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膜分离的[PMIM][BF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55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膜分离技术领域内一种用于膜分离的[PMIM][B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膜分离的[PMIM][BF4]/PVDF改性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膜分离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膜分离的[PMIM][BF4]/PVDF改性膜。
技术介绍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离技术。利用PVDF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这其中包括对环境有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该方法也有自身的缺点,即由于污染物的分离所导致的膜堵塞问题。如果膜本身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在分离过程中膜表面就会形成一层亲水层,并且这层亲水层可以有效阻止污染物与膜的直接接触,提高膜的抗污性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引起的环境污染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沸点范围为323至523K的VOC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它们包括多种物质,并且在室温下容易蒸发。VOC的挥发性使它们能够在污染源周围扩散,经常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平流层臭氧消耗等。此外常见VOC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包括对眼睛、皮肤和喉咙的刺激,中枢神经刺激,致癌等。因此,开发有效的VOC消除技术并优化VOC消除过程成为社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膜分离技术中的PVDF膜容易被VOC挥发污染,引导致膜膜堵塞,分离性能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膜分离的[PMIM][BF4]/PVDF改性膜,通过改性,使膜的形貌发生显著变化,孔隙率升高,亲水性增强,膜的纯水通量及抗污染性显著提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膜分离的[PMIM][BF4]/PVDF改性膜,其特征在于,采用[PMIM][BF4]离子液体和聚偏氟乙烯(PVDF)粉末混合,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NIPS),得到[PMIM][BF4]/PVDF改性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本专利技术的[PMIM][BF4]/PVDF改性膜的具体制备步骤为:a:将1-溴丙烷与N-甲基咪唑合成[PMIM]Br,并置于真空干燥器中备用;b:以a步制得的[PMIM]Br和四氟硼酸钠为原料,以丙酮为溶剂进行反应,制得淡黄色的[PMIM][BF4]离子液体A;c:将PVDF粉末和b步制得的[PMIM][BF4]离子液体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PVDF粉末完全溶解后,再静置脱气处理后得到铸膜液B;d:将c得到的铸膜液浇铸在玻璃板上,刮制成薄膜,再将成膜的玻璃板浸入去离子水中以促进膜分离,待薄膜从玻璃板上脱离后,将其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以充分完成DMF交换,制得[PMIM][BF4]/PVDF改性膜。进一步地,a步中[PMIM]Br固体的制备过程为:a1:按摩尔比为1:1的比例将1-溴丙烷滴入装有N-甲基咪唑的反应器中,升温至50-60℃反应3-5h制得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盐([PMIM]Br)的悬浮液;a2:将a1步制得的[PMIM]Br用乙酸乙酯洗涤三次,然后旋蒸除去乙酸乙酯,冷却得[PMIM]Br固体;再进一步地,b步的具体过程为:将[PMIM]Br固体与等摩尔质量的四氟硼酸钠混合,加入1.5-2倍摩尔质量的丙酮作为溶剂,在40-50℃下反应5-6h;待反应结束后,真空抽滤并取滤液,减压蒸馏除去反应液中的丙酮,再用二氯甲烷洗出多余的[PMIM][BF4],真空抽滤,滤液经减压蒸馏可得淡黄色[PMIM][BF4]离子液体。再进一步地,c步中,制备铸膜液的具体过程为:c1:将质量比为1:9的PVDF和DMF混合中,再加入b步制得的[PMIM][BF4]离子液体A,使[PMIM][BF4]离子液体A的质量占混合液总质量的0.8-1.2%,升温至55-60℃搅拌反应6-9h,至混合液完全溶解,得到均匀的铸膜液;c2:将c1步的铸膜液静置至少12h进行脱气处理,得到铸膜液B。再进一步地,上述c1步中,[PMIM][BF4]离子液体A的质量占混合液总质量的1%。d步中,脱离玻璃板后的薄膜于去离子水中浸泡至少20h,随后取出放于盛有去离子水的容器中备用,成品膜厚90-110μm。