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物复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605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文物复制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尺寸要求,用电脑作出矢量图;S2:制作箱体;S3:制作第一亚克力板和第二亚克力板,第一亚克力板四周的裁切边比第二亚克力板缩小5mm;S4:第一亚克力板旋压制成内模,第二亚克力板旋压制成外模;S5:在内模内添加雕塑泥直至填满内模,制成模芯;S6:将外模固定在箱体内,并将模芯安装在外模内,从箱体的外部浇筑高强石膏水,等待高强石膏凝固定型;S7:拆除箱体和外模,并掏空模芯,对高强石膏壳体进行修补,文物塑型初步完成;S8:在塑型上进行打磨和破损做旧的雕刻;S9:在塑型浸泡清漆待干后进行上色。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陶瓷文物复制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文物复制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文物复制
,尤其涉及一种文物复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现在市面文物复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手工制作,另一种是新型3D打印技术。传统手工陶瓷文物复制方法有两种:(1)模拟器物产生时代的生产工艺进行复制,使复制品在外形、纹饰、硬度、重量、色泽、音响、手感等方面,达到与原器一致或相近的程度。但是难度大、成本高、时间长,但质量高。(2)部分地或全部采用现代工具、设备、烧制工艺来复制。用此法复制的器物,仅在外观上与原器物相似。新型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式的文物三维保护模式,它能够迅速捕捉并记录文物的体貌特征与结构信息,并将各类数据归纳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字模型,在文物的资料保存、数据检索、状况监测和虚拟展示等方面意义非凡,特别是对文物的保护与修复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3D扫描打印设备以文物原件为依据,先通过非接触式扫描架构出文物的三维数字模型,然后再用立体打印技术“打印”出该文物的复制品,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得到相似率极高的克隆母本。3D打印的优势在于,非接触式进行扫描,修补,复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统工艺中翻模对文物的伤害,而且其快速性、精确性也是传统工艺无法比拟的。可以完整还原文物色泽,及文物的做旧效果,但复制品在触觉、重量感等跟陶土材质有着很大的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陶瓷文物复制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触觉、重量感等跟陶土材质有着很大的差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文物复制的制作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文物复制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尺寸要求,结合实体文物的照片用电脑作出矢量图;S2:根据所述矢量图制作一个尺寸大于所述实体文物的箱体;S3:制作第一亚克力板和第二亚克力板,所述第一亚克力板四周的裁切边比所述第二亚克力板缩小5mm,即复制文物的壁厚;S4:分别将所述第一亚克力板和所述第二亚克力板安装在旋压机上进行旋压制作,所述第一亚克力板旋压制成内模,所述第二亚克力板旋压制成外模;S5:在所述内模内添加雕塑泥直至填满所述内模,压实雕塑泥,在将所述内模取下,制成模芯;S6:将所述外模固定在所述箱体内,并将所述模芯安装在所述外模内,从所述箱体的外部浇筑高强石膏水,进入模芯与所述外模之间,等待高强石膏凝固定型;S7:拆除所述箱体和所述外模,并掏空模芯,对高强石膏壳体进行修补,文物塑型初步完成;S8:在塑型上进行打磨和破损做旧的雕刻,雕刻好之后再用清漆和稀料水浸泡;S9:在塑型浸泡清漆待干后进行上色。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S6中高强石膏浆水中石膏与水的重量比为1.5:1-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S9中采用丙烯颜料进行上色。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丙烯颜料为米莱斯丙烯颜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箱体由对拼的两箱体单元组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亚克力板和所述第二亚克力板均为透明亚克力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亚克力板和所述第二亚克力板的厚度均为3m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清漆为硝基清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稀料水为硝基稀料。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旋压法制作内模和外模,可以提高模具的制作精度,从而可以提高文物复制的质量,同时模具的制作采用机械加工,相较于手工制作可以提高效率。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高强度石膏制作文物复制的材料,高强度石膏在材质、触觉、重量感等跟陶土材质有着天然的相似度,可以提高复制文物的触感,提高真实性和观赏性。3、本专利技术中,步骤少,操作简单,制作时间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一种文物复制的制作方法中模具旋压制作的示意图。图2为一种文物复制的制作方法中第一亚克力板和第二亚克力板的裁切示意图。图例说明:1、第一亚克力板;2、第二亚克力板;3、旋压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文物复制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一下步骤:S1:根据尺寸要求,结合实体文物的照片用电脑作出矢量图;具体的,采用3D摄像机对要复制的文物进行拍照扫描,将复制文物的图像及尺寸信息传送到电脑内,这样可以避免接触文物,就可以完成的文物图像及尺寸信息的采集,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矢量图放大后图像不会失真,和分辨率无关,这样可以提高复制品的正确度;S2:根据所述矢量图制作一个尺寸大于所述实体文物的箱体;具体的,箱体的尺寸大于实体文物的尺寸,可以便于加工,避免因制作的误差导致箱体不能使用;S3:制作第一亚克力板1和第二亚克力板2,所述第一亚克力板1四周的裁切边比所述第二亚克力板2缩小5mm,即复制文物的壁厚;具体的,亚克力板便于购买加工,可以降低费用,所述第一亚克力板1四周的裁切边比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文物复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根据尺寸要求,结合实体文物的照片用电脑作出矢量图;/nS2:根据所述矢量图制作一个尺寸大于所述实体文物的箱体;/nS3:制作第一亚克力板和第二亚克力板,所述第一亚克力板四周的裁切边比所述第二亚克力板缩小5mm,即复制文物的壁厚;/nS4:分别将所述第一亚克力板和所述第二亚克力板安装在旋压机上进行旋压制作,所述第一亚克力板旋压制成内模,所述第二亚克力板旋压制成外模;/nS5:在所述内模内添加雕塑泥直至填满所述内模,压实雕塑泥,在将所述内模取下,制成模芯;/nS6:将所述外模固定在所述箱体内,并将所述模芯安装在所述外模内,从所述箱体的外部浇筑高强石膏浆水,进入模芯与所述外模之间,等待高强石膏浆水凝固定型;/nS7:拆除所述箱体和所述外模,并掏空模芯,对高强石膏壳体进行修补,文物塑型初步完成;/nS8:在塑型上进行打磨和破损做旧的雕刻,雕刻好之后再用清漆和稀料水浸泡;/nS9:在塑型浸泡清漆待干后进行上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物复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尺寸要求,结合实体文物的照片用电脑作出矢量图;
S2:根据所述矢量图制作一个尺寸大于所述实体文物的箱体;
S3:制作第一亚克力板和第二亚克力板,所述第一亚克力板四周的裁切边比所述第二亚克力板缩小5mm,即复制文物的壁厚;
S4:分别将所述第一亚克力板和所述第二亚克力板安装在旋压机上进行旋压制作,所述第一亚克力板旋压制成内模,所述第二亚克力板旋压制成外模;
S5:在所述内模内添加雕塑泥直至填满所述内模,压实雕塑泥,在将所述内模取下,制成模芯;
S6:将所述外模固定在所述箱体内,并将所述模芯安装在所述外模内,从所述箱体的外部浇筑高强石膏浆水,进入模芯与所述外模之间,等待高强石膏浆水凝固定型;
S7:拆除所述箱体和所述外模,并掏空模芯,对高强石膏壳体进行修补,文物塑型初步完成;
S8:在塑型上进行打磨和破损做旧的雕刻,雕刻好之后再用清漆和稀料水浸泡;
S9:在塑型浸泡清漆待干后进行上色。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松韩治朱炜剑陈胜环沈思尤继国杨泗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螳螂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