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降温循环扇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723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降温循环扇,包括有底座、支架与扇头;扇头中包括有罩体与扇叶以及扇叶电动机;罩体包括有压缩空气降温组件、风道筒与后罩;压缩空气降温组件安装在风道筒的前端;压缩空气降温组件结构为:包括有组件一与组件二,所述的组件一为前端罩,且组件一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一;组件二安装在前端罩内侧,处于风道筒中,组件二上开设有多个锥筒状出风孔二,且锥筒尖端连接出风孔一。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因设置了压缩空气降温组件,电机驱动扇叶,气体自大截面到小截面的过程,等于压缩了空气,当气体自小截面出去时,发生膨胀,压强减小,温度随之降低。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效降温循环扇具有能耗低,降低室温,且噪音低的积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降温循环扇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用电器风扇领域,具体属于一种高效降温循环扇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风扇已是家庭必备产品,风扇可以加速物体表面的空气流动;人体是发热源,快速流动的空气带走了人体表面的部分热量,于是人们觉得凉快,但不会降低室内温度。空气循环扇,与普通风扇不同的是,空气循环扇可以让风沿着一定的方向呈螺旋形吹出,随着扇叶搅动,最终可形成螺旋形的柱状风。空气循环扇吹出来的风距离较远,且具有较好的定向性。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有较多形式,但是效果各异。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在能耗相当的情况下,如何用风扇降低室内温度,达到快速降温效果的同时,还能降低风扇工作过程中的噪音,达到更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降温循环扇,以达到在不增加能耗的同时,实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高效降温循环扇的工作方法。一种高效降温循环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支架与扇头;所述的扇头通过支架安装在底座上;并在底座上设置有档位调节旋钮;所述的扇头中包括有罩体与扇叶以及扇叶电动机;所述的罩体包括有压缩空气降温组件、风道筒与后罩;压缩空气降温组件安装在风道筒的前端,扇叶安装在扇叶电动机上,且处于风道筒后端内部;风道筒后侧连接后罩,扇叶电动机处于后罩内;所述的压缩空气降温组件结构为:包括有组件一与组件二,所述的组件一为前端罩,且组件一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一;所述的组件二安装在前端罩内侧,处于风道筒中,所述的组件二上开设有多个锥筒状出风孔二,且锥筒尖端连接出风孔一。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安装在底座中,并连接有电机。进一步的,所述的风道筒,自后侧至前侧为收口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后罩中,后罩底上开设有竖直型通风孔,且在后罩底上形成有凹槽,支架处于凹槽中,且支架顶端与凹槽之间连接有转动轴。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轴处连接有电机。进一步的,所述的组件一呈板片状,后端面为平面;前端面上分布有散热翅片。进一步的,所述的出风孔一自圆心向外分别为圆形分布;所述的散热翅片也为圆形分布,且与出风孔一所成圆为间隔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的组件二的后端,形成出风孔二位置,边缘为光滑圆弧连接至锥筒内。本专利技术中,所用到的电路结构:档位调节按钮、支架转动结构以及扇叶电动机均为现有成熟技术。上述高效降温循环扇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接通电源后,扇叶电动机带动扇叶旋转,风自扇叶经过锥筒状出风孔二结构的加速,自出风孔一中吹出;并选择在转动轴处电机、支架与底座处电机作用下,实现左右转动与上下角度转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因设置了压缩空气降温组件,电机驱动扇叶,气体自大截面到小截面的过程,等于压缩了空气,当气体自小截面出去时,发生膨胀,压强减小,温度随之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效降温循环扇具有能耗低,降低室温,且噪音低的积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压缩空气降温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组件二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组件二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架;3.1、扇叶;3.2、扇叶电动机;3.3、组件一;3.31、出风孔一;3.4、风道筒;3.5、后罩;3.51、凹槽;3.6、组件二;3.61、出风孔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参见附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降温循环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1、支架2与扇头;所述的扇头通过支架2安装在底座1上,并连接有电机,实现左右角度转动;并在底座1上设置有档位调节旋钮;所述的扇头中包括有罩体与扇叶3.1以及扇叶电动机3.2;所述的罩体包括有压缩空气降温组件、风道筒3.4与后罩3.5;压缩空气降温组件安装在风道筒3.4的前端,扇叶3.1安装在扇叶电动机3.2上,且处于风道筒3.4后端内部;风道筒3.4后侧连接后罩3.5,扇叶电动机3.2处于后罩3.5内;所述的压缩空气降温组件结构为:包括有组件一3.3与组件二3.6,且组件一3.3与组件二3.6在组装时,以卡扣形式安装;所述的组件一3.3为前端罩,且组件一3.3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一3.31;所述的组件一3.3呈板片状,后端面为平面;前端面上分布有散热翅片;所述的出风孔一3.31自圆心向外分别为圆形分布;所述的散热翅片也为圆形分布,且与出风孔一3.31所成圆为间隔分布;所述的组件二3.6安装在前端罩内侧,处于风道筒3.4中,所述的组件二3.6上开设有多个锥筒状出风孔二3.61,且锥筒尖端连接出风孔一3.31。所述的组件二3.6的后端,形成出风孔二3.61位置,边缘为光滑圆弧连接至锥筒内。所述的风道筒3.4,自后侧至前侧为收口结构。所述的后罩3.5中,后罩底上开设有竖直型通风孔,且在后罩底上形成有凹槽,支架处于凹槽3.51中,且支架顶端与凹槽3.51之间连接有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处连接有电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结构基础上,所述的转动轴处设置有电机,实现扇头相对支架的角度转动,电机转动原理为现有技术中成熟结构。实施例3实施例1提供的高效降温循环扇,在接通电源后,扇叶电动机3.2带动扇叶3.1旋转,风自扇叶3.1经过锥筒状出风孔二3.61结构的加速,自出风孔一3.31中吹出;并选择在转动轴处电机、支架2与底座1处电机作用下,实现左右转动与上下角度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降温循环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支架与扇头;所述的扇头通过支架安装在底座上;并在底座上设置有档位调节旋钮;所述的扇头中包括有罩体与扇叶以及扇叶电动机;所述的罩体包括有压缩空气降温组件、风道筒与后罩;压缩空气降温组件安装在风道筒的前端,扇叶安装在扇叶电动机上,且处于风道筒后端内部;风道筒后侧连接后罩,扇叶电动机处于后罩内;所述的压缩空气降温组件结构为:包括有组件一与组件二,所述的组件一为前端罩,且组件一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一;所述的组件二安装在前端罩内侧,处于风道筒中,所述的组件二上开设有多个锥筒状出风孔二,且锥筒尖端连接出风孔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降温循环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支架与扇头;所述的扇头通过支架安装在底座上;并在底座上设置有档位调节旋钮;所述的扇头中包括有罩体与扇叶以及扇叶电动机;所述的罩体包括有压缩空气降温组件、风道筒与后罩;压缩空气降温组件安装在风道筒的前端,扇叶安装在扇叶电动机上,且处于风道筒后端内部;风道筒后侧连接后罩,扇叶电动机处于后罩内;所述的压缩空气降温组件结构为:包括有组件一与组件二,所述的组件一为前端罩,且组件一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一;所述的组件二安装在前端罩内侧,处于风道筒中,所述的组件二上开设有多个锥筒状出风孔二,且锥筒尖端连接出风孔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降温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安装在底座中,并连接有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降温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道筒,自后侧至前侧为收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降温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罩中,后罩底上开设有竖直型通风孔,且在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兴林唐文泽唐文臣王洪光魏连朝徐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豪事达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