本专利技术的[PMIM][BF4]/PVDF改性膜,将[PMIM][BF4]与PVDF通过非溶剂相转化法合成制备[PMIM][BF4]/PVDF改性膜,经检测膜表面的形貌发生显著变化,孔隙率升高,亲水性增强,膜的纯水通量显著提升,对萘的去除率高达97.2%。多周期循环实验表明,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良好,5次循环过滤后,通量恢复率达到91.81%,同时,[PMIM][BF4]/PVDF改性膜具有分离效果好,成本低,抗污染性能高等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PMIM][BF4]/PVDF改性膜红外扫描图。图2为实施例1制得的[PMIM][BF4]/PVDF改性膜扫描电镜图。图3为实施例1中纯水通量测试流程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制得的[PMIM][BF4]/PVDF改性膜纯水通量。图5为实施例2制得的[PMIM][BF4]/PVDF改性膜对萘截留率。图6为实施例3制得的[PMIM][BF4]/PVDF改性膜对萘多周期循环截留率。图7为实施例3制得的[PMIM][BF4]/PVDF改性膜对萘的循环分离后通量恢复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制备[PMIM][BF4]/PVDF改性膜,步骤如下:(a)将0.6g(0.05mol)的1-溴丙烷滴入装有0.4g(0.05mol)的N-甲基咪唑的反应瓶中,60℃下反应4h制得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盐([PMIM]Br)粗产品,制得的粗产品用乙酸乙酯洗涤三次,除去乙酸乙酯冷却至室温,得[PMIM]Br固体A,置于真空条件下备用;(b)将[PMIM]Br固体A与0.05mol的四氟硼酸钠加入到100ml丙酮中进行反应,升温度至40℃,反应时间为6h,反应结束后,真空抽滤取滤液,减压蒸馏除去反应液中的丙酮,加入10ml二氯甲烷,洗出残余[PMIM][BF4],真空抽滤,滤液经减压蒸馏可得淡黄色离子的[PMIM][BF4]液体;(c)分别将5g的PVDF和0g、0.5g、1.0g、1.5g、2g的液体A分别溶解在45g的DMF中并在60℃条件下不断搅拌8h,直到PVDF粉末完全溶解在DMF中,得到的均匀的铸膜液,再静置12h脱气处理,得到铸膜液B,其中,铸膜液B中液体A的有效浓度分别为1%[PMIM][BF4]/PVDF,2%[PMIM][BF4]/PVDF,3%[PMIM][BF4]/PVDF,4%[PMIM][BF4]/PVDF。(d)将(c)中不同浓度的铸膜液B分别浇铸在不同的玻璃板上,刮制成薄膜,将板和膜浸入去离子水中以引起相分离,待薄膜从玻璃板上脱离后,将其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24h,以充分完成DMF交换,得到[PMIM][BF4]/PVDF改性膜。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制备的不同浓度的[PMIM][BF4]/PVDF改性膜的红外图谱,由图1可以看出在3125.13cm-1处的峰可归因于IL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膜分离的[PMIM][B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膜分离的[PMIM][BF4]/PVDF改性膜,其特征在于,将[PMIM][BF4]离子液体和聚偏氟乙烯(PVDF)粉末混合,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NIPS),得到[PMIM][BF4]/PVDF改性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膜分离的[PMIM][BF4]/PVDF改性膜,其特征在于,改性膜的具体制备步骤为:
a:将1-溴丙烷与N-甲基咪唑合成[PMIM]Br固体,并置于真空干燥器中备用;
b:以a步制得的[PMIM]Br固体和四氟硼酸钠为原料,以丙酮为溶剂进行反应,制得淡黄色的[PMIM][BF4]离子液体A;
c:将PVDF粉末和b步制得的[PMIM][BF4]离子液体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PVDF粉末完全溶解后,再静置脱气处理后得到铸膜液B;
d:将c步得到的铸膜液浇铸在玻璃板上,刮制成薄膜,再将成膜的玻璃板浸入去离子水中以促进膜分离,待薄膜从玻璃板上脱离后,将其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以充分完成DMF交换,制得[PMIM][BF4]/PVDF改性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膜分离的[PMIM][BF4]/PVDF改性膜膜,其特征在于,a步中[PMIM]Br固体的具体合成过程为:
a1:按摩尔比为1:1的比例将1-溴丙烷滴入装有N-甲基咪唑的反应器中,升温至50-60℃反应3-5h制得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盐([PMIM]Br)的悬浮液;
a2:将a1步制得的[PMIM]Br分离过滤,用乙酸乙酯洗涤三次,然后旋蒸除去乙酸乙酯,冷却得[PMIM]Br固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永烜朱霞石张煜衡许欧文杨静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