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式下颌骨升支牵引固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575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置式下颌骨升支牵引固定系统,包括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以及传动组件,第一固定部分具有第一翼片和连接第一翼片的套筒,第二固定部分具有第二翼片和连接第二翼片的套杆,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上均开设有固定孔;第二固定部分的套杆可伸缩套接于第一固定部分的套筒内;传动组件设置于套筒内,其包括转轴、螺杆、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螺杆的轴向方向与套杆的伸缩相同,且被配置为只可周向旋转而不可轴向窜动,螺杆与第二固定部分的套杆相旋接;从动齿轮固定套接于螺杆上,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转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主动齿轮,其第二端延伸出套筒形成连接端。能够形成很好的内置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式下颌骨升支牵引固定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式下颌骨升支牵引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下颌发育不全所导致的下颌升支及体部短小、颞下颌关节发育不全甚至缺如,是其面部不对称的最主要因素。自McCarthy等于1992年首次成功应用牵引器牵引延长下颌骨以来,牵引成骨已被广泛应用于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microsomia,HFM)患者的面部不对称畸形的治疗。牵引成骨术原理为:通过骨切开后,应用特制的牵引装置缓慢牵拉,使截骨间隙中形成新骨从而达到颌骨延长的目的。目前,已有一些颌骨延长器,主要分为两类,外置式和内置式。外置式下颌骨牵引器实现方式为:在面部颊侧经皮肤将二组克氏针或螺钉(每组至少各两枚),并与二组针/钉之间安装螺旋结构,继而通过旋动螺杆带动克氏针或螺钉向相反方向移动。该技术方式存在如下缺陷:①由于克氏针或螺钉固定在颌骨内,故克氏针或螺钉移动时同时带动颌骨断端发生移位,导致不愈合或成骨畸形;②克氏针需要穿透皮肤,面部皮肤会遗留疤痕,并且克氏针或螺钉外露,发生感染几率较高,外置装置容易受意外碰撞,造成克氏针弯曲,甚至脱落,影响病人正常生活;③两组四钉的安装必须相互平行,否则难以安装螺旋装置,操作难度大;④外置式颌骨牵引器在螺杆与骨断端之间2cm的力矩,在撑开式克氏针或螺钉存在受力变形的风险。另一种牵引器为内置式,固定板与颌骨紧密贴附,避免螺钉移位变形,使牵引器撑开的距离最大程度地接近颌骨断端位移距离,基座水平翼六棱柱结构,具有较强抗弯强度,保证颌骨撑开方向不变;该牵引器用于下颌升支位置牵引时需要将与螺杆连接的部件经皮肤切口留置在体外,存在以下缺陷:①体外部分穿透皮肤,面部皮肤会遗留疤痕,②外露发生感染几率较高,③外置装置容易受意外碰撞,造成牵引器松动、移位,影响病人正常生活,以及造成心理方面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基于内置式结构,提供一种内置式下颌骨升支牵引固定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置式下颌骨升支牵引固定系统,包括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以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具有第一翼片和连接第一翼片的套筒,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具有第二翼片和连接第二翼片的套杆,所述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上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分的套杆可伸缩套接于第一固定部分的套筒内;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套筒内,其包括转轴、螺杆、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螺杆的轴向方向与套杆的伸缩相同,且被配置为只可周向旋转而不可轴向窜动,所述螺杆与第二固定部分的套杆相旋接;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接于螺杆上,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转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其第二端延伸出套筒形成连接端。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具有一中空轴孔,所述中空轴孔的中部位置向内延伸有限位凸部,进而将中空轴孔分成由限位凸部围合而成的中间轴孔段以及分别位于限位凸部两侧的第一轴孔段和第二轴孔段;所述套杆可伸缩套接于第二轴孔段内,所述螺杆依次穿设于第一轴孔段、中间轴孔段至第二轴孔段内并与套杆相旋接;所述从动齿轮位于第一轴孔段内并抵触于限位凸部上,所述套筒在靠近第一轴孔段的端口盖合有端盖,所述螺杆抵触于端盖上而实现被配置为只可周向旋转而不可轴向窜动。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上还开设有垂直于中空轴孔并连通第一轴孔段的安装轴孔,所述转轴可转动的装配于该安装轴孔内。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转轴的第二端,且至少在周向方向与转轴相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杆的第一端铰接于转轴的第二端上,进而能够沿转轴的径向方向摆动。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第二端具有一U型凹槽,所述U型凹槽内插设有一连接块,所述U型凹槽的槽壁与连接块上开设有相对应的插销孔,并通过插销件插设连接;所述延伸杆的第一端铰接于连接块上。进一步的,还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可拆卸的固定于延伸杆的第二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分的套杆与第一固定部分的套筒之间设有周向限位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套接套杆的轴孔段为方形轴孔段,所述套杆为与方形轴孔段相适配的方形套杆。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手术时,将第一固定部分的第一翼片和第二固定部分的第二翼片分别固定于二块颌骨上,然后通过旋转转轴来驱动第一固定部分与第二固定部分相对移动,进而改变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的距离,实现牵引。