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数据同步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484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数据同步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由IOT平台的调度服务记录与IOT平台建立连接的终端设备的设备配置信息;目标设备发起同步请求;调度服务查找与目标设备具有相同设备配置信息的其他设备,将其他设备或其他设备与目标设备一起作为同步设备,并通过IOT平台将云平台的同步任务下发给同步设备;同步设备完成同步任务后,由IOT平台发送同步执行结果到目标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挂载在云平台上的与目标设备具有相同配置的其他设备做同步任务并行处理,且由于不同设备,人脸特征提取有误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屏蔽设备间差异,极大缩短原本单台设备的同步任务执行时间,保证了特征提取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数据同步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IOT平台
,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数据同步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公有云环境中,搭建人脸识别系统,除了服务端需要配备算法机,维护人脸特征库,用于人脸识别以外。考虑到服务端周期性有版本发布,上线停机等情况,为了设备端能脱离服务端独立运行,一般会采取保守措施,将下发数据的步骤封装成同步任务,比如:将人脸照片通过服务端下发给设备终端。同步任务内容包括:设备终端下载照片到本地,提取人脸特征并入本地特征库。如果一次任务中照片数量过多,则整体耗时巨大。而且,实际使用过程中,提取人脸特征受设备终端硬件(主要是CPU架构),软件(算法机版本)等影响,结果会有所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耗时短且特征提取结果一致的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数据同步效率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数据同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IOT平台的调度服务记录与IOT平台建立连接的终端设备的设备配置信息;查找具有相同设备配置信息的设备作为同步设备,调度服务通过IOT平台将云平台的同步任务下发给同步设备;同步设备完成同步任务后,由IOT平台发送同步执行结果到目标设备。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了种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数据同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IOT服务模块:连接设备端与IOT服务端之间通讯;设备管理模块:存储设备端的SN号;认证鉴权模块:用于设备连接IOT服务端时将设备SN号与设备管理模块中存储的SN号进行校验比对;调度服务模块:用于同步任务评估、切分以及同步消息路由;云平台服务模块:用于用户发起同步任务。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挂载在云平台上的与目标设备具有相同设备配置信息(CPU架构,搭载算法机版本)的其他设备做同步任务并行处理,且由于具有不同CPU架构和搭载算法机版本的设备,人脸特征提取有误差,本方案采用的相同配置信息设备可以屏蔽设备间对人脸图像特征提取的差异,极大缩短原本单台设备的同步任务执行时间,保证了特征提取的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是IOT服务端与设备终端建立通讯流程;图2是设备端初始化注册流程;图3是调度服务同步设备注册信息到其他设备流程;图4是同步任务切分为块任务流程;图5是块任务并行执行流程;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际应用场景。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以android设备为例加以说明,但不限于安卓设备,也适用于OS系统设备或其他操作系统设备。本专利技术通过IOT服务,实现目标设备从云平台同步数据效果。设备间通过IOT建立连接,同步任务下发后,会在调度服务中进行任务切分,并分发到相同型号的其他设备(具有相同设备配置信息的设备)或其他设备与目标设备上进行并行处理,经同步设备并行处理成功后,再由IOT平台反向将并行处理的结果发送给目标设备。实施例1一种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数据同步的方法,包括:S1.由IOT平台的调度服务记录与IOT平台建立连接的终端设备的设备配置信息:IOT服务端与设备终端建立通讯的流程,如图1所示:第一步,用户在云平台添加设备信息;第二步,云平台通过IOT服务模块在IOT平台添加设备,设备管理模块保存设备信息;第三步,设备启动,设备端通过SN号与IOT平台建立长连接并通过SN进行认证鉴权;第四步,如果鉴权成功,各设备通过SN号订阅sn号主题实现设备端并发隔离。sn号通过SN号区分,即/d/s/sn数据通道,通过这种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做到数据隔离,互不干扰。