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管防变形冲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71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管防变形冲孔模具,包括冲孔座、支撑座、支撑底板;所述冲孔座包括设有若干与冲孔凸模相配合的贯穿孔的冲孔部;所述冲孔部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与支撑底板相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使得冲孔部与支撑底板上表面形成有容纳支撑座的空间;所述冲孔部外套设有方管;所述冲孔部顶部与方管的上侧内壁相贴合,冲孔部下方与方管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与支撑座形状相匹配;所述支撑座活动设置在容纳空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特殊结构的冲孔座与支撑座配合,使得冲孔时方管内部被完全填满,进行全方位有效的支撑,仅剩余贯穿孔的位置与冲孔凸模相配合方便的进行冲孔,有效的避免了方管其余各部分形变、塌角等各种技术缺陷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管防变形冲孔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冲裁加工
,尤其涉及到一种方管防变形冲孔模具。
技术介绍
厚壁方管广泛应用于工业工程中,为安装方便和减轻重量,在方管侧壁上开设多个圆孔或矩形孔或长条孔。在传统的管材冲孔模具中,尤其是对方管进行冲孔时,只有冲孔凸模,管芯内无相关支撑件,冲裁结束后,孔形周围发生塌角、凸模被卡和方管侧壁发生鼓肚等严重的技术缺陷。若简单的增加支撑件,再冲压时还会造成方管底部新的挤压变形。同时现有技术中方管冲孔一般采用普通冲床逐孔冲压,这样不仅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而且产品质量不稳定,特别是孔间距较难保持一致,无法直接完成长方管的一次性冲压。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方管冲孔易发生缺陷的现状,以及长方管无法一次性完成冲压的技术难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低成本、焊接无裂缝的一种方管防变形冲孔模具。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方管防变形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孔座、支撑座、支撑底板;所述冲孔座包括设有若干与冲孔凸模相配合的贯穿孔的冲孔部;所述冲孔部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与支撑底板相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使得冲孔部与支撑底板上表面形成有容纳支撑座的空间;所述冲孔部外套设有方管;所述冲孔部顶部与方管的上侧内壁相贴合,冲孔部下方与方管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与支撑座形状相匹配;所述支撑座活动设置在容纳空间内。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若干用于与支撑底板固定的螺钉孔。进一步的,所述冲孔部为长条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冲孔部的横截面为矩形,其远离连接部一端的厚度小于靠近连接部一端的厚度以使冲孔部的下底面形成斜面。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的后端与推拉装置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推拉装置为液压缸;所述支撑座101的后端通过螺栓110与液压缸的液压推杆前端转动连接;所述液压推杆111用于将支撑座101推入或拉出容纳空间11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101的横截面为矩形,其远离螺栓110的一端厚度小于靠近螺栓110一端的厚度以使得支撑座101的上表面112形成能与冲孔部104的下底面108相配合的斜面。进一步的,所述冲孔部104的两侧间隔一端距离设有与冲孔凸模相配合的导向块113;所述导向块113上设有若干定位孔114;所述定位孔114与冲孔凸模116上设置的导向柱115相配合用于冲孔凸模116的定位。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113与冲孔部104之间的间距与方管106的壁厚相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特殊结构的冲孔座与支撑座配合,使得冲孔时方管内部被完全填满,进行全方位有效的支撑,仅剩余贯穿孔的位置与冲孔凸模相配合方便的进行冲孔,有效的避免了方管其余各部分形变、塌角等各种技术缺陷的发生。2、同时由于支撑座的有效支撑,使得方管冲孔的长度不受限制,能够直接的进行较长长度方管的一次性冲孔,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通过定位孔与导向柱的定位配合,保证了冲孔位置的精度,提高产品的质量。3、通过支撑座上表面与冲孔部下底面的有效配合,能够在完成冲孔后快速的将支撑座抽离容纳空间,而不发生卡顿,提高工作效率,迅速完成方管的脱模,冲孔后的残余废料直接掉入方管内部,方便取出和统一处理,避免了废料掉入模具中,影响工作安全以及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本专利技术冲孔模具截面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冲孔座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冲孔模具立体图;图4本专利技术冲孔模具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方管防变形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孔座100、支撑座101、支撑底板102;所述冲孔座100包括设有若干与冲孔凸模116相配合的贯穿孔103的冲孔部104;所述冲孔部104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与支撑底板102相连的连接部105;所述连接部105使得冲孔部104与支撑底板102上表面形成有容纳支撑座101的空间;所述冲孔部104外套设有方管106;所述冲孔部104顶部与方管106的上侧内壁相贴合,冲孔部104下方与方管106所形成的容纳空间117与支撑座101形状相匹配;所述支撑座101活动设置在容纳空间117内。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05上设有若干用于与支撑底板102固定的螺钉孔107。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冲孔部104为长条状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冲孔部104的横截面为矩形,其远离连接部105一端的厚度小于靠近连接部105一端的厚度以使冲孔部104的下底面108形成斜面。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101的后端与推拉装置109活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推拉装置109为液压缸;所述支撑座101的后端通过螺栓110与液压缸的液压推杆111前端转动连接;所述液压推杆111用于将支撑座101推入或拉出容纳空间117。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101的横截面为矩形,其远离螺栓110的一端厚度小于靠近螺栓110一端的厚度以使得支撑座101的上表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管防变形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孔座(100)、支撑座(101)、支撑底板(102);所述冲孔座(100)包括设有若干与冲孔凸模(116)相配合的贯穿孔(103)的冲孔部(104);所述冲孔部(104)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与支撑底板(102)相连的连接部(105);所述连接部(105)使得冲孔部(104)与支撑底板(102)上表面形成有容纳支撑座(101)的空间;所述冲孔部(104)外套设有方管(106);所述冲孔部(104)顶部与方管(106)的上侧内壁相贴合,冲孔部(104)下方与方管(106)所形成的容纳空间(117)与支撑座(101)形状相匹配;所述支撑座(101)活动设置在容纳空间(11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管防变形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孔座(100)、支撑座(101)、支撑底板(102);所述冲孔座(100)包括设有若干与冲孔凸模(116)相配合的贯穿孔(103)的冲孔部(104);所述冲孔部(104)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与支撑底板(102)相连的连接部(105);所述连接部(105)使得冲孔部(104)与支撑底板(102)上表面形成有容纳支撑座(101)的空间;所述冲孔部(104)外套设有方管(106);所述冲孔部(104)顶部与方管(106)的上侧内壁相贴合,冲孔部(104)下方与方管(106)所形成的容纳空间(117)与支撑座(101)形状相匹配;所述支撑座(101)活动设置在容纳空间(11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管防变形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05)上设有若干用于与支撑底板(102)固定的螺钉孔(1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管防变形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部(104)为长条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管防变形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部(104)的横截面为矩形,其远离连接部(105)一端的厚度小于靠近连接部(105)一端的厚度以使冲孔部(104)的下底面(108)形成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统国傅炎兴傅泉捷阙海英陈康文陈洪卢浩刘必育王大城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亚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