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机箱电源通风结构及带有该电源通风结构的电脑机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685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脑机箱内部电源的通风结构及带有该电源通风结构的电脑机箱。所述电源通风结构包括在电源的壳体上设置的通风扇和通风孔,所述电源其通风扇和通风孔朝向电脑机箱两侧设置,并且电源的通风端连接于所述主机板,所述主机板在与电源的连接部位开设窗口,在窗口周边设有与电源连接的连接孔,而在所述左右盖板的对应位置开设盖板通风孔。安装有该电源通风结构的电脑机箱,由于电源本身的散热拥有独立风道,形成空气直接对流系统,从而确保电源进风为室温的冷风,不再与电脑机箱内部的其它部件共用风道,因此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有效的延长主机内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确保了操作系统的稳定工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脑机箱通风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脑机 箱内部电源的通风结构及带有该电源通风结构的电脑机箱。
技术介绍
现有机箱的内部结构基本是依照INTEL的ATX标准设计的,电源 前置或后置时,其输出线的方向是朝向机箱内部,即电源进风孔的朝 向是机箱内部。现有机箱的散热主要是采用侧板或底部进风,前后板 出风的散热方式,即前后风道散热的方式,对于电源的散热考虑不够 全面。在主机工作时,电源的进风来源是机箱内部的热空气,再由电 源自身的风扇将此风导出电源,当主机箱内部的温度过高时,会影响 到电源本身的散热效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电源本身温度超出 其电子元器件所能承受的范围时,电源会自动断电保护,关闭主机。 而且主机内部各元件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会对其使用寿命产生不良 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散热效果好的电脑机箱内部电源通风结构。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上述电源通风结构的电脑机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脑机箱内部电源通风结构,包括在电源的壳体上设置的通 风扇和通风孔,所述电源其通风扇和通风孔朝向电脑机箱两侧设置, 并且电源的通风端连接于电脑机箱的主机板上,所述主机板在与电源 的连接部位开设窗口,在窗口周边设有用于与电源连接的连接孔,而 在电脑机箱左右盖板的对应位置开设盖板通风孔。所述电源位于电脑机箱前端或后端,在电源的悬空端连接一支撑 装置,该支撑装置吊接于电脑机箱箱体顶板或支撑于电脑机箱箱体底 板。所述电源位于电脑机箱前端底部位置,所述支撑装置为放置在电 脑机箱箱体底部的二条支撑条,所述支撑条托持电源下部。一种带有上述电源通风结构的电脑机箱,包括箱体、左右盖板、 主机板和电源,所述电源通风结构包括在电源的壳体上设置的通风扇 和通风孔,所述电源其通风扇和通风孔朝向电脑机箱两侧设置,并且 电源的通风端连接于所述主机板,所述主机板在与电源的连接部位开 设窗口,在窗口周边设有与电源连接的连接孔,而在所述左右盖板的 对应位置开设盖板通风孔;在所述箱体的前端和/或后端设有通风扇, 而在所述箱体的前和后端面或者所述箱体的前或后端面与所述左右 盖板分别设有通风孔。本技术的方案采用了前后和左右风道并存的散热方式,让电 源本身的散热拥有独立风道(左右风道,左进右出), 一面进风,一面排风,形成空气直接对流系统,从而确保电源进风为室温的冷风, 不再与电脑机箱内部的其它部件共用风道,因此大大提高了散热效 率,有效的延长主机内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确保了操作系统的稳 定工作,也使得主机在工作时内部温度有效降低,减少了因主机内部 温度过高,电源自动断电保护的现象,提升工作效率。本技术并未改变内部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只是分离出了电源 使用的独立风道,因此从使用的角度讲是稳定的,而且因为电源采取 下置的方式,将主机本身的重心降低,提升了机箱结构的物理稳定性。 电源悬空端通过支撑装置支撑,可以减轻电源对主机板的作用力,减 少主机板变形,使电源受力更为合理。附图说明图1为在本技术的电脑机箱中一种电源通风结构布置示意 图,其中电源安装于电脑机箱的前端底部。图2为图1去除两侧盖板后电源与机箱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电源与主机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在本技术的电脑机箱中另一种电源通风结构布置示 意图。 图中l.箱体2.电源3.主机板4.