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C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656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VC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PVC膜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PVC树脂粉100份、普通增塑剂30~35份、阻燃增塑剂18~24份、环氧大豆油0~5份、有机抗菌剂0.5~8份和无机填料0~1份;所述阻燃增塑剂包含磷酸三(2‑氯丙基)酯和异丙基化磷酸三苯酯。由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配方制备出的PVC膜具有良好的抗菌和阻燃性能,并且透明度较高,适用于医院、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VC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PVC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的高速发展,各类娱乐活动,文化活动,展会等活动将人们的交往的紧密程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之而来的就是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几率和传播途径也大大增加,无形中也增加了生活成本,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扰乱社会的经济秩序,导致经济倒退,抗菌PVC膜则可以极大地改善这一状况。但为了扩大抗菌PVC膜的应用范围,还需要其具备质软、透明和阻燃性能。但软质高油份产品往往无法达到建筑材料的阻燃要求,影响其在公共场合的应用。尤其是在软质透明抗菌膜上,传统的无机阻燃剂由于不透明而无法使用,而使用透明性好的环保磷酸酯类阻燃剂,因其分子量较小,挥发性高,直接在高油份软质产品中单独使用时其用量较大,生产过程中会加速析出,导致产品表面发雾,透明性大大降低。此类透明抗菌PVC膜,高油份与高阻燃往往无法兼顾,因而限制了其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兼具良好的抗菌、阻燃、透明性能的软质PVC膜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PVC膜,所述PVC膜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PVC树脂粉100份、普通增塑剂30~35份、阻燃增塑剂18~24份、环氧大豆油0~5份、有机抗菌剂0.5~8份和无机填料0~1份;所述阻燃增塑剂包含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和异丙基化磷酸三苯酯(IPPP)。本专利技术通过选用有机透明抗菌原料,组合不同类型的阻燃增塑剂,克服了无机阻燃剂不透明、透明性好的阻燃剂用量大,生产时易析出,使产品表面发雾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各成分的配比进行选择,兼顾了高油份和高阻燃性能,扩大了PVC膜的应用领域。优选地,所述PVC膜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PVC树脂粉100份、普通增塑剂30~35份、阻燃增塑剂18~20份、环氧大豆油1~3份、有机抗菌剂1~3份和无机填料0.5~1份。添加无机填料,可以改善长时间生产时压延轮表面轻微析出累积后导致的产品发雾现象。此外,当各成分的配比按上述方案复配时,制备出的PVC膜的阻燃性能均能达到GB8624-2012阻燃B1级,透光率参考ANSIZ26.1标准,均能达到80%,邵氏硬度≤90HA。优选地,所述PVC膜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PVC树脂粉100份、普通增塑剂35份、阻燃增塑剂18份、环氧大豆油2份、有机抗菌剂2份和无机填料0.8份。本专利技术申请人通过实验证实,以所述配比制备出的PVC膜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以上述配比制备的PVC膜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优选地,所述PVC膜还包含颜料1~3份。优选地,所述PVC树脂粉的平均聚合度为800~1300;所述普通增塑剂包含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2-丙基庚)酯(DPHP)、聚酯类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抗菌剂包含4,5-二氯-N-辛基-4-异噻唑啉-3-酮;所述无机填料包含纳米级滑石粉,其分子式为Mg3[Si4O10](OH)2。优选地,所述阻燃增塑剂中,磷酸三(2-氯丙基)酯和异丙基化磷酸三苯酯的质量比为:磷酸三(2-氯丙基)酯:异丙基化磷酸三苯酯=1.5~2.5:1。TCPP:IPPP大于此比例时,虽然能获得更好的阻燃性能,但由于TCPP兼容性较差,超过此比例时生产过程中析出严重。小于此比例时,TCPP含量较低,IPPP含量较高,由于IPPP的阻燃性能相对较差,无法满足阻燃要求。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PVC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在混合机中混料,然后在行星挤出机或密炼机中塑炼,在双辊开炼机中炼胶、过滤机中过滤,再以压延轮压延、压花轮压花、冷却、分切并收卷,得到所述PVC膜。优选地,所述混料温度不高于130℃,过滤温度不高于190℃,压延轮的温度为160~220℃,压延轮的速度为15~80m/min,冷却温度为10~50℃,收卷速度为15~110m/min。由所述方法制备出的PVC膜的厚度为0.2~0.4mm。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针对软质透明阻燃抗菌PVC膜,选用透明性、抗菌性俱佳的有机抗菌剂,同时,搭配不同类型的阻燃剂,对其配比进行选择,改善了由于高油份下要求用量大而导致的析出问题,并使用纳米级无机材料,改善长时间生产时压延轮表面轻微析出累积后导致的产品发雾现象,使得制备出的PVC膜兼具良好的透明性、阻燃性、抗菌性以及力学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6所述PVC膜的制备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6本专利技术所述PVC膜的实施例,实施例1~6的配方如表1所示,制备方法如下:在混合机中混料,混料温度不高于120℃,然后在行星挤出机中塑炼,在双辊开炼机中炼胶、过滤机中过滤,过滤温度不高于170℃,再以压延轮在200℃、15m/min的条件下压延、压花轮压花、冷却,冷却轮的温度为20℃,分切并以25m/min的速度收卷,得到所述PVC膜。由本方法制备出的PVC膜的厚度为0.3mm。对比例1~3对比例1~3为PVC膜,其配方如表1所示,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6相同。表1配方表(重量份)对实施例1~6和对比例1~3进行性能测试,抗菌性测试标准为ISO22196:2011,阻燃性测试标准为GB8624-2012,透光率测试标准为ANSIZ26.1,硬度测试标准为GB/T2411-2008。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表2性能测试结果由表2可知,对比例3中不含TCPP,其阻燃性能明显比其他方案更差,对比例2中不含IPPP,其透光率明显低于本专利技术所述PVC膜,而对比例1中普通增塑剂的含量过低,阻燃增塑剂的含量相对较高,导致PVC膜的透明性更差。综上可知,普通增塑剂和阻燃增塑剂的含量以及阻燃增塑剂的成分对PVC膜的阻燃性和透光率均有较大影响,只有当各成分的含量均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内时才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性能。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并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VC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VC膜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PVC树脂粉100份、普通增塑剂30~35份、阻燃增塑剂18~24份、环氧大豆油0~5份、有机抗菌剂0.5~8份和无机填料0~1份;所述阻燃增塑剂包含磷酸三(2-氯丙基)酯和异丙基化磷酸三苯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VC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VC膜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PVC树脂粉100份、普通增塑剂30~35份、阻燃增塑剂18~24份、环氧大豆油0~5份、有机抗菌剂0.5~8份和无机填料0~1份;所述阻燃增塑剂包含磷酸三(2-氯丙基)酯和异丙基化磷酸三苯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VC膜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PVC树脂粉100份、普通增塑剂30~35份、阻燃增塑剂18~20份、环氧大豆油1~3份、有机抗菌剂1~3份和无机填料0.5~1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VC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VC膜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PVC树脂粉100份、普通增塑剂35份、阻燃增塑剂18份、环氧大豆油2份、有机抗菌剂2份和无机填料0.8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VC膜还包含颜料1~3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VC树脂粉的平均聚合度为800~1300;所述普通增塑剂包含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偏苯三酸三辛酯、邻苯二甲酸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雷诺丽特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