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淮阴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农学试验用培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514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学试验用培苗装置,包括培苗架、支撑单元和固定单元;培苗架:其底部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培苗架的四角分别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底部四角分别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梯形槽上活动卡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中部分别开设有插孔,所述安装块与安装槽活动卡接;支撑单元:设置在培苗架上;固定单元:包含控制杆、连接杆、第一滑杆、压缩弹簧、挡片和第二滑杆,所述连接杆设有四组,该农学试验用培苗装置,对玻璃容器可以进行有效固定,且节省空间,便于安装,可以有效避免玻璃容器跌落碰撞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学试验用培苗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学试验
,具体为一种农学试验用培苗装置。
技术介绍
农学,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传统学科,以解决人类的“吃饭穿衣”为首要己任,随着农业科技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现有农学试验用的培苗装置,通常采用一个普通的玻璃容器,容器内装有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以接种培苗,当进行大批量培养时,工作人员需要一个个地将玻璃容器放置到培养室内的培苗架上,并排列整齐,这样操作十分麻烦,工作量庞大,而且排列间距难以保持一致,既影响层架的空间利用又影响培苗的均匀生长,另外,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会因为不小心碰撞到培苗架上的玻璃容器,导致玻璃容器从培苗架上跌落损坏或与邻近的玻璃容器相互碰撞发生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农学试验用培苗装置,对玻璃容器可以进行有效固定,且节省空间,便于安装,可以有效避免玻璃容器跌落碰撞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学试验用培苗装置,包括培苗架、支撑单元和固定单元;培苗架:其底部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培苗架的四角分别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底部四角分别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梯形槽上活动卡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中部分别开设有插孔,所述安装块与安装槽活动卡接;支撑单元:设置在培苗架上;固定单元:包含控制杆、连接杆、第一滑杆、压缩弹簧、挡片和第二滑杆,所述连接杆设有四组,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与安装槽的一侧通孔滑动连接,且第二滑杆分别与安装块上的插孔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控制杆,其中一个所述控制杆的一侧两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上分别活动套接有压缩弹簧,所述第一滑杆的一端分别与另外一个控制杆上开设的通孔滑动连接,且第一滑杆的端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挡片。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包含加强筋、安装孔和支撑杆,所述加强筋设有两个,分别左右对称安装在支腿之间,所述安装孔开设在支腿的底部,所述支撑杆分别固定安装在培苗架的顶部四角。通过加强筋的设置,加强支腿对培苗架的支撑,使培苗架的底部更加稳定,通过安装孔与支撑杆的配合,可以将若干个培苗架进行组合,从而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大于安装孔的长度,所述支撑杆与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且支撑杆分别与安装孔滑动连接。通过支撑杆的长度大于安装孔的长度,避免组合后的培苗架距离过近,从而影响到玻璃容器内的培苗生长。进一步的,还包括玻璃容器,所述玻璃容器设有四个,分别固定安装在放置板的顶部。通过玻璃容器固定在放置板上,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人员不小心碰撞到培苗架导致玻璃容器跌落损坏的事情发生。进一步的,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培苗架的前后两侧,所述把手与培苗架固定连接。通过把手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培苗架进行搬运,同时便于工作人员将培苗架与培苗架之间进行组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农学试验用培苗装置,具有以下好处:1、本农学试验用培苗装置固定单元,通过对控制杆进行挤压,使其中一个控制杆两端的第一滑杆与另外一个控制杆两端的通孔滑动,从而使连接杆上的第二滑杆与安装块上的插孔脱离,然后工作人员将玻璃容器以及放置板拿走进行试验,对玻璃容器进行摆放时,通过工作人员再次对控制杆进行挤压,根据培苗架上的梯形槽,将放置板进行逐个摆放,使第二滑杆与安装块上的插孔进行插件固定,从而达到对放置板上的玻璃容器固定的效果;2、通过梯形槽的固定设置,不仅方便工作人员将玻璃容器排列整齐,而且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同时通过加强筋的设置,加强支腿对培苗架的支撑,使培苗架的底部更加稳定,通过安装孔与支撑杆的配合,可以将若干个培苗架进行组合,从而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通过玻璃容器固定在放置板