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存梅专利>正文

一种血液透析用内瘘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5827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液透析用内瘘护理装置,包括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的一侧之间通过合页相铰接,并且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另一侧之间通过活动扣相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内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衬垫,并且第二弧形板的内侧设置有底部衬垫,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内侧设置有弧形活动板,弧形活动板的内侧设置有纱布,第一弧形板的中部开设有方形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合金金属材料制造的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将建立内瘘的肢体部位进行防护支撑,可有效避免睡眠时无意中对肢体进行挤压,并且隔离内瘘部位,避免因内瘘处皮肤瘙痒时无意中的抓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透析用内瘘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护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血液透析用内瘘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内瘘是指手臂上开一手术,把皮肤下一段静脉血管与动脉血管联接起来,过2至3月后,皮肤下表浅的静脉就会同深部的动脉一样富有弹性,血流量也非常丰富,可满足血透每周三次在这段血管上穿刺针刺入,以引出及导回血液,这一过程(又称内瘘成熟)需要时间,大至需要2至3个月,有些病人手上血管较细,或因年令较大而血管条件差,这一过程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内瘘是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并减少穿刺的痛苦。内瘘建立后需要进行一定的护理,目前常规护理方式通过纱布和敷料进行包扎,其仍存在以下不足:1、睡眠过程中不能防止意外压迫建立内瘘的肢体;2、不能防止因内瘘处皮肤瘙痒无意的抓挠;3、更换敷料操作不够方便;4、缠绕纱布的松紧度依靠人工经验掌握,易缠绕过紧形成压迫;5、防水效果差,内瘘处易碰到水形成感染;6、不利于内瘘处日常检查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液透析用内瘘护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液透析用内瘘护理装置,包括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板(1)与第二弧形板(2)的一侧之间通过合页相铰接,并且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的另一侧之间通过活动扣(3)相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1)与第二弧形板(2)内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衬垫(4),并且第二弧形板(2)的内侧设置有底部衬垫(5),所述第一弧形板(1)的内侧设置有弧形活动板(6),并且弧形活动板(6)的内侧设置有纱布(7),所述第一弧形板(1)的中部开设有方形孔(8),并且方形孔(8)的内部设置有方杆(9),所述方杆(9)的底端与弧形活动板(6)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透析用内瘘护理装置,包括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板(1)与第二弧形板(2)的一侧之间通过合页相铰接,并且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的另一侧之间通过活动扣(3)相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1)与第二弧形板(2)内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衬垫(4),并且第二弧形板(2)的内侧设置有底部衬垫(5),所述第一弧形板(1)的内侧设置有弧形活动板(6),并且弧形活动板(6)的内侧设置有纱布(7),所述第一弧形板(1)的中部开设有方形孔(8),并且方形孔(8)的内部设置有方杆(9),所述方杆(9)的底端与弧形活动板(6)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0),并且方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9),所述第一弧形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11),并且壳体(11)表面的一侧嵌设有压力显示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用内瘘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蜗杆(13),并且蜗杆(13)延伸至壳体(1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蝶形手柄(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存梅
申请(专利权)人:丁存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