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不经意传输的黑名单共享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数据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不经意传输的黑名单共享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数据共享在各行各业应用越广泛,数据泄漏和滥用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也越大。行业黑名单信息共享是行业征信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企业进行相关业务的信用定价和风险防控。现有的方案是依靠“自律”和“他律”的数据保护与共享,即自身的防护和制度的保障。但是,重复成本高,且公信力低,在面对数据泄漏和滥用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急需一种基于不经意传输的黑名单共享方法及系统,实现数据的主动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不经意传输的黑名单共享方法及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不经意传输的黑名单共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企业一将自身的用户的唯一标识ID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S2:用户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暴露给企业二,企业二根据用户暴露的信息进行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不经意传输的黑名单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企业一将自身的用户的唯一标识ID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nS2:用户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暴露给企业二,企业二根据用户暴露的信息进行筛选;/nS3:企业一将第二部分作为ID通过不经意传输进行查询,查询后与S2中筛选后的数据进行数组映射,判断企业一的用户是否存在在企业二的黑名单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不经意传输的黑名单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企业一将自身的用户的唯一标识ID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S2:用户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暴露给企业二,企业二根据用户暴露的信息进行筛选;
S3:企业一将第二部分作为ID通过不经意传输进行查询,查询后与S2中筛选后的数据进行数组映射,判断企业一的用户是否存在在企业二的黑名单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不经意传输的黑名单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为:
将唯一标识ID截断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唯一标识ID的前n位,第三部分为唯一标识ID的后m位;第二部分为除去n及m部分的其余的中间部分;n和m由企业一和企业二制定;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暴露给企业二,用于企业二的筛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不经意传输的黑名单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企业二根据用户暴露的信息进行筛选具体为:
设p和q为两个128~256位的质数,且满足p=2q+1,G是一个q阶群,α、β是群G的生成器,Zq表示q的最小剩余集合,α、β和G被公布给所有用户;
对唯一标识ID的第二部分生成一个索引:若第二部分是1111或2222,则创建0~v个索引,在相应的位置处为1,其余为0,v为第二部分的最大值,相应位置为该数值对应的索引的位置,然后根据索引的位置进行筛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不经意传输的黑名单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所述S3中,若唯一标识ID的第二部分为1111或2222,用户生成一个r,r是属于Zq的随机数,并计算y=αΓβamodp,将y发送给企业二;
y表示发送给企业二的密文;
αΓ表示密文生成器一;
βa表示密文生成器二;
企业二用秘钥K={k1,k2,k3,…}对{0,0,0…,1,1…}生成加密集合EM;这里的K为加密集合,0,1对应第二部分的索引;
在企业二收到y之后,企业二通过以及计算ST={(s1,t1),(s2,t2),…},其中hi∈Zq,1≤i≤2020,ki=12345678;将EM和ST返回给用户;si与ti均为计算过程中的中间量,si为根据α生成器产生的满足唯一标识ID的第二部分的计算加密分母,ti为根据β生成器产生的满足唯一标识ID的第二部分的计算加密分子;
si为根据α生成器产生的满足唯一标识ID的第二部分的计算加密分母;ti为根据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俊杰,谢绍韫,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黑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