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负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43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背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负背包,包括本体、移动板、背带、第一弹性带和限位带;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水平固定条;所述移动板位于本体设有水平固定条的一侧;所述背带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另一端与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另一端位于移动板下方并与本体连接;所述限位带穿设于水平固定条和本体之间,所述限位带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另一端与本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背包的本体与移动板之间能够相对运动,且第一弹性带能够对本体起到阻尼减震的作用,使背包本体的振动频率改变且振幅减小,从而降低背包在下移过程中对肩部造成的压力和冲击,达到减负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负背包
本技术涉及背包
,具体涉及一种减负背包。
技术介绍
背板是用于容纳重物,使人能够在负重前行的过程中解放双手的重要工具。背包的背带将背包本体的重量传递至人体的肩部,由于传统背包的背带与本体之间往往是固定连接的,而人在行走过程中会以固定的频率起伏,此时背包本体就会随着人身体的起伏而同步地上下运动,背包本体在下移的过程中,存在重力加速度,同时结合背包本身的重量,会对人体的肩部造成较大的压力,人体的肩部长期背负着装载着重物的背包容易出现劳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变背包起伏时的加速度并提高背包背负时的稳定性,从而减轻肩部负担的减负背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负背包,包括本体、移动板、背带、第一弹性带和限位带;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水平固定条;所述移动板位于本体设有水平固定条的一侧;所述背带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另一端与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另一端位于移动板下方并与本体连接;所述限位带穿设于水平固定条和本体之间,所述限位带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另一端与本体连接。具体的,所述背带与移动板一体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一弹性带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限位带的两侧。具体的,所述第一弹性带穿设于水平固定条和本体之间。具体的,所述水平固定条包括与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一连接位位于水平固定条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位位于第一弹性带和限位带之间。具体的,还包括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一端与限位带连接,另一端与本体连接并位于限位带下方。具体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固定连接于本体设有水平固定条的一侧,所述移动板位于背板和本体之间。具体的,所述背板上设有多个凸起部和/或凹陷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背包的本体与移动板之间能够相对运动,且第一弹性带能够对本体起到阻尼减震的作用,使背包本体的振动频率改变且振幅减小,从而降低背包在下移过程中对肩部造成的压力和冲击,达到减负的目的;限位带和水平固定条共同作用,起到了对移动板移动距离限制的作用,此外,水平固定条还能够避免本体与移动板之间的距离过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减负背包的展开状态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减负背包的展开状态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减负背包的正常状态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本体;11、水平固定条;12、第一连接位;13、第二连接位;2、移动板;3、背带;4、第一弹性带;5、限位带;6、第二弹性带;7、背板;71、凸起部;72、凹陷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附图1至3,本技术的一种减负背包,包括本体1、移动板2、背带3、第一弹性带4和限位带5;所述本体1的一侧设有水平固定条11;所述移动板2位于本体1设有水平固定条11的一侧;所述背带3的一端与移动板2连接,另一端与本体1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4的一端与移动板2连接,另一端位于移动板2下方并与本体1连接;所述限位带5穿设于水平固定条11和本体1之间,所述限位带5的一端与移动板2连接,另一端与本体1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移动板2的上部与肩带相连接形成一体化的结构,移动板2的下部通过第一弹性带4与本体1的下部相连接,使移动板2能够相对于本体1上下弹性移动。用户在背负背包行走的过程中,第一弹性带4能够对本体1起到阻尼减震的作用,使背包本体1的振动频率改变且振幅减小,从而改变了背移下移时的加速度,进而降低背包在下移过程中对肩部造成的压力和冲击,达到减负的目的。其中,限位带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于移动板2的下部和本体1的下部,当移动板2相对本体1向下移动时,移动板2的可移动距离与水平固定条11的位置相关,移动板2的最大下移距离会受到水平固定条11位置的限制;当移动板2相对于本体1向上移动时,移动板2的可移动距离与限位带5的长度相关,移动板2的最大上移距离会受到限位带5的长度的限制。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背包的本体与移动板之间能够相对运动,且第一弹性带能够对本体起到阻尼减震的作用,使背包本体的振动频率改变且振幅减小,从而改变了背移下移时的加速度,进而降低背包在下移过程中对肩部造成的压力和冲击,达到减负的目的;限位带和水平固定条共同作用,起到了对移动板移动距离限制的作用,此外,水平固定条还能够避免本体与移动板之间的距离过大。进一步地,所述背带3与移动板2一体设置。由上述描述可知,背带与移动板一体设置能够使背带与移动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好,避免背带和移动板的连接处发生断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带4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限位带5的两侧。由上述描述可知,两个第一弹性带能够使移动板在相对本体移动时保持平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带4穿设于水平固定条11和本体1之间。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弹性带穿设于水平固定条和本体之间能够使水平固定条对第一弹性带起到导向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固定条11包括与本体1连接的第一连接位12和第二连接位13,所述第一连接位12位于水平固定条11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位13位于第一弹性带4和限位带5之间。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二连接位将第一弹性带和限位带分隔开能够避免第一弹性带和限位带之间发生缠绕。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弹性带6,所述第二弹性带6的一端与限位带5连接,另一端与本体1连接并位于限位带5下方。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弹性带能够使限位带即将被拉伸到最长时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背板运动至底部时限位带与本体的连接处由于拉力突增而发生断裂。进一步地,还包括背板7,所述背板7固定连接于本体1设有水平固定条11的一侧,所述移动板2位于背板7和本体1之间。由上述描述可知,背板能够对移动板进行进一步的限位,提高背包背负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背板7上设有多个凸起部71和/或凹陷部72。由上述描述可知,背板上的多个凸起部和/或凹陷部能够使背板上形成通风的间隙,从而避免背负背包时人体的背部过于闷热。实施例一一种减负背包,包括本体1、移动板2、背带3、第一弹性带4和限位带5;所述本体1的一侧设有水平固定条11;所述移动板2位于本体1设有水平固定条11的一侧,所述移动板为柔性板如纸板、泡沫板、橡胶板、硅脂板,或刚性板如金属板、塑料板、木板等;所述背带3的一端与移动板2连接,另一端与本体1连接,所述背带3与移动板2一体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带4的一端与移动板2连接,另一端位于移动板2下方并与本体1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4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限位带5的两侧,所述第一弹性带4穿设于水平固定条11和本体1之间;所述限位带5穿设于水平固定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负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移动板、背带、第一弹性带和限位带;/n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水平固定条;所述移动板位于本体设有水平固定条的一侧;所述背带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另一端与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另一端位于移动板下方并与本体连接;所述限位带穿设于水平固定条和本体之间,所述限位带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另一端与本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负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移动板、背带、第一弹性带和限位带;
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水平固定条;所述移动板位于本体设有水平固定条的一侧;所述背带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另一端与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另一端位于移动板下方并与本体连接;所述限位带穿设于水平固定条和本体之间,所述限位带的一端与移动板连接,另一端与本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与移动板一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带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限位带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光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永铭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