置,对空气进行两次过滤,且下层的滤网过滤效果好于上层的滤网。5.本专利技术气流隔离系统,箱体内安装有灭菌灯,经过滤网过滤后的空气经过灭菌灯的灭菌后进入到负压风机内。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气流隔离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气流隔离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气流隔离系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气流隔离系统的正压产生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气流隔离系统的负压产生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为正压产生装置,2为负压产生装置,11为壳体,12为正压风机,13为吹风道,14为出风口,141为导风板,15为空气过滤器,21为箱体,22为负压风机,23为负压风道,24为滤网,25为灭菌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气流隔离系统,空气压差产生装置在医生与患者之间产生压差,带动空气流动,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形成风幕,阻挡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空气相互流通,阻断呼吸系统传染病传播源的传播路径,同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安全洁净的呼吸空气,所述空气压差产生装置为正压产生装置1和/或负压产生装置2。其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空气压差产生装置为所述正压产生装置1,且所述正压产生装置1优选放置于患者处,所述正压产生装置1包括壳体11,安装于所述壳体11内的正压风机12,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11上的吹风道13,所述壳体11位于下侧,而所述吹风道13位于上侧,且所述吹风道13的截面积从下到上依次减小,即所述吹风道13的过风流量从下到上依次减小,从而保证风可以从所述吹风道13的上端吹出,所述正压风机12通过所述吹风道13吹风,吹向患者,产生正压差,形成风幕及时将患者呼出的空气吹走,防止感染医生。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空气压差产生装置为所述负压产生装置2,且所述负压产生装置2优选放置于患者处,所述负压产生装置2包括箱体21,安装于所述箱体21内的负压风机22,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21上负压风道23,所述箱体21的一侧面上设有一个排风口,所述负压风机22的风力从排风口排出,所述负压风道23的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负压风机22通过所述负压风道23吸气,产生负压差,形成风幕及时将患者呼出的空气吸走,防止感染医生,又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正压产生装置1正对所述负压产生装置2,所述正压产生装置1吹风,同时所述负压产生装置2吸气,形成风幕及时将患者呼出的空气吸走,防止感染医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空气压差产生装置在医生与患者之间产生压差,带动空气流动,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形成风幕,阻挡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空气相互流通,阻断呼吸系统传染病传播源的传播路径,所述空气压差产生装置为正压产生装置和/或负压产生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气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空气压差产生装置在医生与患者之间产生压差,带动空气流动,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形成风幕,阻挡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空气相互流通,阻断呼吸系统传染病传播源的传播路径,所述空气压差产生装置为正压产生装置和/或负压产生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正压风机,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吹风道,所述正压风机通过所述吹风道吹风,形成压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包括箱体,安装于所述箱体内的负压风机,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上负压风道,所述负压风道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负压风机通过所述负压风道吸气,产生压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正压风机,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吹风道;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包括箱体,安装于所述箱体内的负压风机,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上负压风道,所述负压风道上设有进风口;所述正压风机通过所述吹风道吹风,在所述负压风机的作用下,从进风口进入到所述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珂姚海侠何嘉悦周华元李贺
申请(专利权)人:富泰佳跃江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