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主机板测试机及其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521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脑主机板测试机及其测试装置,测试装置设有底板,底板两侧各接导引块,导引块的相向侧面各有一斜沟,两导引块间接滑块,滑块内端面接插头式连接器,两侧面各接滚轮,滚轮嵌入斜沟,两导引块的外侧接有导引罩,导引罩的两侧面以外折片接于座板上,导引罩内接导轨,滑块设有轨槽,将导轨插接入轨槽,当上夹具往下夹具移动至压到导引罩继续下移时,可将插头式连接器插入待测主机板的插座式连接器,完成测试后则能够自动回位。(*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脑主机板测试机及其测试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将测试装置设置在电脑主机测试板的测试机上,随测试机的带动,使测试装置插头式连接器自动与待测主机电路板上插座式连接器插拔进行测试的结构。由于主机板在组配完成后,需经过全功能的测试以确定是否为优良品,于是在生产线的末端利用一测试机进行测试。公知已有一种电路板测试机中的探针结构,其设置于一测试机台中,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由于测试机1是由一移动压合机台10与一测试机台20所组合而成,该移动压合机台10是指有一底座11,在底座11的顶面四角各以一长导杆132上接有一顶座13,顶座13的底面设置有一移动压板14,使移动压板14受到一空压机15与一气压缸16的带动而能顺着导长导杆12上下移动。于是在移动压合机台10的底座11与移动压板14间夹设有测试机台20,测试机台20分成上夹具21、下夹具22与机台本体23,其中在测试机台20的下夹具22设有一座板4,在座板4的适当位置处置放有一待测主机板6,且在座板4上设有相对应的穿孔41,座板4上方则为上夹具21,上夹具21在座板4的四角位置处分别向上以一导引杆24连设有一压持介面板25,压持介面板25的四周分别以若干固定柱26连接有一顶持板27,以顶持板27的顶面与该移动压板14的底面相接,在顶持板27与压持介面板25间为待测主机板6的相关介面板的固定空间。座板4的四端角是各以一弹簧54(弹性元件)定位于下夹具22的一导板5的上方,导板5四角各设有一引导滑柱52,让引导滑柱52的上端穿过座板4相对应的一导引孔42,能使座板4以导引孔42顺着引导滑柱52移动,并使引导滑柱52中有一杆槽53,让压持介面板25的四角下方所接的导引杆24能对应插置入杆槽53中。在压持介面板25的底面接有若干压杆29,以压杆29压至座板4的顶面,而能使座板4被压持介面板25压动。导板5上适当位置处以贯穿孔55固定设有复数微探针56,请同时参阅图1A所示,微探针56为对应于座板4上所设置的穿孔41位置,而座板4穿孔41的位置是对应于待测主机板6底面的各接点62,导板5接于机台本体23顶面处,使各微探针56均以一探针连线57接至机台本体23内的测试电路28处,由于测试电路28相当复杂,不再进行说明。所以,当在移动压板14带动上夹具21朝下夹具22移动的过程中,让导引杆24插入引导滑柱52的杆槽53中,进而带动座板4朝导板5移动,此时微探针56即穿过座板4的穿孔41后,伸出与待测主机板6的接点62相接触,由此通过微探针56导通电路至机台本体23处;便能对待测主机板6进行测试。上面所述的测试过程所采用的微探针56相当细小,且容易磨损;虽已能对大部分的主机板的功能进行测试,但是对于一种音响式的三孔连接器61而言,则无法适用,因为要将对接的公接头63插入方能完成三孔连接器插接的程序,无法采用外接的跳接方式,必需采用人工以搭配测试机台20,方能完成测式,也就是需在待测主机板6放置在下夹具22表面的同时,便需以人工将测试的公接头插入,才能启动测试机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又需要以人工进行插拔的作业,让整体的测量作业得以完成,因此使速度变慢。这样就使得生产的人工成本增加,也无法进行测试的自动化作业。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主机板测试机及其测试装置,以改善这种人工作业的情形,解决公知的人工插拔作业上的不顺畅问题。该电脑主机板测试机及其测试装置,是在测试机上设置有一辅助的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为一插头式连接器的移动结构,能随测试机的夹具移动,让设于测试装置中的插头式连接器随之移动,插入待测试的主机板上的插座式连接器,以形成直接插接的测试模式。另外,能够在测试完成后,自动将对接的连接器拔出,退回原位,等待下一次的测试,这样,能使测试的过程,无需配置一名操作人员,可以直接以自动化的机械,进行一连串的控制。