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凤珍专利>正文

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625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内底壁的中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训练板,训练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底座正面的中部设置有训练机构,底座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形座。该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底座、固定座、训练板、训练机构、U形座、连板、承载板、滑槽和滑块等结构的设置,人员将脚放置在踏板上,向后滑动踏板进而拉伸第二弹簧,使得滑块在滑槽内滑动,进而通过第二弹簧的拉力对患者进行训练,人员向两侧推动踏板进而带动连杆使得连杆拉伸伸缩杆进而拉动第三弹簧,使得患者可以向两侧进行训练,提高了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械
,具体为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脑梗死旧称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梗死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现有的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功能较为单一,一个设备通常只能进行一种单一性的重复动作,而且患者要么只能坐着训练,要么只能站着训练;不便根据患者康复程度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底壁的中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训练板,所述训练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底座正面的中部设置有训练机构,所述底座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形座,所述U形座的内侧壁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连板,所述连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踏板。可选的,所述底座和承载板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内部设置有刹车片。可选的,所述固定座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弹簧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均与固定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训练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承载板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U形座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主杆,所述主杆的一端插接有副杆。可选的,所述主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副杆的表面开设有与固定螺栓相适配的限位孔,所述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把。(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底座、固定座、训练板、训练机构、U形座、连板、承载板、滑槽和滑块等结构的设置,人员将脚放置在踏板上,向后滑动踏板进而拉伸第二弹簧,使得滑块在滑槽内滑动,进而通过第二弹簧的拉力对患者进行训练,人员向两侧推动踏板进而带动连杆使得连杆拉伸伸缩杆进而拉动第三弹簧,使得患者可以向两侧进行训练,提高了训练效果,通过固定座、训练板和第一弹簧的设置,人员坐在固定座上,脚踩动训练板进而向下压缩第一弹簧,第一弹簧配合训练板对患者脚腕进行训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训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承载板的剖面图。图中:1、底座;2、固定座;3、训练板;4、第一弹簧;5、训练机构;501、套筒;502、第三弹簧;503、伸缩杆;504、转轴;505、连杆;506、固定件;6、U形座;7、连板;8、承载板;9、滑槽;10、滑块;11、第二弹簧;12、踏板;13、万向轮;14、主杆;15、副杆;16、握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固定座2内底壁的中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训练板3,训练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固定座2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凹槽,第一弹簧4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弹簧4的一端均与固定座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底座1正面的中部设置有训练机构5,训练机构5包括套筒501,套筒5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502,第三弹簧5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503,伸缩杆5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504,转轴504的两端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连杆505,连杆505的一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固定件506,固定件506的一端与承载板8固定连接,底座1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形座6,U形座6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主杆14,主杆14的一端插接有副杆15,主杆1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副杆15的表面开设有与固定螺栓相适配的限位孔,副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把16,U形座6的内侧壁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连板7,连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8,底座1和承载板8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万向轮13,万向轮13的内部设置有刹车片,承载板8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滑槽9,滑槽9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滑块10,滑块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1,滑块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踏板12。本技术中,该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工作步骤如下:通过底座1、固定座2、训练板3、训练机构5、U形座6、连板7、承载板8、滑槽9和滑块10等结构的设置,人员将脚放置在踏板12上,向后滑动踏板12进而拉伸第二弹簧11,使得滑块10在滑槽9内滑动,进而通过第二弹簧11的拉力对患者进行训练,人员向两侧推动踏板12进而带动连杆使得连杆505拉伸伸缩杆503进而拉动第三弹簧502,使得患者可以向两侧进行训练,提高了训练效果,通过固定座2、训练板3和第一弹簧4的设置,人员坐在固定座2上,脚踩动训练板3进而向下压缩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配合训练板3对患者脚腕进行训练。其中所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内底壁的中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训练板(3),所述训练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所述底座(1)正面的中部设置有训练机构(5),所述底座(1)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形座(6),所述U形座(6)的内侧壁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连板(7),所述连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8),所述承载板(8)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槽(9)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1),所述滑块(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踏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内底壁的中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训练板(3),所述训练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所述底座(1)正面的中部设置有训练机构(5),所述底座(1)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形座(6),所述U形座(6)的内侧壁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连板(7),所述连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8),所述承载板(8)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槽(9)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1),所述滑块(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踏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承载板(8)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万向轮(13),所述万向轮(13)的内部设置有刹车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弹簧(4)的数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凤珍
申请(专利权)人:杨凤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