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立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626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立凳,包括肩垫、安装支架、支撑支架、转动支架、限位支架、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安装支架的上端连接肩垫,且安装支架位于支撑支架的上方;转动支架和限位支架均位于安装支架与支撑支架之间,转动支架的上端、中部和下端分别可沿左右向的轴线转动连接安装支架的前端、限位支架的中部和支撑支架的后端;上限位结构设置于限位支架的上端与安装支架的后端之间,下限位结构设置于限位支架的下端与支撑支架的前端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使用倒立凳能通过肩膀来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保证了安全性,使得倒立更容易;并且,倒立凳能折叠收起,这样便于存放倒立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倒立凳
本技术涉及体育健身器材
,特别涉及一种倒立凳。
技术介绍
现在医学认为人体倒立可使人的脊椎在长期受挤压的状态下变为放松的状态,对腰间盘突出、脊椎变形、腰肌劳损等脊椎病的治疗是有效的,还可以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减少脑栓塞、脑溢血发病的可能性,有助于大脑的清醒,并能增强大脑的记忆。人的倒立还有助于治疗器官下垂的疾病,能够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是人们日常健身、保健的重要锻炼方法。现在一般人倒立时是靠手来支撑整个身体,手臂力量弱的话支撑不了多久,而且初学者容易摔倒,伤到脊椎腰椎,因此急需一款健身器材来支撑倒立时手臂需要的力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倒立凳,旨在分散人身体的整体重量,使得倒立更容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倒立凳,包括肩垫、安装支架、支撑支架、转动支架、限位支架、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连接所述肩垫,且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支撑支架的上方;所述转动支架和所述限位支架均位于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支撑支架之间,所述转动支架的上端、中部和下端分别可沿左右向的轴线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前端、所述限位支架的中部和所述支撑支架的后端;所述倒立凳具有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支撑支架相互靠近的收起状态、以及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支撑支架相互远离的打开状态;所述上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限位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支架的后端之间,所述下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限位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支架的前端之间,用于在所述倒立凳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限制所述转动支架和所述限位支架的活动。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的后端和所述限位支架的上端分别左右贯穿地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上限位结构包括插销;在所述倒立凳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左右相对,所述插销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可选地,所述下限位结构包括相对应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孔,所述支撑支架的前端和所述限位支架的下端中的一个设置有所述定位凸起,另一个设置有所述定位孔;在所述倒立凳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孔形成定位配合。可选地,所述定位凸起朝后凸设于所述支撑支架的前端。可选地,所述下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朝后设置于所述支撑支架的前端;在所述倒立凳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限位支架的下端抵接于所述第一缓冲垫。可选地,所述转动支架包括两个左右间隔且并行设置的转动杆,每一个所述转动杆的上端、中部和下端分别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前端、所述限位支架的中部和所述支撑支架的后端。可选地,所述限位支架包括横杆和两个竖杆,两个所述竖杆左右间隔且并行设置,两个所述竖杆的中部分别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中部;所述横杆沿左右向延伸,所述横杆连接两个所述竖杆的下端。可选地,每一个所述横杆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支架的后端之间均设置有所述上限位结构;所述下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横杆与所述支撑支架的前端之间。可选地,所述支撑支架包括方框和第二缓冲垫,所述方框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沿所述方框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可选地,所述倒立凳还包括板垫,所述板垫用于与所述肩垫前后拼接;所述肩垫的后端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供人的头部朝下穿过所述肩垫,所述板垫的前端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缺口形状相适配;在所述板垫与所述肩垫相拼接时,所述板垫抵接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使用倒立凳能通过肩膀来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保证了安全性,使得倒立更容易;并且,倒立凳能折叠收起,这样便于存放倒立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倒立凳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倒立凳处于打开状态;图2为图1中倒立凳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倒立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倒立凳处于收起状态;附图标号说明:倒立凳100、肩垫1、缺口11、安装支架2、第一插孔21、支撑支架3、定位凸起31、方框32、第二缓冲垫33、转动支架4、转动杆41、限位支架5、第二插孔51、定位孔52、横杆53、竖杆54、插销6、第一缓冲垫7、板垫8、凸起81。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供一种倒立凳,图1至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倒立凳的一实施例。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倒立凳100包括肩垫1、安装支架2、支撑支架3、转动支架4、限位支架5、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安装支架2的上端连接肩垫1,且安装支架2位于支撑支架3的上方;转动支架4和限位支架5均位于安装支架2与支撑支架3之间,转动支架4的上端、中部和下端分别可沿左右向的轴线转动连接安装支架2的前端、限位支架5的中部和支撑支架3的后端;倒立凳100具有安装支架2与支撑支架3相互靠近的收起状态(如图3所示)、以及安装支架2与支撑支架3相互远离的打开状态(如图1所示);上限位结构设置于限位支架5的上端与安装支架2的后端之间,下限位结构设置于限位支架5的下端与支撑支架3的前端之间,用于在倒立凳100处于打开状态时限制转动支架4和限位支架5的活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使用倒立凳100能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倒立凳,其特征在于,包括肩垫、安装支架、支撑支架、转动支架、限位支架、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n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连接所述肩垫,且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支撑支架的上方;/n所述转动支架和所述限位支架均位于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支撑支架之间,所述转动支架的上端、中部和下端分别可沿左右向的轴线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前端、所述限位支架的中部和所述支撑支架的后端;/n所述倒立凳具有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支撑支架相互靠近的收起状态、以及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支撑支架相互远离的打开状态;/n所述上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限位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支架的后端之间,所述下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限位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支架的前端之间,用于在所述倒立凳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限制所述转动支架和所述限位支架的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立凳,其特征在于,包括肩垫、安装支架、支撑支架、转动支架、限位支架、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
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连接所述肩垫,且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支撑支架的上方;
所述转动支架和所述限位支架均位于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支撑支架之间,所述转动支架的上端、中部和下端分别可沿左右向的轴线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前端、所述限位支架的中部和所述支撑支架的后端;
所述倒立凳具有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支撑支架相互靠近的收起状态、以及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支撑支架相互远离的打开状态;
所述上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限位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支架的后端之间,所述下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限位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支架的前端之间,用于在所述倒立凳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限制所述转动支架和所述限位支架的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后端和所述限位支架的上端分别左右贯穿地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上限位结构包括插销;
在所述倒立凳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左右相对,所述插销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结构包括相对应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孔,所述支撑支架的前端和所述限位支架的下端中的一个设置有所述定位凸起,另一个设置有所述定位孔;
在所述倒立凳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孔形成定位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立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朝后凸设于所述支撑支架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驰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