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菜共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513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数组第三提升机构,设置于鱼塘两侧,数个第二浮阀设置于鱼塘内,与数组所述第三提升机构连接,数组第二提升机构设置于鱼塘两侧,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提升机构保持连接,所述安装架为一矩形框架,一对安装板设置于安装架两侧,一对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两所述安装板一侧,一对丝杠设置于两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输出端,一对滑动架滑动连接于两所述安装板上端面,一对卷扬机设置于两所述滑动架上,一浮阀所述浮阀设置于安装架内,一第一架体设置于浮阀上,一对拉绳一端与所述第一架体连接,远第一架体端与所述卷扬机连接,一清理装置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一第一提升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菜共生
,具体来讲涉及的是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经过检索发现,申请号CN201510089053.X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度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缸、水培菜养殖槽和河石养殖床组成的种植系统和蓄水池,鱼缸连接有分流缸和固体污物分隔缸,固体污物分隔缸连接细菌污物分解缸,细菌污物分解缸与蓄水池相连,通过抽水泵连接分流缸,分流缸连接有种植系统及其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蓄水池。本专利技术采用鱼养殖系统产生营养水通过分流缸分流到种植系统中,为植物生长提供正常生长,能够实现大规模高密度生产、效率高,经多重净化水质,水质更好,独立的养殖和种植系统结构,其结构简单,便于管理和维护。申请号CN201811069668.6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闭环式鱼菜共生系统,包括缓冲池、鱼池、沉淀池、消毒池、过滤池、生物过滤池、水培区、发酵池和干湿分离。鱼类产生的鱼粪等废弃物,经过沉淀、消毒、过滤、发酵等循环处理,转变成蔬菜所需的营养。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被鱼类利用,鱼类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又为蔬菜光合作用提供原料,高效地利用了水、气、营养等资源。通过对系统各模块进行合理布局和闭环设计,有效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运行效率,提高单位水体对应的水培面积,降低了建造成本,可实现规模化、商业化推广。申请号CN201810489332.9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模块化鱼菜共生系统,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种菜,下部分养鱼,上下两部分通过隔断隔开,在上部分顶部设置有摄像头、液体喷雾器,还设置有补光灯,在隔断下方设置有投食器,在下部分下部设置有造浪机、增氧器、加热器,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在下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和供电口,下部分还设置有控制器,水体中设置有传感器和泵,泵与液体喷雾器通过管道相连。然而,鱼菜养殖的水面经常会漂浮有一些杂物,如果这些杂物长期停留在鱼塘中会对鱼塘的水质产生不利的影响,若鱼塘的水质出现了问题,则鱼群会很容易感染死亡,从而会对鱼菜的产量造成损失,所以要及时对漂浮在鱼塘水面上的杂物进行清理。现有的清理方式均为人工进行,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清洗效率慢,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将其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具备实用性,才能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降低了劳动强度,便于随鱼池进行清理的鱼菜共生系统。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数组第三提升机构,设置于鱼塘两侧,数个第二浮阀设置于鱼塘内,与数组所述第三提升机构连接,数组第二提升机构设置于鱼塘两侧,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提升机构保持连接,所述安装架为一矩形框架,一对安装板设置于安装架两侧,一对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两所述安装板一侧,一对丝杠设置于两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输出端,一对滑动架滑动连接于两所述安装板上端面,所述滑动架与丝杠螺纹连接,一对卷扬机设置于两所述滑动架上,一浮阀所述浮阀设置于安装架内,一第一架体设置于浮阀上,一对拉绳一端与所述第一架体连接,远第一架体端与所述卷扬机连接,一清理装置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与所述第一架体铰接,一第一提升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上,所述清理装置与第一提升机构保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浮阀两侧上端面设置一对导向筒,一对导向绳穿过两所述导向筒与两所述滑动架连接,所述导向筒与导向绳滑动连接。进一步的,两所述安装板上端面两侧均设置一对第一导轨,所述滑动架通过滑块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提升机构包括一第三架体、第三驱动装置以及第一提升组件,所述第三架体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上,所述第三架体呈冂状,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三架体顶部,所述第一提升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输出端,所述第一提升组件与所述清理装置保持连接;所述第一提升组件包括两组第二链轮、一对第二链条以及一对第一提升架,一组所述第二链轮设置于第三架体两侧内顶部,通过轴连接,另一组所述第二链轮设置于第三架体两侧内底部,其中一顶部所述第二链轮设置第三驱动装置输出端,设置于第三架体顶部所述第二链轮与设置于第三架体底部所述第二链轮通过第二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链条两端与第一提升架保持连接,所述清理装置与第一提升架保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清理装置包括一第二架体、一第一箱体、一第二驱动装置、数个清理框以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二架体一侧与所述第一架体顶部铰接,所述第二架体中部与第一提升架保持连接,所述第一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内,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安装于第二架体侧面,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输出端,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数个所述清理框在第一箱体外围运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两组第一链轮以及一对第一链条,两组链轮相对设置于第二架体两侧,相对设立的两所述第一链轮通过轴保持连接,其中一所述第一链轮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输出端,每组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保持连接,所述清理框通过连接件与第一链条保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清理框与连接件铰接,通过螺栓保持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箱体侧面开口,开口处设置一板,所述板