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岷县中医院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596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神经内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杆,所述装置本体的外部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的一端与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安装有三个转动杆,三个所述转动杆均等距离水平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多个在转动杆上转动连接的转动组件,转动组件通过内部开设的凹槽,让转动件转动,从而在转动件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时,转动组件可以转动,多个转动组件在需要按摩的地方反复转动,从而代替人工按摩,解决了随着家人按摩工作强度及频次的增加,按摩加压的力度会相应减弱,不能持续很好的实现按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
本技术属于神经内科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内科患者在回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后遗症,比如手部无力,肌肉痉挛或面瘫等症状,一般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采用按摩方法来进行治疗,目前按摩只能靠患者自己进行肌肉锻炼和通过家属为患者按摩来进行康复训练,一般是手动按摩,用手进行按摩会很容易产生疲劳,而随着按摩工作强度及频次的增加,按摩加压的力度会相应减弱,因此不能很好的实现按摩的目的,达到按摩的预期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用手进行按摩会很容易产生疲劳,而随着按摩工作强度及频次的增加,按摩加压的力度会相应减弱,因此不能很好的实现按摩的目的,达到按摩的预期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杆,所述装置本体的外部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的一端与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安装有三个转动杆,三个所述转动杆均等距离水平分布,三个所述转动杆上均安装有五个转动组件,五个所述转动组件均等距离水平分布,且五个转动组件均与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位于装置本体的外部。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轮与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设在转动轮的外部。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转动杆的内部安装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外部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凹槽卡合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握把上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为橡胶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两侧外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装置本体的外部设置有外盖,所述外盖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开口相互配合,且挡块与开口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握把的一端连接有挂绳,所述挂绳与握把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了多个在转动杆上转动连接的转动组件,转动组件通过内部开设的凹槽,让转动件转动,从而在转动件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时,转动组件可以转动,多个转动组件在需要按摩的地方反复转动,从而代替人工按摩,解决了随着家人按摩工作强度及频次的增加,按摩加压的力度会相应减弱,不能持续很好的实现按摩的问题。(2)本技术设置了可以180度转动的握把,通过安装架上固定安装的固定杆,让握把可以与固定杆产生转动效果,当家人手持握把时,不用根据装置固定的方向进行按摩,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习惯等改变装置按摩的方向,从而让装置使用更方便更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转动组件与转动件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外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转动组件;21-转动轮;22-橡胶套;3-外盖;4-转动杆;5-挡块;6-开口;7-握把;8-保护套;9-凹槽;10-凸块;11-转动件;12-固定杆;13-安装架;14-挂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架13,安装架13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杆12,装置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握把7,握把7的一端与固定杆12转动连接,通过安装架13上固定安装的固定杆12,让握把7可以与固定杆12产生转动效果,当家人手持握把7时,不用根据装置固定的方向进行按摩,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习惯等改变装置按摩的方向,从而让装置使用更方便更实用,装置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三个转动杆4,三个转动杆4均等距离水平分布,三个转动杆4上均安装有五个转动组件2,五个转动组件2均等距离水平分布,且五个转动组件2均与转动杆4转动连接,转动组件2位于装置本体1的外部,转动杆4与转动组件2的数量不固定,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进一步的,转动组件2包括转动轮21与橡胶套22,橡胶套22套设在转动轮21的外部,避免了转动组件2对皮肤的直接刺激,更像人的手部在按摩一样。具体地,转动杆4的内部开设有凹槽9,转动杆4的内部安装有转动件11,转动件11的外部设置有凸块10,凸块10与凹槽9卡合滑动连接。转动组件2通过内部开设的凹槽9,让转动件11转动,从而在转动件11与转动杆4固定连接时,转动组件2可以转动,多个转动组件2在需要按摩的地方反复转动,从而代替人工按摩,解决了随着家人按摩工作强度及频次的增加,按摩加压的力度会相应减弱,不能持续很好的实现按摩的问题。值得说明的是,握把7上设置有保护套8,保护套8为橡胶材质制成。进一步的,装置本体1两侧外壁上开设有开口6,装置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外盖3,外盖3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挡块5,挡块5与开口6相互配合,且挡块5与开口6滑动连接,结束按摩时,将外盖3沿着开口6的方向套在装置本体1上,防止转动组件2遭到破坏。进一步的,握把7的一端连接有挂绳14,挂绳14与握把7固定连接,通过安装在握把7一端的挂绳14,将装置挂在墙上,方便后期拿取使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时,在墙上或者收纳空间中取出,手握在握把7上的保护套8上,另一只手放在外盖3上,沿着开口6方向取出外盖3,将装置本体1上转动组件2贴在需要按摩的位置,通过调节安装架13与握把7之间的张开角度,找到适合自己的握住握把7的方向,来回反复运动,转动组件2上设置有多个凸块,在按摩的时候可以很好的刺激需要按摩的地方,而且,转动轮21的外部套设有橡胶套22,避免了转动组件2对皮肤的直接刺激,更像人的手部在按摩一样,结束按摩时,将外盖3沿着开口6的方向套在装置本体1上,防止转动组件2遭到破坏,通过安装在握把7一端的挂绳14,将装置挂在墙上,方便后期拿取使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架(13),所述安装架(13)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杆(12),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握把(7),所述握把(7)的一端与固定杆(12)转动连接,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三个转动杆(4),三个所述转动杆(4)均等距离水平分布,三个所述转动杆(4)上均安装有五个转动组件(2),五个所述转动组件(2)均等距离水平分布,且五个转动组件(2)均与转动杆(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2)位于装置本体(1)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架(13),所述安装架(13)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杆(12),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握把(7),所述握把(7)的一端与固定杆(12)转动连接,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三个转动杆(4),三个所述转动杆(4)均等距离水平分布,三个所述转动杆(4)上均安装有五个转动组件(2),五个所述转动组件(2)均等距离水平分布,且五个转动组件(2)均与转动杆(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2)位于装置本体(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转动轮(21)和橡胶套(22),所述橡胶套(22)套设在转动轮(21)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痉挛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治祥杨旭徐慧丽
申请(专利权)人:岷县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