即让测试的全过程均无需人员进行连接器插拔作业的操作,既能缩短测试的时间,又便让每一测试机的产量加大,操作人员仅需观看,无需动手进行插拔,即为省力机械,而且因自动随测试机插拔的动作更精确,不会对待测主机板产生伤害,且会使对接的连接器更耐用,更能使本技术重复地使用。并且因为对接的连接器为外插式,能使运用微探针预置式的连接器结构减少,既能减少使用微探针的数量,又能降低微探针的损耗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结构为一种电脑主机板测试机及其测试装置,在一测试机的一下夹具设有一座板与一导板,在导板上固定有测试夹具,测试夹具设有一底板,底板两侧各接有一导引块,导引块的相向侧面各有一斜沟,在两导引块间接有一滑块,滑块的内端面设有一插头式连接器,两侧面各枢接有一滚轮,让滚轮嵌入于斜沟中,在两导引块的外侧接有一导引罩,导引罩具有顶面、两侧面与后面,两侧面以外折片接于座板上,导引罩顶面内底接有一倒T形的导轨,在滑块的顶面设有一倒T形的轨槽,将导轨插接入轨槽,当测试机的上夹具往下夹具移动至压到导引罩,而继续下移时,使滑块由位于导引罩外方朝内方移动,将插头式连接器插入待测主机板的插座式连接器,完成测试后,上夹具即离开下夹具,座板由导板上的弹性元件回弹上移,同时带动导引罩让滑块移回。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公知设备的正视图;图1A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位移动作前的底视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位移动作后的底视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于测试机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动作前的侧视剖视图(显示导引罩的侧面剖开);图8为本技术动作后的侧视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技术配合于测试机的正视图。如图2至图10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电脑主机板测试机及其测试装置,主要是在测试机的下夹具上接设有一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为插头移动结构,其在图2至图6所示,在一测试机1的下夹具22处设有一座板4与一导板5,测试装置3具有一底板31、导引块32及导引块36、一滑块33、一导轨34与一导引罩35。在导板5的边缘处固定有测试装置3的一底板31,底板31以至少一椭圆孔313经一固定元件314(螺丝)锁接至导板5的螺孔51处。底板31两侧各接有导引块32及36,由于该底板31呈冂状,两侧各有一对固定孔311,分别通过一固定件312(螺丝)穿过固定孔311锁至导引块32、36底面相对应的螺孔322、362。导引块32、36的相向侧面各设有一斜沟321、361,各该斜沟321、361是由外上方向内下方倾斜,使其倾斜的方向朝向测试机1的内方。在两导引块32、36间接有一滑块33、滑块33的内端面设有一插头式连接器333,滑块33两侧面各枢接有一滚轮331、332,让滚轮331、332嵌入于斜沟321、361中。该插头式连接器333为一种音响式的插头或为多种连接器的组合。在两导引块32、36的外侧接有导引罩35,导引罩35具有顶面351、两侧面354与后面357,两侧面354各以一外折片355接于座板4上,如图6所示,是以固定元件358(螺丝)经设在外折片355上的长孔356固定在座板4上的接合孔43处;导引罩35是冲折而成,先冲折成冂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主机板测试机,包含有测试机台置放在移动压合机台中,移动压合机台具有一移动压板,测试机台具有上夹具、下夹具与测试本体,下夹具接于测试本体的上方,上夹具接于移动压板,下夹具设有导板与座板,座板能被上夹具所压动,座板上表面置有一待测主机板;其特征在于:设有一测试装置,包括有:一底板,接于导板;一对导引块,分别接于该底板的表面两侧处;各导引块的相向侧面上各有一斜沟;各斜沟是由外上方向内下方倾斜;一滑块,设在该两导引块间,该滑块的内端面设有一插头式连接器,两侧面各枢接有一滚轮,让各滚轮分别嵌入于各导引块的该斜沟中;在该滑块的顶面设有一轨槽;一导引罩,接设在该两导引块的外侧,该导引罩具有一顶面、两侧面与一后面;及一导轨,接在该导引罩顶面内,将该导轨插接入该滑块的该轨槽;其中,当上夹具朝向下夹具移动至压到该导引罩,而继续下移时,使该滑块由位于该导引罩外方朝内方移动,将该插头式连接器插入该待测主机板的一插座式连接器,完成测试后,上夹具即离开下夹具,座板由导板的带动而上移,同时带动导引罩让滑块移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杰陈有汉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