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409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包括密机箱和循环管道,循环管道串联有动力泵、储液箱和散热器,包括并联的第一支管路、第二支管路和第三支管路,第一支管路、第二支管路和第三支管路均穿过机箱;包括送风网格架,送风网格架位于散热器一侧;包括送风箱,送风箱与送风网格架连通;包括若干换热片,换热片安装于机箱内发热元件一侧;换热片串联入第一支管路;包括导风筒,导风筒设置于换热片外侧;包括送风筒连接送风环;送风环为空壳结构、固定于导风筒朝向换热片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密封机箱结构,隔绝内外空气交流,彻底隔绝灰尘;多通道液冷散热,实现发热元件的换热和箱体内部环境降温,保证散热效果,提高计算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
技术介绍
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专利技术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主机箱作为电脑硬件中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用,此外,电脑主机箱具有电磁辐射的屏蔽的重要作用。传统的主机箱为了增加电脑元件的散热效率,常常会在主机箱的侧面开设有散热孔,配合安装风扇,提高散热效率,但是大量粉尘通过散热孔进入箱体内,对电脑元件造成影响,需要经常清理。现有技术中的防尘散热计算机主机箱,通过粉尘过滤、粉尘收集、粉尘自动清理、粉尘驱散等方式避免粉尘在主机箱及电脑元件堆积,从而减少电脑元件故障,提高散热效率,增加粉尘的清理周期,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需要具有足够的散热效果,依然不能够使机箱内部环境彻底隔绝粉尘,仍然需要定期清理,损坏电脑元件的风险依然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采用密封机箱结构,隔绝内外空气交流,彻底隔绝灰尘;多通道液冷散热,实现发热元件的换热和箱体内部环境降温,保证散热效果,提高计算机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包括密闭的机箱和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串联有动力泵、储液箱和散热器,动力泵、储液箱和散热器均位于机箱外侧;包括并联的第一支管路、第二支管路和第三支管路,第一支管路、第二支管路和第三支管路的两端均串入循环管道,第一支管路、第二支管路和第三支管路均穿过机箱;包括送风网格架,送风网格架由管状结构组成,相交的管状结构连通,管状结构截面均为等腰梯形框,等腰梯形框的上底边朝向散热器,管状结构的斜面均设置朝向散热器的第一出风缝,第一出风缝内设置若干第一加强杆;包括送风箱,送风箱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上部设置有第一叶轮,第一箱体安装驱动第一叶轮旋转的第一电机,第一箱体下部设置第一进风网孔,第一箱体上部连接有与送风网格架连通的导风管;包括若干换热片,换热片安装于机箱内发热元件一侧、与发热元件接触;换热片内部设置有往复回折的暗道,暗道串联入第一支管路;包括导风筒,导风筒设置于换热片外侧、与换热片一一对应;导风筒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筒体内设置有第一螺旋管,第一螺旋管串联入第二支管路;包括送风筒,送风筒包括第二筒体,第二筒体内设置有第二箱体,第二筒体与第二箱体之间连接有支架;第二箱体下部设置有第二叶轮,第二箱体安装有驱动第二叶轮旋转的第二电机,第二箱体上部设置有第二进风网孔,第二筒体与第二箱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螺旋管,第二螺旋管位于第二进风网孔外侧,第二螺旋管串联入第三支管路;第二筒体上端为进风端,第二筒体下端为出风端,第二筒体出风端均连接送风环;送风环与导风筒一一对应,送风环为空壳结构、固定于导风筒朝向换热片一端;送风环内环侧设置为斜面,该斜面设置朝向换热片的第二出风缝,第二出风缝内设置若干第二加强杆。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为往复回折的管;所述储液箱的出液端位于下端,储液箱的进液端位于上端;所述动力泵设置于储液箱出液端连接的循环管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杆两端与第一出风缝的两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加强杆与第二出风缝的两侧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片为铝片;换热片四角处均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发热元件包括CPU、电源和显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均为金属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筒体出风端与送风环内部连通,送风环的中心线和导风筒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采用密封机箱结构,隔绝内外空气交流,彻底隔绝灰尘;多通道液冷散热,无叶送风,实现发热元件的换热和箱体内部环境降温,保证散热效果,提高计算机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送风网格架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送风网格架的管状结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送风箱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片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送风筒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送风环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送风环单侧截面示意图。