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名凯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移动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16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涉及林业工程领域。该便于移动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包括方形架、固定螺杆和U型固定架,所述方形架的四个角套接有L型增压片,所述第一预留L型增压片孔中插接有抵住螺栓,所述抵住螺栓的下端与第三伸缩杆相抵,所述第一伸缩杆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架四个顶角的下端分别通过U型固定架与四组管道进行套接,所述管道上套接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所述方形架与L型增压片的中间固定有黑网保护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黑网保护膜的使用可防止苗木被阳光暴晒而晒伤晒死,可上下调节保护膜高度,操作简单,方便拆卸,可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
本技术涉及林业工程
,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
技术介绍
植树造林苗木育苗或移植的过程中,为减少某些树木受虫害侵袭和阳光暴晒需要将其护在保护罩内,然而现有的造林苗木保护罩的安装定位不准确,使保护罩结构不稳定,降低了保护效果,达不到保护目的,现有的常见的保护一般使用保护罩或黑色网罩进行保护。市面上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一般无法进行高度上的升降,在苗木生长过程中随着苗木的生长,不能适应不同高度的苗木的保护,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不便于工作人员对苗木进行保护,而苗木生长中,很容易受到阳光暴晒而晒伤晒死,现在市面上的做法一般是在移栽树苗上罩上黑色的网罩,但是这样的黑色网罩只能够使用一次,成本比较高,也比较浪费,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移动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包括方形架、固定螺杆和U型固定架,所述方形架的四个角套接有L型增压片,所述L型增压片上开设有第一预留L型增压片孔和第二预留L型增压片孔,所述第一预留L型增压片孔中插接有抵住螺栓,所述抵住螺栓的下端与第三伸缩杆相抵,所述第三伸缩杆远离方形架的一端与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下端与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架四个顶角的下端分别通过U型固定架与四组管道进行套接,所述管道上套接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所述方形架与L型增压片的中间固定有黑网保护膜。优选的,所述第三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时让其侧面的凹槽在一条直线上形成轨道。优选的,所述保护膜的两侧插接轨道中。优选的,所述第二预留L型增压片孔通过固定螺杆与U型固定架进行稳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伸缩杆远离方形架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杆与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下端通过固定螺杆与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L型增压片由三块两两相互垂直的块状组成。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便于移动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新型通过方形架、黑网保护膜、保护膜、底座、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的设置,在套接好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后,分别向下按压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达到想要的高度后用固定螺杆进行固定,将保护膜套在管道上,将保护膜的两侧卡在轨道中间,工作人员向下拉动稳定杆,稳定杆的运动带动保护膜向下运动,当保护膜运动到底座时,将稳定杆卡在轨道中,从而可以达到保护膜的高低可调节从而可以实现达到可调节保护罩高低以适应苗木生长的目的,如此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能够重复利用。2、该便于移动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通过黑网保护膜的设置可以达到防止苗木被晒伤晒死的目的,使得保护罩功能更全面,通过L型增压片的使用,可以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定,使保护罩更加稳固耐用,减少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伸缩装置图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伸缩装置图横截面图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黑网保护膜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L型增压片使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保护膜安装示意图。