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伟娜专利>正文

一种胃空肠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608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胃空肠管,包括胃管和套设于胃管内的空肠管,在胃管的首端套装有端部限位塞,端部限位塞上开设有夹持孔和负压接口通孔,空肠管的首端套设于夹持孔中,空肠管的末端从胃管末端伸出;端部限位塞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在固定部上开设有导向槽道,移动部可沿导向槽道作直线运动,所述固定部、移动部相对的一侧分别呈内凹的半圆柱夹持面,当移动部与固定部接触时,两个半圆柱夹持面拼合形成夹持孔,夹持孔的直径<空肠管的直径;所述移动部在远离固定部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使移动部压向固定部进而保持夹持孔闭合的弹性件,该胃空肠管能同时进行胃肠减压和给予空肠营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胃空肠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胃空肠管。
技术介绍
对于手术、昏迷促醒的病人,他的胃因为不运动胃功能不行,但胃还会持续地分泌胃液导致胃肠内压力增大,因此需要持续地给胃肠减压。就是通过插入胃管通过外吸引力将胃液引流出来。同时由于病人胃部不工作,但还是要供给机体营养,因此需要将营养液打入能够吸收营养的小肠内,通过小肠内壁吸收供给机体必要的营养,目前都是通过空肠管将营养液送入小肠内。这类病人往往需要胃管、空肠管双插,占用两个鼻腔,除了给病人增加痛苦之外,还会导致氧疗不能顺利进行,也增加了病人的床上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空肠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昏迷促醒胃部功能下降的病人存在需要同时插入胃管和空肠管,增加病人痛苦和风险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胃空肠管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胃空肠管,包括胃管和空肠管,所述空肠管套设于胃管内,在胃管的首端套装有端部限位塞,所述端部限位塞上开设有夹持孔和负压接口通孔,所述空肠管的首端套设于夹持孔中,空肠管的末端从胃管末端伸出;所述端部限位塞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在固定部上开设有导向槽道,移动部可沿导向槽道作直线运动,所述固定部、移动部相对的一侧分别呈内凹的半圆柱夹持面,当移动部朝向固定部运动至与固定部接触时,两个半圆柱夹持面相互拼合形成完整的夹持孔,并且夹持孔的直径<空肠管的直径;所述移动部在远离固定部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使移动部压向固定部进而保持夹持孔闭合的弹性件。上述的一种胃空肠管,所述端部限位塞还包括支撑底板和支撑顶板,所述固定部安装于支撑底板、支撑顶板之间,所述支撑底板、支撑顶板上分别对应开设有与夹持孔共轴的空肠管通孔,并且空肠管的直径<空肠管通孔的直径。上述的一种胃空肠管,在所述固定部的上、下端面分别凸出设置有装配体,所述支撑顶板的下端面、支撑底板的上端面分别对应设置有与装配体相匹配的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的侧壁向槽中心延伸设置有垂直于侧壁的限位台阶,所述装配体的顶部设有能够被限位台阶阻挡并卡设于装配槽槽底的限位凸台。上述的一种胃空肠管,所述移动部的上端连接有导向杆,所述支撑顶板上开设有导向长孔,所述导向杆上端从导向长孔中伸出并连接有拨杆,所述导向杆可沿导向长孔移动。上述的一种胃空肠管,所述弹性件为侧压弹簧,所述侧压弹簧的一端与移动部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导向槽道内壁,所述侧压弹簧具有能够使移动部压向固定部进而保持夹持孔闭合的弹力。上述的一种胃空肠管,所述夹持孔的孔壁上开设有密封环槽,在密封环槽内套设有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一种胃空肠管,将胃管和空肠管设计呈活动连接的套管式,空肠管套设于胃管内,能同时进行胃肠减压和给予空肠营养。空肠管下端伸出套管外大约十公分,在下管时,只需要占用一个鼻腔,实现一次性下两个管,操作简单快速,病人创伤小。2、通过端部限位塞将胃管与空肠管弹性可拆卸连接,一方面,通过弹性的连接,使空肠管与胃管之间的管腔形成一个密封的空腔,保证胃管将胃液顺利向外引流;另一方面,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病人灵活上下调整胃管相对于空肠管的位置,保证胃管和空肠管分别到达相应的位置。3、通过固定部与移动部的滑动连接,在病人病情好转不需要胃管减压时,将固定部与移动部相互分离,夹持孔内壁与空肠管分离从而可以取出外部的胃管,实现胃管、空肠管随时分离,不需要拔管后重新插入新管,大大简便操作者的工作量,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水平,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端部限位塞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面图。图4为固定部、移动部的装配示意图一。