底部与第一箱体底部铰接,所述第一箱体内还设置一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与第一箱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连接处设置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箱体通过滑块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提升机构包括第四架体、第四驱动装置以及第二提升组件,所述第四架体固定安装于所述鱼塘岸边,第四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第四架体顶部,所述第二提升组件设置于所述第四驱动装置输出端;所述第四提升组件包括一组第三链轮、第三链条以及第二提升架,一所述链轮设置于第四驱动装置输出端,另一所述第三链轮设置于所述第四架体底部,两所述第三链轮通过第三链条连接,所述第三链条两端部与第二提升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提升机构包括第五架体、第五驱动装置以及第三提升组件,所述第五架体固定安装于鱼塘岸边,所述第五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五架体顶部,所述提升组件与所述第五驱动装置输出端保持连接;所述第三提升组件包括第四链轮、第五链轮第六链轮、第四链条、第五链条、配重块以及第三提升架,所述第四链轮设置于第五驱动装置输出端,所述第五链轮与第六链轮通过一轴与第五架体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链轮与第五链轮通过第四链条保持连接,所述第五链条与第六链轮配合,所述第五链条第一端部与第三提升架连接,所述第五链条第二端部与配重块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提升架与第五架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导轨,所述第三提升架通过滑块与第三导轨滑动连接;所述配重块与第五架体连接处设置有导向板,所述配重块两侧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轮面设置有与导向板配合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对应的清理操作如下,启动第三提升机构将第二浮阀提升起来,第二提升机构将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组第三提升机构(1600),设置于鱼塘两侧;/n还包括数个第二浮阀(1700),设置于鱼塘内,与数组所述第三提升机构(1600)连接;/n还包括数组第二提升机构(1400),设置于鱼塘两侧;/n还包括一安装架(1500),与所述第二提升机构(1400)保持连接;所述安装架(1500)为一矩形框架;/n还包括一对安装板(400),设置于安装架(1500)两侧;/n还包括一对第一驱动装置(100),安装于两所述安装板(400)一侧;/n还包括一对丝杠(500),设置于两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00)输出端;/n还包括一对滑动架(300),滑动连接于两所述安装板(400)上端面;所述滑动架(300)与丝杠(500)螺纹连接;/n还包括一对卷扬机(200),设置于两所述滑动架(300)上;/n还包括一浮阀(1100),所述浮阀(1100)设置于安装架(1500)内;/n还包括一第一架体(700),设置于浮阀(1100)上;/n还包括一对拉绳(800),一端与所述第一架体(700)连接,远第一架体(700)端与所述卷扬机(200)连接;/n还包括一清理装置(1000),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700)上,与所述第一架体(700)铰接;/n还包括一第一提升机构(1300),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700)上;所述清理装置(1000)与第一提升机构(1300)保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组第三提升机构(1600),设置于鱼塘两侧;
还包括数个第二浮阀(1700),设置于鱼塘内,与数组所述第三提升机构(1600)连接;
还包括数组第二提升机构(1400),设置于鱼塘两侧;
还包括一安装架(1500),与所述第二提升机构(1400)保持连接;所述安装架(1500)为一矩形框架;
还包括一对安装板(400),设置于安装架(1500)两侧;
还包括一对第一驱动装置(100),安装于两所述安装板(400)一侧;
还包括一对丝杠(500),设置于两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00)输出端;
还包括一对滑动架(300),滑动连接于两所述安装板(400)上端面;所述滑动架(300)与丝杠(500)螺纹连接;
还包括一对卷扬机(200),设置于两所述滑动架(300)上;
还包括一浮阀(1100),所述浮阀(1100)设置于安装架(1500)内;
还包括一第一架体(700),设置于浮阀(1100)上;
还包括一对拉绳(800),一端与所述第一架体(700)连接,远第一架体(700)端与所述卷扬机(200)连接;
还包括一清理装置(1000),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700)上,与所述第一架体(700)铰接;
还包括一第一提升机构(1300),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700)上;所述清理装置(1000)与第一提升机构(1300)保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阀(1100)两侧上端面设置一对导向筒(1200),一对导向绳(900)穿过两所述导向筒(1200)与两所述滑动架(300)连接,所述导向筒(1200)与导向绳(900)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安装板(400)上端面两侧均设置一对第一导轨(600),所述滑动架(300)通过滑块与第一导轨(600)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机构(1300)包括一第三架体(1301)、第三驱动装置(1302)以及第一提升组件,所述第三架体(130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700)上,所述第三架体(1301)呈冂状,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302)安装于所述第三架体(1301)顶部,所述第一提升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302)输出端,所述第一提升组件与所述清理装置(1000)保持连接;
所述第一提升组件包括两组第二链轮、一对第二链条以及一对第一提升架(1303),一组所述第二链轮设置于第三架体(1301)两侧内顶部,通过轴连接,另一组所述第二链轮设置于第三架体(1301)两侧内底部,其中一顶部所述第二链轮设置第三驱动装置(1302)输出端,设置于第三架体(1301)顶部所述第二链轮与设置于第三架体(1301)底部所述第二链轮通过第二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链条两端与第一提升架(1303)保持连接,所述清理装置(1000)与第一提升架(1303)保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装置包括一第二架体(1001)、一第一箱体(1002)、一第二驱动装置(1004)、数个清理框(1003)以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二架体(1001)一侧与所述第一架体(700)顶部铰接,所述第二架体(1001)中部与第一提升架(1303)保持连接,所述第一箱体(1002)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1001)内,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004)安装于第二架体(1001)侧面,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1004)输出端,所述驱动装置(1004)驱动数个所述清理框(1003)在第一箱体(1002)外围运动;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两组第一链轮(1005)以及一对第一链条(1006),两组链轮(1005)相对设置于第二架体(1001)两侧,相对设立的两所述第一链轮(1005)通过轴保持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占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晖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