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616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导尿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新型导尿管,包括接头和导尿管本体,接头沿其轴向具有接口通道,导尿管本体沿其轴向具有导尿通道,导尿管本体可拆卸安装于接口通道内,接口通道的内壁开设有贯穿接头的第一清洗口;导尿管本体由柔软性材料制成,且导尿管本体靠近接头一端的周侧开设有开口缝隙;开口缝隙将导尿管本体划分为头部和体部,头部和体部之间形成有连接筋,头部绕连接筋转动以打开有第二清洗口,第二清洗口和第一清洗口连通。根据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导尿管本体的周侧开设开口缝隙,从缝隙中能够打开第二清洗口,从而达到便于导入清洗液进行清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导尿管
本技术涉及导尿医疗器具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导尿管。
技术介绍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现有的导尿管包括接头和导尿管本体,接头经尿道置于人体的膀胱内,且长期留存在膀胱内,直至患者无需进行导尿操作为止取出。现有的导尿管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常常因为患者需要长期进行导尿操作,而使得接头在尿道、膀胱内的留存时间较长,接头长期留存在膀胱内容易变脏、发臭,很不卫生,但是医务人员对接头的清洗却很不方便。因此,目前的导尿管接头难以清洗是一个较大的导尿医务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导尿管接头难以清洗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型导尿管,通过在导尿管本体的周侧开设开口缝隙,从缝隙中能够打开第二清洗口,从而达到便于导入清洗液进行清洗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导尿管,包括接头和导尿管本体,所述接头沿其轴向具有接口通道,所述导尿管本体沿其轴向具有导尿通道,所述导尿管本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接口通道内,所述接口通道的内壁开设有贯穿所述接头的第一清洗口;所述导尿管本体由柔软性材料制成,且所述导尿管本体靠近所述接头一端的周侧开设有开口缝隙;所述开口缝隙将所述导尿管本体划分为头部和体部,所述头部和体部之间形成有连接筋,所述头部绕连接筋转动以打开有第二清洗口,所述第二清洗口和所述第一清洗口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接头的接口通道上开设有第一清洗口,同时在柔软性材料制成的导尿管本体上设有开口缝隙。使用时,由于尿道是人体肉体内的通道,越向尿道内部的方向,尿道因肉体会收紧,因此,导尿管本体塞入至尿道内的一端在尿道内受到的压力更大,即头部受到的压力相对于体部受到的压力更大。在进行清洗尿道工作时,将导尿管本体向人体的外部拔出,由于头部受到的压力更大,使得头部沿开口缝隙转动,开口缝隙打开,形成第二清洗口,转动导尿管本体,使得第一清洗口和第二清洗口对齐,在导尿管本体的导尿通道内注入清洗液,清洗液经第一清洗口和第二清洗口进入接头的外周侧内,且进入至尿道内,进行清洗,达到清洗的目的。其中,清洗液一般选用生理盐水即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口缝隙的开设长度占所述导尿管本体周长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所述连接筋的剩余长度占所述导尿管本体周长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开口缝隙大于整体周长的一半,使得头部绕连接筋的转动更加方便,同时,设置连接筋的长度占整体周长的五分之一以上,使得连接筋的长度不至于过小,而导致头部转过幅度过大,甚至导致头部掉落在尿道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尿管本体是由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呈软质状态,是软质的材料,在使用时,头部可绕连接筋转动,打开第二清洗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清洗口沿所述接头的轴线方向开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清洗口构成一条直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清洗口具有若干个,使得清洗口的清洗效果更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头呈圆柱型,且所述接头远离导尿管本体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接头靠近导尿管本体一端的直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接头的直径靠近尿道内部的一端比较小,使得头部在接头内的压紧力更大,方便头部的转动,方便打开第二清洗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头的接口通道内壁设有凸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环设有一条或多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凸环,凸环能够对开口缝隙处进行阻挡,方便在拔出导尿管本体的体部时,导尿管本体的头部进行转动,进一步方便了第二清洗口的打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尿管本体呈圆柱型。