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码提前终止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89477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2:04
本申请涉及一种译码提前终止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方法,包括:在迭代译码过程中,计算前后两次迭代的信息度量值;确定所述信息度量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提前终止计数器进行计数;在所述提前终止计数器的计数值大于预设的计数门限值时,终止迭代。由此,在信噪比较低时,在性能损失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减小迭代次数,从而减小译码时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译码提前终止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译码
,特别是涉及一种译码提前终止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ParityCheck,LDPC)码作为一种性能趋近于香农极限的线性分组码,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中。置信传播(BeliefPropagation,BP)译码算法由于其具有可大规模并行处理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译码中。置信传播译码的基本思想是在变量节点与校验节点之间互相交换消息,具体实现是变量节点(校验节点)接收到所有与之相连的校验节点(变量节点)的消息后,更新传递给校验节点(变量节点)的消息,将更新后的消息传递给与之相连的校验节点(变量节点),如此迭代地进行消息传递。相关技术中,迭代终止的判断条件主要有最大迭代次数、校验矩阵对发送比特的译码结果的校验结果、校错码对译码序列的校错结果或三者的相互组合。但是,对于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较低的场景(即译码成功概率极低的场景),相关技术中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将失效,此时译码总是迭代至最大迭代次数才会终止,但这些迭代无任何意义且导致译码延时。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译码时延的译码提前终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译码器。一种译码提前终止方法,包括:在迭代译码过程中,计算前后两次迭代的信息度量值;确定所述信息度量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提前终止计数器进行计数;r>在所述提前终止计数器的计数值大于预设的计数门限值时,终止迭代。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译码提前终止程序,该译码提前终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的译码提前终止方法。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译码提前终止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译码提前终止程序时,实现前述的译码提前终止方法。一种译码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译码提前终止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译码提前终止程序时,实现前述的译码提前终止方法。一种译码提前终止装置,包括:计算模块,用于在迭代译码过程中,计算前后两次迭代的信息度量值;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信息度量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提前终止计数器进行计数;终止模块,用于在所述提前终止计数器的计数值大于预设的计数门限值时,终止迭代。一种译码器,包括前述的译码提前终止装置。上述译码提前终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译码器,通过在迭代译码过程中,计算前后两次迭代的信息度量值,并确定信息度量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提前终止计数器进行计数,以及在提前终止计数器的计数值大于预设的计数门限值时,终止迭代。由此,在信噪比较低时,在性能损失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减小迭代次数,从而减小译码时延。附图说明图1为现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为相关技术中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Tanner示意图;图3为相关技术中译码迭代的流程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译码提前终止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相关技术中译码迭代终止方法与采用本申请的基于软信息的信息度量值的译码提前终止方法的性能以及平均迭代次数的对比图;图6为相关技术中译码迭代终止方法与采用本申请的基于硬信息的信息度量值的译码提前终止方法的性能以及平均迭代次数的对比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译码器的结构框图;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译码提前终止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1所示,现代数字通信系统可包括信源、信道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和信宿。信源是信息的发布者,用于产生待传输信息的二进制比特流。信道编码器用于对二进制比特流进行编码,以提高接收端识别差错的能力,从而降低误码率以改善恢复信息的质量。具体来说,数字信号在信道的传输过程中,由于实际信道的数字传输特性不理想以及存在加性噪声,在接收端可能产生误码,为了控制差错,通常将自动请求重发(AutomaticRequest,ARQ)检错技术和前向纠错(ForwardErrorCorrection,FEC)编码技术应用于信道编码器,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进而降低误码率以改善恢复信息的质量。目前最常用的前向纠错编码技术有:卷积码、TURBO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极化码等。调制器用于将编码后的二进制比特流映射到(承载于)载波上,以提高频谱效率。通常调制器采用IQ调制(具体是指将数据分为两路,分别进行载波调制,且两路载波相互正交)技术,相应的常用调制方式包括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PhaseShiftKeying,B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QPSK)、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QAM)等。信道是信息传递的通道,即电磁波传播的媒介,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即自由空间。在通过信道进行信息传递时,噪声源会对传输的信息产生损伤,噪声源按其来源一般可以分为外部噪声和内部噪声两大类,其中外部噪声包括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电磁波干扰,内部噪声指电子器件本身产生的各种噪声。解调器用于根据发送端调制器的调制方式,利用一定的准则,检测出发送端所发送的二进制比特。目前主要采用软解调,从而得到发送比特对应的软比特,即发送比特的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Ratio,LLR),其定义如下:其中,LLR(vn)表示发送比特vn对应的软比特,pr(yn|vn=a)表示发送比特vn=a时接收到符号yn的条件概率,a∈{0,1};ln(·)表示取对数运算。信道译码器用于根据发送端信道编码器所采用的前向纠错编码技术,采用一定的译码准则,利用解调得到的软比特信息进行译码,得到发送端发送的二进制比特信息。常见的译码算法包括最大似然(MaximumLikelihood,ML)译码、最大后验概率(MaximumAPrioriProbability,MAP)译码、置信传播(BeliefPropagation,BP)译码等。信宿是信息的接收者,用于接收译码获得的二进制比特信息,并对二进制比特信息进行转换获得信源发送的消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作为一种性能趋近于香农极限的线性分组码,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中,例如:欧洲数字视频广播系统DVB-S2、WI-FI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第五代(FifthGeneration,5G)移动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译码提前终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迭代译码过程中,计算前后两次迭代的信息度量值;/n确定所述信息度量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提前终止计数器进行计数;/n在所述提前终止计数器的计数值大于预设的计数门限值时,终止迭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译码提前终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迭代译码过程中,计算前后两次迭代的信息度量值;
确定所述信息度量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提前终止计数器进行计数;
在所述提前终止计数器的计数值大于预设的计数门限值时,终止迭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译码提前终止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前后两次迭代的信息度量值,包括:
计算前后两次迭代时校验节点传递给变量节点的消息的增量信息量,并计算所述增量信息量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所述信息度量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译码提前终止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前后两次迭代的信息度量值,包括:
计算前后两次迭代时译码比特序列的翻转比例,作为所述信息度量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译码提前终止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前后两次迭代时译码比特序列的翻转比例,包括:
对前后两次迭代的译码比特序列进行模2加法运算,并根据模2加法运算结果计算所述翻转比例。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译码提前终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比特序列根据以下步骤获得:
在变量节点更新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肃奉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