比如发送消息到sn1的设备,主题为/d/s/sn1;发送到sn2的设备的消息,主题为/d/s/sn2。设备端初始化注册流程,如图2所示:第一步,设备鉴权通过后与IOT平台建立长连接;第二步,发送注册信息:设备IP和端口,设备配置信息(CPU架构,搭载算法机版本)到IOT平台。第三步,IOT平台同步设备IP和端口,设备信息到调度服务模块。目标设备发起同步请求(此处以同步人脸任务为例);调度服务查找具有相同设备配置信息的设备作为同步设备,调度服务通过IOT平台将云平台的同步人脸任务下发给同步设备:目标设备发起同步请求后,调度服务同步设备注册信息到其他设备,注册流程如图3所示:第一步,设备sn1发送注册信息到IOT平台;第二步,IOT平台同步注册信息到调度服务;第三步,记录关联关系信息:设备信息与设备sn1,设备sn1与设备IP和端口;第四步,根据设备查找相同配置信息的在线设备。假设有相同配置设备,sn2,sn3;第五步,通知IOT平台将设备IP和端口群发sn2,sn3;第六步,IOT平台通知sn2,sn3,内容为:sn1对应的IP和端口。同步设备注册完成后,开始同步任务切分,同步任务切分为块任务的流程,如图4所示:第一步,云平台根据sn1发起同步任务请求给IOT平台,请求中包含人脸库标识token1。第二步,IOT平台透传消息给该设备。第三步,目标设备根据token1发起申请同步人脸库内容到IOT平台。第四步,IOT平台透传给云平台第五步,云平台收到消息后,根据token1下发人脸库内容。第六步,IOT平台转发token1对应的人脸内容到调度服务。第七步,调度服务估测任务规模。任务规模小于阈值则走分支一:阈值与分块处理量有关,假设阈值为100,只要同步任务中人脸数小于100,即算小于阈值。以同步80张人脸为例,则任务规模小于阈值。分支一:第八步,根据sn1通知IOT平台下发同步任务。分支一:第九步,IOT平台直接下发token1对应的人脸内容到对应设备。任务规模大于阈值则走分支二:以阈值100、同步680张人脸为例,则任务规模大于阈值。分支二:第八步,切分任务为多个块。一次同步任务同步680张人脸,每块能处理100张人脸,则切分块数为7块。为每一个块指定块编号,比如:块1的块编号为B1,块2的块编号为B2,…块7的块编号为B7。分支二:第九步,查找相同配置信息(CPU架构和算法机版本相同)的在线设备,取到符合条件的所有设备sn。...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数据同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由IOT平台的调度服务记录与IOT平台建立连接的终端设备的设备配置信息;/nS2.目标设备发起同步请求;调度服务查找与目标设备具有相同设备配置信息的其他设备,将其他设备作为同步设备或将其他设备与目标设备一起作为同步设备,并通过IOT平台将云平台的同步任务下发给同步设备;/nS3.同步设备完成同步任务后,由IOT平台发送同步执行结果到目标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数据同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由IOT平台的调度服务记录与IOT平台建立连接的终端设备的设备配置信息;
S2.目标设备发起同步请求;调度服务查找与目标设备具有相同设备配置信息的其他设备,将其他设备作为同步设备或将其他设备与目标设备一起作为同步设备,并通过IOT平台将云平台的同步任务下发给同步设备;
S3.同步设备完成同步任务后,由IOT平台发送同步执行结果到目标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调度服务通过IOT平台将云平台的同步任务下发给同步设备的方法是:
切分同步任务为多个块;
取到所有同步设备sn;
根据所有同步设备sn,批量下发分块任务给所有同步设备,同步设备下载人脸内容并提取人脸特征到本地特征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有同步设备sn,批量下发分块任务的方法为:
步骤101,为每一个同步设备sn做数字编号;
步骤102,对同步任务切分的块编号取hash值,再取模得到与步骤101对应的数字编号;
步骤103,根据步骤101和步骤102,根据与步骤101对应的数字编号再反查找设备sn;
步骤104,根据命中设备sn批量下发分块任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模的公式为:块编号hash值%设备台数=数字编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步设备完成同步任务后,由IOT平台发送同步执行结果到目标设备;其中同步执行结果为所有同步设备提取的人脸特征值数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户在云平台发起同步人脸库任务,云平台通过SN发送给IOT平台;
步骤2,IOT平台根据SN透传给目标设备;
步骤3,目标设备收到后,向IOT发起请求同步人脸库内容,IOT平台透传给云平台;
步骤4,云平台正式向IOT平台发起下发人脸库内容请求,IOT平台转发给调度服务;
步骤5,调度服务先估测任务规模,并根据任务规模进行同步任务:当任务规模小于阈值,则执行步骤6和步骤7;当任务规模大于阈值,则执行步骤8到步骤10;
步骤6,根据SN通知IOT平台下发同步任务;
步骤7,IOT平台直接下发脸库任务对应的人脸内容到目标设备;目标设备下载人脸内容并提取人脸特征值到本地特征库;
步骤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姜震亚胡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甄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