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移交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439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字化移交方法及系统。其中:S1、获取目标工程的BIM模型及该BIM模型对应的构件数据;S2、获取目标工程的实景模型及该实景模型相应的空间定位和构件特征;S3、根据空间定位和构件特征对实景模型和BIM模型进行关联,生成关联关系;S4、依据关联关系对实景模型和BIM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构件识别差异数据;S5、基于可视化展示实景模型、BIM模型、构件数据和构件识别差异数据,其中实景模型和BIM模型根据关联关系叠加可视化展示;S6、获取技术人员基于可视化展示的实景模型、BIM模型、构件数据和构件识别差异数据所反馈的构件几何外观校验结果,获取内置构件数据校验规则对构件数据的校验结果,并将实景模型、BIM模型及关联关系同步移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字化移交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字化移交方法及系统。适用于工程数字化移交领域。
技术介绍
BIM即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意为建筑信息模型,包含了建筑工程项目从规划、勘察、概念设计、细节设计、分析、出图、预制、施工、施工物流、运营维护和拆除或者翻新的全生命周期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地理位置、工程背景、设计信息、施工信息、材料来源、运营维护数据和拆除翻新等信息。工程过程中竣工移交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为后续工程运维与运营提供基础资料。典型的移交过程为各类施工工程结束后,进行移交准备和移交表填制,由专人进行事务盘点接收,再进行变更和台账问题处理,最后可完成竣工决算并将资产移交至运营公司。但是传统的移交过程由于各类事项有先后顺序,且只能在施工全部完成后进行移交,返工问题严重并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移交周期长且容易造成错漏。目前传统工程正处于转向工程数字化过程中,工程行业的许多企业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发了一些类针对不同的工程专项应用的系统,如广联达BIM5D、鲁班BIM管理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字化移交方法,其特征在于:/nS1、获取目标工程的BIM模型及该BIM模型对应的构件数据;/nS2、获取目标工程的实景模型及该实景模型相应的空间定位和构件特征;/nS3、根据空间定位和构件特征对实景模型和BIM模型进行关联,生成关联关系;/nS4、依据关联关系对实景模型和BIM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构件识别差异数据;/nS5、基于可视化展示实景模型、BIM模型、构件数据和构件识别差异数据,其中实景模型和BIM模型根据关联关系叠加可视化展示;/nS6、获取技术人员基于可视化展示的实景模型、BIM模型、构件数据和构件识别差异数据所反馈的构件几何外观校验结果,获取内置构件数据校验规则对构件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字化移交方法,其特征在于:
S1、获取目标工程的BIM模型及该BIM模型对应的构件数据;
S2、获取目标工程的实景模型及该实景模型相应的空间定位和构件特征;
S3、根据空间定位和构件特征对实景模型和BIM模型进行关联,生成关联关系;
S4、依据关联关系对实景模型和BIM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构件识别差异数据;
S5、基于可视化展示实景模型、BIM模型、构件数据和构件识别差异数据,其中实景模型和BIM模型根据关联关系叠加可视化展示;
S6、获取技术人员基于可视化展示的实景模型、BIM模型、构件数据和构件识别差异数据所反馈的构件几何外观校验结果,获取内置构件数据校验规则对构件数据的校验结果,并在构件几何外观和构件数据校验通过后可将实景模型、BIM模型及关联关系同步移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移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
对目标工程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建模生成BIM模型,并利用图形引擎技术将BIM模型进行轻量化展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移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
S31、根据空间定位对BIM模型中的相应位置进行定位;
S32、依据构件特征对实景模型中的构件和BIM模型中的构件做到一一对应;
S33、得到实景模型和BIM模型的关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移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技术人员基于可视化展示的实景模型、BIM模型、构件数据和构件识别差异数据所反馈的构件几何外观校验结果,包括:
技术人员通过所展示的构件数据和构件识别差异数据,判断是否需要依据实景模型更换BIM模型中的构件,以保证在可视化角度BIM模型和实景模型的一致性,并在未显示构件识别差异数据后确认构件几何外观校验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移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内置构件数据校验规则对构件数据的校验结果,包括:
技术人员在规则校验未通过时对相应构件数据进行更删改查,并在规则校验通过后确认构件数据校验通过。


6.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供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生王国光曹玉新蒋宗全陈诗刘学生卢哲颖曾派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工程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