同时,将传动组件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分的套筒内,能够很好的留置于口腔内,避免病人面部皮肤遗留疤痕,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且减少意外碰撞而造成的牵引器松动、移位。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内置式下颌骨升支牵引固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内置式下颌骨升支牵引固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内置式下颌骨升支牵引固定系统的运用示意图一;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内置式下颌骨升支牵引固定系统的运用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式下颌骨升支牵引固定系统,包括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以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具有第一翼片12和连接第一翼片12的套筒11,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具有第二翼片22和连接第二翼片22的套杆21,所述第一翼片12和第二翼片22上均开设有固定孔(第一翼片12的固定孔121和第二翼片22的固定孔22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翼片12上开设有三个固定孔121,三个固定孔121呈“┌”形分布;所述第二翼片22上开设有四个固定孔221,四个固定孔221呈“T”形分布。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孔的数量和分布不局限于此。所述第二固定部分的套杆21可伸缩套接于第一固定部分的套筒11内;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套筒11内,其包括转轴34、螺杆31、主动齿轮33和从动齿轮32,所述螺杆31的轴向方向与套杆21的伸缩相同,且被配置为只可周向旋转而不可轴向窜动,所述螺杆31与第二固定部分的套杆21相旋接;所述从动齿轮32固定套接于螺杆31上,所述主动齿轮33与从动齿轮32相啮合;所述转轴3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33,其第二端延伸出套筒11形成连接端。手术时,将第一固定部分的第一翼片和第二固定部分的第二翼片分别固定于二块颌骨上,其具体方式是将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内置并分别贴合于二块颌骨上,然后将克氏针或螺钉穿过固定孔内进行固定,实现固定,如图3所示,其中,图3中省去了克氏针或螺钉的结构。翼片与颌骨紧密贴附,避免克氏针或螺钉移位变形,使牵引器撑开的距离最大程度地接近颌骨断端位移距离。...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式下颌骨升支牵引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以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具有第一翼片和连接第一翼片的套筒,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具有第二翼片和连接第二翼片的套杆,所述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上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分的套杆可伸缩套接于第一固定部分的套筒内;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套筒内,其包括转轴、螺杆、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螺杆的轴向方向与套杆的伸缩相同,且被配置为只可周向旋转而不可轴向窜动,所述螺杆与第二固定部分的套杆相旋接;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接于螺杆上,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转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其第二端延伸出套筒形成连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式下颌骨升支牵引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以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具有第一翼片和连接第一翼片的套筒,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具有第二翼片和连接第二翼片的套杆,所述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上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分的套杆可伸缩套接于第一固定部分的套筒内;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套筒内,其包括转轴、螺杆、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螺杆的轴向方向与套杆的伸缩相同,且被配置为只可周向旋转而不可轴向窜动,所述螺杆与第二固定部分的套杆相旋接;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接于螺杆上,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转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其第二端延伸出套筒形成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下颌骨升支牵引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具有一中空轴孔,所述中空轴孔的中部位置向内延伸有限位凸部,进而将中空轴孔分成由限位凸部围合而成的中间轴孔段以及分别位于限位凸部两侧的第一轴孔段和第二轴孔段;所述套杆可伸缩套接于第二轴孔段内,所述螺杆依次穿设于第一轴孔段、中间轴孔段至第二轴孔段内并与套杆相旋接;所述从动齿轮位于第一轴孔段内并抵触于限位凸部上,所述套筒在靠近第一轴孔段的端口盖合有端盖,所述螺杆抵触于端盖上而实现被配置为只可周向旋转而不可轴向窜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式下颌骨升支牵引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晋伟刘崇兵陈常权钟瑛李江利曾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尔德外科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