图5为固定部、移动部的装配示意图二。图6为限位台阶、限位凸台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密封圈的安装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胃管,2-空肠管,3-端部限位塞,31-固定部,32-移动部,33-支撑底板,34-支撑顶板,4-导向槽道,5-夹持孔,6-空肠管通孔,7-负压接口通孔,8-装配体,9-装配槽,10-限位台阶,11-限位凸台,12-导向杆,13-导向长孔,14-拨杆,15-侧压弹簧,16-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胃空肠管,如图1-7所示,包括胃管1和空肠管2,胃管1规格约85cm×0.7cm,空肠管2约135cm×0.3cm。空肠管套于胃管内,胃管、空肠管末端分别有若干侧孔,两个管腔互不相通,空肠管2由胃管1头端穿入,由胃管1尾端穿出,穿入、穿出点均处于固定、密闭状态,空肠管2穿出胃管1后延伸55cm左右。在胃管1首端的内壁上密封套装有端部限位塞3,端部限位塞3上开设有夹持孔5和负压接口通孔7,负压接口通孔7与外部的负压吸引装置的接管连接,使胃管内形成负压环境。空肠管2从夹持孔5中穿过,并且空肠管2的首端套设于夹持孔中,空肠管2的末端从胃管1末端伸出。具体的,端部限位塞3包括固定部31和移动部32,固定部31的外轮廓为圆形,与胃管1内壁配合套装。为保证胃管1内壁与固定部31之间、夹持孔5与空肠管2之间的密封连接,固定部31、移动部32可采用密封性能较好的橡胶体。在固定部31上水平横向开设有导向槽道4,导向槽道为上部开口的矩形槽,移动部32从上部开口处置入导向槽道4内,移动部32的宽度稍小于导向槽道的宽度,使移动部32可沿导向槽道4的内壁作直线运动。固定部31、移动部32相对的一侧面分别呈内凹的半圆柱夹持面,当移动部32朝向固定部31运动至与固定部接触时,两个半圆柱夹持面正好能够相互抵触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夹持孔5,并且夹持孔5的直径<空肠管2的直径,这样空肠管2将会被紧紧限位在夹持孔5内。移动部32在远离固定部31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使移动部压向固定部进而保持夹持孔闭合的弹性件,弹性件可采用侧压弹簧15,侧压弹簧15的右端与移动部31连接,侧压弹簧15的左端通过螺丝固定于导向槽道4的内壁,侧压弹簧15自然伸长时的长度大于导向槽道4的长度,即侧压弹簧15在导向槽道4内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因此侧压弹簧15能够推动移动部32压向固定部31,进而保持夹持孔5闭合,防止空肠管2在夹持孔5内滑动脱落,并且保证空肠管2与夹持孔5之间保持较好的密封性,负压吸引效果好。另外,端部限位塞3还包括支撑底板33和支撑顶板34,支撑顶板与支撑底板均为圆柱形,与胃管1内壁配合套装。固定部31安装于支撑底板33、支撑顶板34之间。在支撑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胃空肠管,包括胃管和空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肠管套设于胃管内,在胃管的首端套装有端部限位塞,所述端部限位塞上开设有夹持孔和负压接口通孔,所述空肠管的首端套设于夹持孔中,空肠管的末端从胃管末端伸出;所述端部限位塞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在固定部上开设有导向槽道,移动部可沿导向槽道作直线运动,所述固定部、移动部相对的一侧分别呈内凹的半圆柱夹持面,当移动部朝向固定部运动至与固定部接触时,两个半圆柱夹持面相互拼合形成完整的夹持孔,并且夹持孔的直径<空肠管的直径;所述移动部在远离固定部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使移动部压向固定部进而保持夹持孔闭合的弹性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空肠管,包括胃管和空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肠管套设于胃管内,在胃管的首端套装有端部限位塞,所述端部限位塞上开设有夹持孔和负压接口通孔,所述空肠管的首端套设于夹持孔中,空肠管的末端从胃管末端伸出;所述端部限位塞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在固定部上开设有导向槽道,移动部可沿导向槽道作直线运动,所述固定部、移动部相对的一侧分别呈内凹的半圆柱夹持面,当移动部朝向固定部运动至与固定部接触时,两个半圆柱夹持面相互拼合形成完整的夹持孔,并且夹持孔的直径<空肠管的直径;所述移动部在远离固定部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使移动部压向固定部进而保持夹持孔闭合的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空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限位塞还包括支撑底板和支撑顶板,所述固定部安装于支撑底板、支撑顶板之间,所述支撑底板、支撑顶板上分别对应开设有与夹持孔共轴的空肠管通孔,并且空肠管的直径<空肠管通孔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锦张辉曲晓亮吕国伟张亚琴
申请(专利权)人:徐伟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