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坛及屋面雨水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690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9
本申请提供一种种植坛及屋面雨水回用系统,该种植坛包括过滤坛、回用种植坛和回用管路,过滤坛包括过滤坛本体和位于过滤坛本体内部上方的种植过滤层,种植过滤层与过滤坛本体的底部之间配置出蓄水池,种植过滤层用于承接并过滤屋面雨水,蓄水池用于承接经种植过滤层过滤的屋面雨水,回用管路一端连通蓄水池,另一端导向回用种植坛的上方,以将蓄水池内的雨水导向回用种植坛。该种植坛可同时实现对屋面雨水的净化、存储和回用,提高回用雨水的水质及景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植坛及屋面雨水回用系统
本申请涉及雨水回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种植坛及屋面雨水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高位花坛,主要用于屋面雨水的蓄滞,但是对雨水的收集利用较弱、难以满足对屋面雨水的净化回用需求;传统的雨水桶,有蓄水能力,但景观效果较差,且需要人工将雨水运输至回用地进行回用,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植坛及屋面雨水回用系统,该种植坛可同时实现对屋面雨水的净化、存储和回用,提高回用雨水的水质及景观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种植坛,包括过滤坛、回用种植坛和回用管路,过滤坛包括过滤坛本体和位于所述过滤坛本体内部上方的种植过滤层,所述种植过滤层与所述过滤坛本体的底部之间配置出蓄水池,所述种植过滤层用于承接并过滤屋面雨水,所述蓄水池用于承接经所述种植过滤层过滤的屋面雨水,所述回用管路一端连通所述蓄水池,另一端导向所述回用种植坛的上方,以将所述蓄水池内的雨水导向所述回用种植坛。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过滤坛本体通过蓄水池对雨水进行储蓄,种植过滤层设置在过滤坛本体的内部上方即蓄水池的上方,种植过滤层可在雨水进入蓄水池前对雨水进行过滤,提高回收雨水水质。蓄水池内的雨水可直接通过回用管路导向回用种植坛,实现雨水的回用。同时,种植过滤层以及回用种植坛还用于种植植物,过滤坛与回用种植坛配合设置不仅可提高回用雨水水质,丰富种植层次,优化景观效果,而且直接通过回用管路实现雨水回用,回用操作简单方便。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回用管路包括回用管以及第一浇灌管,所述第一浇灌管分布在所述回用种植坛内,所述回用管一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浇灌管连通并位于所述回用种植坛的上方,以使所述蓄水池中的雨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所述回用管以及所述第一浇灌管流动至所述回用种植坛内。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回用管与第一浇灌管将蓄水池内的雨水导向回用种植坛,并设置回用管位于回用种植坛的上方,可使得蓄水池中的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经回用管以及第一浇灌管流动到回用种植坛上,对回用种植坛内的植物进行灌溉,无需借助其他装置即可将雨水导向回用种植坛,操作方便且结构简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回用管路还可包括第二浇灌管,所述第二浇灌管的一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另一端导向所述回用种植坛的上方,用于泵送所述蓄水池中的雨水至所述回用种植坛的上方。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回用种植坛的设置高度高于回用管路与蓄水池的连接口时,可设置第二浇灌管,并在第二浇灌管上设置水泵,蓄水池内的雨水可在水泵的带动下通过第二浇灌管流动至回用种植坛。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种植坛还可以包括雨落管,所述雨落管的顶端设置于屋面、底端与所述种植过滤层相对;所述种植过滤层包括消能区与种植区,所述消能区与所述雨落管的底端相对,用于承接屋面雨水对雨水进行消能,以使雨水漫流至所述种植区。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雨落管将屋面的雨水导引至种植过滤层中的消能区,消能区对屋面落下的雨水进行消能,避免雨水直接冲击种植区破坏种植区内的植物或土壤结构,以保护种植区内的植物或土壤结构等。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种植过滤层还包括漫流过滤区,所述漫流过滤区与所述种植区之间设置有漫流堰并通过所述漫流堰隔断,当所述种植区中的雨水水位高于所述漫流堰时,所述漫流过滤区用于承接并过滤漫过所述漫流堰的雨水。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屋面雨水的流量较大时,种植区的下渗速率达到饱和,雨水在种植区内堆积上涨,当种植区内的雨水水位高于漫流堰时,雨水漫过漫流堰进入漫流过滤区,经漫流过滤区过滤后进入蓄水池。可见,本申请中的种植坛中的过滤坛通过设置种植区与漫流过滤区可根据不同的降雨量实现对雨水的多级过滤和调节,提高了种植坛的蓄调能力。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种植过滤层的底部设置有隔离底板,所述隔离底板安装在所述过滤坛本体上;所述种植区包括透水土工布与种植土层,所述透水土工布铺设在所述隔离底板上,隔离板开孔,所述种植土层铺设在所述透水土工布上。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过滤坛本体的内部上方设置隔离底板,对种植过滤层进行结构支撑。