左盖板 5.右盖板 6.支撑条IO.机箱通风孔ll.箱体顶板 12.箱体底板13.箱体前端板 20.通风扇30.窗口 31.连接孔 40.左盖板通风孔 50.右盖板通风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l、图4,本技术带有电源通风结构的电脑机箱,包 括箱体l、左盖板4、右盖板5、主机板3和电源2,所述电源通风结 构包括在电源2的壳体上设置的通风扇20和通风孔(图中未表示), 所述电源2其通风扇20和通风孔朝向电脑机箱两侧设置,并且电源 2的通风端连接于所述主机板3,参见图2、图3,所述主机板3在与 电源2的连接部位开设窗口 30,在窗口 30周边设有与电源2连接的 连接孔31,通过螺钉将电源2与主机板3连接在一起,而在所述左 右盖板4、 5的对应位置开设盖板通风孔40、 50,电源通风结构独立 构成通风回路,用于电源的通风冷却。在所述箱体1的前端板13和/ 或后端板设有通风扇(图中省略),而在所述箱体的前端板13和后端 板设有通风孔10,形成前后通风通道,用于箱体内主板等电气部件 的通风冷却。上述箱体通风孔也可设在前端板或后端板以及所述左右 盖板上,形成前端进风两侧出风或两侧进风后端出风的通风通道。 在图l、图4中,所述电源2位于电脑机箱前端,在图l中电源位于电脑机箱前端底部位置,所述支撑装置为放置在电脑机箱箱体底 板12的二条支撑条6,参见图3,所述支撑条6托持电源2下部;在图4中电源2位于电脑机箱前端顶部位置,并吊装在箱体顶板11 (图 中未表示)。实际上,电源2可以根据电脑机箱的布局,设置在箱体l任何位置,如可以设置在箱体l前端的中部、箱体后端的顶部、中部或底部,也可设置在箱体1中间位置的顶部或底部。而在电源2的 悬空端可以连接一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吊接于电脑机箱箱体顶板 11或支撑于电脑机箱箱体底板12,使电源2的安装更为稳定。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 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技术所作的任何改进或变型均属本实 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脑机箱电源通风结构,包括在电源的壳体上设置的通风扇和通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其通风扇和通风孔朝向电脑机箱两侧设置,并且电源的通风端连接于电脑机箱的主机板上,所述主机板在与电源的连接部位开设窗口,在窗口周边设有用于与电源连接的连接孔,而在电脑机箱左右盖板的对应位置开设盖板通风孔。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脑机箱电源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位于电脑机箱前端或后端,在电源的悬空端连接一支撑装 置,该支撑装置吊接于电脑机箱箱体顶板或支撑于电脑机箱箱体底 板。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机箱电源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位于电脑机箱前端底部位置,所述支撑装置为放置在电脑机 箱箱体底部的二条支撑条,所述支撑条托持电源下部。4. 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通风结构的电脑机箱,包括箱 体、左右盖板、主机板和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通风结构包括 在电源的壳体上设置的通风扇和通风孔,所述电源其通风扇和通风孔 朝向电脑机箱两侧设置,并且电源的通风端连接于所述主机板,所述 主机板在与电源的连接部位开设窗口,在窗口周边设有与电源连接的 连接孔,而在所述左右盖板的对应位置开设盖板通风 L;在所述箱体 的前端和/或后端设有通风扇,而在所述箱体的前和后端面或者所述 箱体的前或后端面与所述左右盖板分别设有通风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脑机箱内部电源的通风结构及带有该电源通风结构的电脑机箱。所述电源通风结构包括在电源的壳体上设置的通风扇和通风孔,所述电源其通风扇和通风孔朝向电脑机箱两侧设置,并且电源的通风端连接于所述主机板,所述主机板在与电源的连接部位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机箱电源通风结构,包括在电源的壳体上设置的通风扇和通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其通风扇和通风孔朝向电脑机箱两侧设置,并且电源的通风端连接于电脑机箱的主机板上,所述主机板在与电源的连接部位开设窗口,在窗口周边设有用于与电源连接的连接孔,而在电脑机箱左右盖板的对应位置开设盖板通风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国米电脑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