图中:1、机箱,2、循环管道,3、动力泵,4、储液箱,5、散热器,6、送风网格架,7、送风箱,8、换热片,9、导风筒,10、送风筒,11、送风环,21、第一支管路,22、第二支管路,23、第三支管路,61、第一出风缝,62、第一加强杆,71、第一箱体,72、第一叶轮,73、第一电机,74、第一进风网孔,75、导风管,81、暗道,82、安装板,91、第一筒体,92、第一螺旋管,101、第二筒体,102、第二箱体,103、支架,104、第二叶轮,105、第二电机,106、第二进风网孔,107、第二螺旋管,111、第二出风缝,112、第二加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阅图1-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包括密闭的机箱1和循环管道2,所述循环管道2串联有动力泵3、储液箱4和散热器5,动力泵3、储液箱5和散热器5均位于机箱1外侧;包括并联的第一支管路21、第二支管路22和第三支管路23,第一支管路21、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包括密闭的机箱和循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串联有动力泵、储液箱和散热器,动力泵、储液箱和散热器均位于机箱外侧;包括并联的第一支管路、第二支管路和第三支管路,第一支管路、第二支管路和第三支管路的两端均串入循环管道,第一支管路、第二支管路和第三支管路均穿过机箱;/n包括送风网格架,送风网格架由管状结构组成,相交的管状结构连通,管状结构截面均为等腰梯形框,等腰梯形框的上底边朝向散热器,管状结构的斜面均设置朝向散热器的第一出风缝,第一出风缝内设置若干第一加强杆;/n包括送风箱,送风箱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上部设置有第一叶轮,第一箱体安装驱动第一叶轮旋转的第一电机,第一箱体下部设置第一进风网孔,第一箱体上部连接有与送风网格架连通的导风管;/n包括若干换热片,换热片安装于机箱内发热元件一侧、与发热元件接触;换热片内部设置有往复回折的暗道,暗道串联入第一支管路;/n包括导风筒,导风筒设置于换热片外侧、与换热片一一对应;导风筒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筒体内设置有第一螺旋管,第一螺旋管串联入第二支管路;/n包括送风筒,送风筒包括第二筒体,第二筒体内设置有第二箱体,第二筒体与第二箱体之间连接有支架;第二箱体下部设置有第二叶轮,第二箱体安装有驱动第二叶轮旋转的第二电机,第二箱体上部设置有第二进风网孔,第二筒体与第二箱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螺旋管,第二螺旋管位于第二进风网孔外侧,第二螺旋管串联入第三支管路;/n第二筒体上端为进风端,第二筒体下端为出风端,第二筒体出风端均连接送风环;送风环与导风筒一一对应,送风环为空壳结构、固定于导风筒朝向换热片一端;送风环内环侧设置为斜面,该斜面设置朝向换热片的第二出风缝,第二出风缝内设置若干第二加强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包括密闭的机箱和循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串联有动力泵、储液箱和散热器,动力泵、储液箱和散热器均位于机箱外侧;包括并联的第一支管路、第二支管路和第三支管路,第一支管路、第二支管路和第三支管路的两端均串入循环管道,第一支管路、第二支管路和第三支管路均穿过机箱;
包括送风网格架,送风网格架由管状结构组成,相交的管状结构连通,管状结构截面均为等腰梯形框,等腰梯形框的上底边朝向散热器,管状结构的斜面均设置朝向散热器的第一出风缝,第一出风缝内设置若干第一加强杆;
包括送风箱,送风箱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上部设置有第一叶轮,第一箱体安装驱动第一叶轮旋转的第一电机,第一箱体下部设置第一进风网孔,第一箱体上部连接有与送风网格架连通的导风管;
包括若干换热片,换热片安装于机箱内发热元件一侧、与发热元件接触;换热片内部设置有往复回折的暗道,暗道串联入第一支管路;
包括导风筒,导风筒设置于换热片外侧、与换热片一一对应;导风筒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筒体内设置有第一螺旋管,第一螺旋管串联入第二支管路;
包括送风筒,送风筒包括第二筒体,第二筒体内设置有第二箱体,第二筒体与第二箱体之间连接有支架;第二箱体下部设置有第二叶轮,第二箱体安装有驱动第二叶轮旋转的第二电机,第二箱体上部设置有第二进风网孔,第二筒体与第二箱体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萌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