上,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人员不小心碰撞到培苗架导致玻璃容器跌落损坏的事情发生;3、该农学试验用培苗装置,对玻璃容器可以进行有效固定,且节省空间,便于安装,可以有效避免玻璃容器跌落碰撞造成的不必要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固定单元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培苗架、2梯形槽、3支腿、4支撑单元、41加强筋、42安装孔、43支撑杆、5固定单元、51控制杆、52连接杆、53第一滑杆、54压缩弹簧、55挡片、56第二滑杆、6放置板、7玻璃容器、8安装块、9插孔、10安装槽、11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农学试验用培苗装置,包括培苗架1、支撑单元4和固定单元5;培苗架1:其底部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有支腿3,培苗架1的四角分别开设有梯形槽2,梯形槽2的底部四角分别开设有安装槽10,梯形槽2上活动卡接有放置板6,放置板6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安装块8,安装块8的中部分别开设有插孔9,安装块8与安装槽10活动卡接;还包括玻璃容器7,玻璃容器7设有四个,分别固定安装在放置板6的顶部。通过玻璃容器7固定在放置板6上,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人员不小心碰撞到培苗架1导致玻璃容器7跌落损坏的事情发生。还包括把手11,把手11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培苗架1的前后两侧,把手11与培苗架1固定连接。通过把手11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培苗架1进行搬运,同时便于工作人员将培苗架1与培苗架1之间进行组合;支撑单元4:设置在培苗架1上;支撑单元4包含加强筋41、安装孔42和支撑杆43,加强筋41设有两个,分别左右对称安装在支腿3之间,安装孔42开设在支腿3的底部,支撑杆43分别固定安装在培苗架1的顶部四角。通过加强筋41的设置,加强支腿3对培苗架1的支撑,使培苗架1的底部更加稳定,通过安装孔42与支撑杆43的配合,可以将若干个培苗架1进行组合,从而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支撑杆43的长度大于安装孔42的长度,支撑杆43与安装孔42的位置相对应,且支撑杆43分别与安装孔42滑动连接。通过支撑杆43的长度大于安装孔42的长度,避免组合后的培苗架1距离过近,从而影响到玻璃容器7内的培苗生长;固定单元5:包含控制杆51、连接杆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学试验用培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苗架(1)、支撑单元(4)和固定单元(5);/n培苗架(1):其底部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有支腿(3),所述培苗架(1)的四角分别开设有梯形槽(2),所述梯形槽(2)的底部四角分别开设有安装槽(10),所述梯形槽(2)上活动卡接有放置板(6),所述放置板(6)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安装块(8),所述安装块(8)的中部分别开设有插孔(9),所述安装块(8)与安装槽(10)活动卡接;/n支撑单元(4):设置在培苗架(1)上;/n固定单元(5):包含控制杆(51)、连接杆(52)、第一滑杆(53)、压缩弹簧(54)、挡片(55)和第二滑杆(56),所述连接杆(52)设有四组,所述连接杆(52)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滑杆(56),所述第二滑杆(56)与安装槽(10)的一侧通孔滑动连接,且第二滑杆(56)分别与安装块(8)上的插孔(9)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52)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控制杆(51),其中一个所述控制杆(51)的一侧两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滑杆(53),所述第一滑杆(53)上分别活动套接有压缩弹簧(54),所述第一滑杆(53)的一端分别与另外一个控制杆(51)上开设的通孔滑动连接,且第一滑杆(53)的端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挡片(5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学试验用培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苗架(1)、支撑单元(4)和固定单元(5);
培苗架(1):其底部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有支腿(3),所述培苗架(1)的四角分别开设有梯形槽(2),所述梯形槽(2)的底部四角分别开设有安装槽(10),所述梯形槽(2)上活动卡接有放置板(6),所述放置板(6)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安装块(8),所述安装块(8)的中部分别开设有插孔(9),所述安装块(8)与安装槽(10)活动卡接;
支撑单元(4):设置在培苗架(1)上;
固定单元(5):包含控制杆(51)、连接杆(52)、第一滑杆(53)、压缩弹簧(54)、挡片(55)和第二滑杆(56),所述连接杆(52)设有四组,所述连接杆(52)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滑杆(56),所述第二滑杆(56)与安装槽(10)的一侧通孔滑动连接,且第二滑杆(56)分别与安装块(8)上的插孔(9)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52)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控制杆(51),其中一个所述控制杆(51)的一侧两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滑杆(53),所述第一滑杆(53)上分别活动套接有压缩弹簧(54),所述第一滑杆(53)的一端分别与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