透水土工布设置在隔离底板与种植土层之间,可避免种植土层中的土壤在雨水的带动下通过隔离底板进入蓄水池,以保护种植土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漫流过滤区包括碎石层以及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铺设在所述隔离底板上,所述碎石层铺设在所述第一过滤层上。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漫流过滤区中的第一过滤层用于对漫流过来的雨水进行过滤,第一过滤层上方的碎石层可对雨水进行消能,避免雨水直接冲击第一过滤层而破坏第一过滤层的结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坛本体上开设有放空管道,所述放空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蓄水池,另一端导向所述过滤坛本体外。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短时间内无雨水回用需求时,可通过放空管道对蓄水池内的雨水进行放空,避免雨水长时间滞留在蓄水池内滋生细菌蚊虫或产生异味等。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坛本体的顶部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为凹形开口或连通管。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过滤坛本体的顶部开设溢流口,当降雨量较大,雨水上涌至种植过滤层上时,雨水可通过溢流口溢流出过滤坛本体。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屋面雨水回用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种植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种植坛的俯视结构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1-1的截面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2-2的截面图。图标:100-过滤坛;110-过滤坛本体;120-种植过滤层;130-蓄水池;200-回用种植坛;300-回用管路;310-回用管;320-第二浇灌管;400-雨落管;121-消能区;122-种植区;123-漫流过滤区;124-漫流堰;140-隔离底板;125-碎石层;126-第一过滤层;111-放空管道;500-路缘石;600-第一防冲石;700-第二防冲石;112-溢流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请参考图1、图2与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种植坛的俯视结构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1-1的截面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2-2的截面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种植坛,包括过滤坛100、回用种植坛200和回用管路300,过滤坛100包括过滤坛本体11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种植坛,其特征在于,包括:/n过滤坛,包括过滤坛本体和位于所述过滤坛本体内部上方的种植过滤层,所述种植过滤层与所述过滤坛本体的底部之间配置出蓄水池,所述种植过滤层用于承接并过滤屋面雨水,所述蓄水池用于承接经所述种植过滤层过滤的屋面雨水;/n回用种植坛和回用管路,所述回用管路一端连通所述蓄水池,另一端导向所述回用种植坛的上方,以将所述蓄水池内的雨水导向所述回用种植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植坛,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坛,包括过滤坛本体和位于所述过滤坛本体内部上方的种植过滤层,所述种植过滤层与所述过滤坛本体的底部之间配置出蓄水池,所述种植过滤层用于承接并过滤屋面雨水,所述蓄水池用于承接经所述种植过滤层过滤的屋面雨水;
回用种植坛和回用管路,所述回用管路一端连通所述蓄水池,另一端导向所述回用种植坛的上方,以将所述蓄水池内的雨水导向所述回用种植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坛,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用管路包括回用管以及第一浇灌管,所述第一浇灌管分布在所述回用种植坛内,所述回用管一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浇灌管连通并位于所述回用种植坛的上方,以使所述蓄水池中的雨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所述回用管以及所述第一浇灌管流动至所述回用种植坛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坛,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用管路还包括第二浇灌管,所述第二浇灌管的一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另一端导向所述回用种植坛的上方,用于泵送所述蓄水池中的雨水至所述回用种植坛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种植坛,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坛还包括雨落管,所述雨落管的顶端设置于屋顶、底端与所述种植过滤层相对;
所述种植过滤层包括消能区与种植区,所述消能区与所述雨落管的底端相对,用于承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俱晨涛申力亭苏洁林聪常元莉耿佳丽李贞子李琳唐宇飞赵杨张海龙梁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