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导尿管本体的周侧开设开口缝隙,从缝隙中能够打开第二清洗口,从而达到便于导入清洗液进行清洗的目的;(2)通过设置接头的直径靠近尿道内部的一端比较小,使得头部在接头内的压紧力更大,方便头部的转动,方便打开第二清洗口;(3)通过设置凸环,凸环能够对开口缝隙处进行阻挡,方便在拔出导尿管本体的体部时,导尿管本体的头部进行转动,进一步方便了第二清洗口的打开。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新型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新型导尿管在使用时第二清洗口打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新型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接头;11、接口通道;12、第一清洗口;13、凸环;2、导尿管本体;21、导尿通道;22、开口缝隙;3、头部;4、体部;5、连接筋;6、第二清洗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新型导尿管,结合图1和图2,包括接头1和导尿管本体2,接头1沿其轴向具有接口通道11,导尿管本体2沿其轴向具有导尿通道21,导尿管本体2可拆卸的插拔安装于接口通道11内,接口通道11的内壁开设有贯穿接头1的第一清洗口12。导尿管本体2由柔软性材料制成,如: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且导尿管本体2靠近接头1一端的周侧开设有开口缝隙22,开口缝隙22将导尿管本体2划分为头部3和体部4,头部3和体部4之间形成有连接筋5,头部3绕连接筋5转动以打开有第二清洗口6,第二清洗口6和第一清洗口12连通。其中,开口缝隙22的开设长度占导尿管本体12周长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连接筋5的剩余长度占导尿管本体12周长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接头1呈圆柱型,导尿管本体2呈圆柱型。第一清洗口12沿接头1的轴线方向开设有三个,三个第一清洗口12构成一条直线,接头1的接口通道11内壁设有凸环13,凸环13设有一条或多条。使用时:由于尿道是人体肉体内的通道,越向尿道内部的方向,尿道因肉体会收紧,因此,导尿管本体2塞入至尿道内的一端在尿道内受到的压力更大,即头部3受到的压力相对于体部4受到的压力更大。在进行清洗尿道工作时,将导尿管本体2向人体的外部拔出,由于头部3受到的压力更大,使得头部3沿开口缝隙22转动,开口缝隙22打开,形成第二清洗口6,转动导尿管本体2,使得第一清洗口12和第二清洗口22对齐,在导尿管本体2的导尿通道内注入清洗液,清洗液经第一清洗口12和第二清洗口22进入接头1的外周侧内,且进入至尿道内,进行清洗,达到清洗的目的。其中,清洗液一般选用生理盐水即可。实施例2:一种新型导尿管,结合图3,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头1呈圆台型,且接头1远离导尿管本体2一端的直径小于接头1靠近导尿管本体2一端的直径。以上所述仅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导尿管,包括接头(1)和导尿管本体(2),所述接头(1)沿其轴向具有接口通道(11),所述导尿管本体(2)沿其轴向具有导尿通道(21),所述导尿管本体(2)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接口通道(11)内,其特征在于:/n所述接口通道(11)的内壁开设有贯穿所述接头(1)的第一清洗口(12);/n所述导尿管本体(2)由柔软性材料制成,且所述导尿管本体(2)靠近所述接头(1)一端的周侧开设有开口缝隙(22);/n所述开口缝隙(22)将所述导尿管本体(2)划分为头部(3)和体部(4),所述头部(3)和体部(4)之间形成有连接筋(5),所述头部(3)绕连接筋(5)转动以打开有第二清洗口(6),所述第二清洗口(6)和所述第一清洗口(1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1 CN 20192187185941.一种新型导尿管,包括接头(1)和导尿管本体(2),所述接头(1)沿其轴向具有接口通道(11),所述导尿管本体(2)沿其轴向具有导尿通道(21),所述导尿管本体(2)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接口通道(11)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通道(11)的内壁开设有贯穿所述接头(1)的第一清洗口(12);
所述导尿管本体(2)由柔软性材料制成,且所述导尿管本体(2)靠近所述接头(1)一端的周侧开设有开口缝隙(22);
所述开口缝隙(22)将所述导尿管本体(2)划分为头部(3)和体部(4),所述头部(3)和体部(4)之间形成有连接筋(5),所述头部(3)绕连接筋(5)转动以打开有第二清洗口(6),所述第二清洗口(6)和所述第一清洗口(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缝隙(22)的开设长度占所述导尿管本体(2)周长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所述连接筋(5)的剩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杰吴德刚王玉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蓓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