图中:1、方形架;2、黑网保护膜;3、L型增压片;4、保护膜;5、底座;501、第一伸缩杆;502、第二伸缩杆;503、第三伸缩杆;504、轨道;505、抵住螺栓;601、U型固定架;301、第一预留L型增压片孔;302、第二预留L型增压片孔;6、管道;401、稳定杆;6012、固定螺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如图1-6所示,包括方形架1、固定螺杆6012和U型固定架601,方形架1的四个角套接有L型增压片3,L型增压片3上开设有第一预留L型增压片孔301和第二预留L型增压片孔302,第一预留L型增压片孔301中插接有抵住螺栓505,抵住螺栓505的下端与第三伸缩杆503相抵,第三伸缩杆503远离方形架1的一端与第二伸缩杆502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502的下端与第一伸缩杆501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501与底座5固定连接,方形架1四个顶角的下端分别通过U型固定架601与四组管道6进行套接,管道6上套接有保护膜4,保护膜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稳定杆401,方形架1与L型增压片3的中间固定有黑网保护膜2。作为本技术的技术优化方案,第三伸缩杆503、第二伸缩杆502和第一伸缩杆501固定连接时让其侧面的凹槽在一条直线上形成轨道504,可保证保护膜4更好的两侧固定在轨道504中。作为本技术的技术优化方案,保护膜4的两侧插接轨道504中,从而实现保护膜4在工作人员拉动稳定杆401运动时上下移动,完成高度调节,操作方便快捷。作为本技术的技术优化方案,第二预留L型增压片孔302通过固定螺杆6012与U型固定架601进行稳定连接,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稳定,U型固定架601与方形架1中间固定的黑网保护膜2,可以防止苗木受到阳光暴晒而导致晒伤晒死,且黑网保护膜2固定其中,一般不易被破坏,可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减少浪费,也方便对苗木进行全方面防护。作为本技术的技术优化方案,第三伸缩杆503远离方形架1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杆6012与第二伸缩杆502固定连接,这样方便保护罩的上下高度调节以及结构稳定。作为本技术的技术优化方案,第二伸缩杆502的下端通过固定螺杆6012与第一伸缩杆501固定连接,这样方便保护罩的上下高度调节以及结构稳定。作为本技术的技术优化方案,L型增压片3由三块两两相互垂直的块状组成,L型增压片3的使用,可以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定,使保护罩更加稳固耐用,减少浪费。工作原理:为了达到可调节保护罩高低以适应苗木生长和防止苗木被晒伤晒死的目的,首先我们设计的技术通过方形架1、黑网保护膜2、保护膜4、底座5、第一伸缩杆501、第二伸缩杆502和第三伸缩杆503的设置,在套接好第一伸缩杆501、第二伸缩杆502和第三伸缩杆503后,分别向下按压第二伸缩杆502和第三伸缩杆503达到想要的高度后用固定螺杆6012进行固定,然后将保护膜4套在管道6上,将保护膜4的两侧卡在轨道504中间,最后工作人员向下拉动稳定杆401,稳定杆401的运动带动保护膜4向下运动,当保护膜4运动到底座5时,将稳定杆401卡在轨道504中,从而可以达到保护膜4的高低可调节,当后期需要调节高度时,可先将保护膜4收缩在管道6上,然后通过上下移动第二伸缩杆502和第三伸缩杆503重新调节保护罩高度,然后重复上述操作,这样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移动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包括方形架(1)、固定螺杆(6012)和U型固定架(60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架(1)的四个角套接有L型增压片(3),所述L型增压片(3)上开设有第一预留L型增压片孔(301)和第二预留L型增压片孔(302),所述第一预留L型增压片孔(301)中插接有抵住螺栓(505),所述抵住螺栓(505)的下端与第三伸缩杆(503)相抵,所述第三伸缩杆(503)远离方形架(1)的一端与第二伸缩杆(50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502)的下端与第一伸缩杆(5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501)与底座(5)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架(1)四个顶角的下端分别通过U型固定架(601)与四组管道(6)进行套接,所述管道(6)上套接有保护膜(4),所述保护膜(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稳定杆(401),所述方形架(1)与L型增压片(3)的中间固定有黑网保护膜(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包括方形架(1)、固定螺杆(6012)和U型固定架(60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架(1)的四个角套接有L型增压片(3),所述L型增压片(3)上开设有第一预留L型增压片孔(301)和第二预留L型增压片孔(302),所述第一预留L型增压片孔(301)中插接有抵住螺栓(505),所述抵住螺栓(505)的下端与第三伸缩杆(503)相抵,所述第三伸缩杆(503)远离方形架(1)的一端与第二伸缩杆(50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502)的下端与第一伸缩杆(5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501)与底座(5)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架(1)四个顶角的下端分别通过U型固定架(601)与四组管道(6)进行套接,所述管道(6)上套接有保护膜(4),所述保护膜(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稳定杆(401),所述方形架(1)与L型增压片(3)的中间固定有黑网保护膜(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林业工程造林苗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伸缩杆(503)、第二伸缩杆(50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名凯卢凯誉
申请(专利权)人:王名凯卢凯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