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敏专利>正文

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381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包括:若干喷淋组件,每一喷淋组件均包括:喷淋外板;内喷淋管,内喷淋管设于喷淋外板的上端的内侧,喷淋外板的上端的内壁与内喷淋管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内喷淋管的侧壁设有至少一内喷淋孔,内喷淋孔与第一腔体相连通;喷淋内板,喷淋内板设于喷淋外板的下端的内侧,喷淋内板位于内喷淋管的底部,喷淋外板的内侧与喷淋内板的外侧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底部与第二腔体的顶部相连通;挡板,挡板设于内喷淋管的底部与喷淋内板的顶部之间,挡板分别与内喷淋管的底部、喷淋内板的内侧的顶部封堵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和维护保养方便,换热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制冷或采暖和冷却塔的
,尤其涉及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中小型家用、商用空调系统室外机冷凝器多数是铜管---铝片胀管结合的管片式换热器,蒸发器采用管片式换热器、不锈钢板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等,而大型中央空调一般采用壳管式换热器和室外冷却塔结合换热的方式。壳管式换热器中制冷剂与水热交换,水变成冷水或热水,送入室外冷却塔升温或降温至大气环境温度。绝大多数中小型家用、商用空调系统换热器采用管片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制冷模式时在室外环境温度高于35℃时换热效果差,制冷效果差,制热模式时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15℃时严重结霜或结冰,已经不能换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热交换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采用水或乙二醇溶液在不完全封闭的第一腔体内喷淋的方式,水或乙二醇溶液与第一腔体的内壁换热,第一腔体的内壁与大气换热,结构简单、制作和维护保养方便,换热效果更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包括:喷淋热交换机构,所述喷淋热交换机构包括:至少一喷淋组件,每一所述喷淋组件均包括:喷淋外板;内喷淋管,所述内喷淋管设于所述喷淋外板的上端的内侧,所述喷淋外板的上端的内壁与所述内喷淋管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内喷淋管的侧壁设有至少一内喷淋孔,所述内喷淋孔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喷淋内板,所述喷淋内板设于所述喷淋外板的下端的内侧,所述喷淋内板位于所述内喷淋管的底部,所述喷淋外板的内侧与所述喷淋内板的外侧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相连通;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内喷淋管的底部与所述喷淋内板的顶部之间,所述挡板分别与所述内喷淋管的底部、所述喷淋内板的内侧的顶部封堵配合。上述的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呈开放设置。上述的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中,所述喷淋外板与所述喷淋内板之间设有至少一隔条。上述的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中,每一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外喷淋管,所述外喷淋管的侧壁设有若干外喷淋孔,若干所述外喷淋孔分别朝向所述喷淋外板的外侧。上述的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中,每一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设于所述喷淋内板的内侧,所述支撑管位于所述内喷淋管的正下方,所述支撑管的顶部与所述挡板连接。上述的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中,所述喷淋外板、所述喷淋内板、所述内喷淋管和所述支撑管均呈竖直设置。上述的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中,所述喷淋热交换机构还包括:水槽,所述喷淋组件的底部设于所述水槽内,所述喷淋组件的顶部伸出所述水槽。上述的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中,所述喷淋热交换机构还包括:防尘网和隔水网,若干所述喷淋组件均设于所述防尘网与所述隔水网之间。上述的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中,所述喷淋热交换机构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朝向若干所述喷淋组件。上述的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中,还包括:毛细管换热器,所述毛细管换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部均设有第一通口,所述外壳的周壁上设有两第二通口;两内端盖,两所述内端盖分别设于所述外壳内的两端;若干折流板,若干所述折流板均设于两所述内端盖之间,若干所述折流板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一所述折流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一所述第二通口位于一所述内端盖与靠近该一所述内端盖的一所述折流板之间,另一所述第二通口位于另一所述内端盖与靠近另一所述内端盖的一所述折流板之间,该一所述第二通口分别与若干所述内喷淋管相连通,另一所述第二通口与所述水槽连通;若干毛细管,若干所述毛细管均设于所述外壳内,每一所述毛细管依次穿过一所述内端盖、若干所述折流板和另一所述内端盖。上述的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中,所述喷淋热交换机构还包括:补水罐,所述补水罐与所述水槽相连通。上述的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中,另一所述第二通口与所述水槽之间设有水泵。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蒸发式冷凝器、冷却塔换热方法,采用水或乙二醇溶液在不完全封闭的第一腔体内喷淋的方式,水或乙二醇溶液与第一腔体的内壁换热,第一腔体的内壁与大气换热,换热流程短,成本很低,结构简单、制作和维护保养方便,换热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喷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喷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喷淋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图6中C处的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图6中D-D方向的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图6中E-E方向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毛细管换热器在制冷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毛细管换热器在制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毛细管换热器的内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毛细管换热器的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毛细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外壳;2、内端盖;3、折流板;4、毛细管;5、壳体;6、外端盖;7、喷淋组件;8、喷淋热交换机构;10、毛细管换热器;11、第一通口;12、第二通口;13、通孔;14、第一接管;15、第二接管;16、第一安装孔;17、第一安装孔;21、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3、第三空间;24、第四空间;31、第一孔部;32、第二孔部;33、第三孔部;34、第四孔部;35、第五孔部;36、第六孔部;37、第一通孔;38、第二通孔;41、上外端盖;42、下外端盖;43、上内端盖;44、下内端盖;45、上第一通口;46、下第一通口;47、上第二通口;48、下第二通口;51、上第一接管;52、下第一接管;53、上第二接管;54、下第二接管;71、喷淋外板;72、喷淋内板;73、内喷淋管;74、挡板;75、第一腔体;76、第二腔体;77、内喷淋孔;78、外喷淋管;79、隔条;80、外喷淋孔;81、支撑管;82、水槽;83、防尘网;84、隔水网;85、风扇;86、水泵;87、电磁阀;88、补水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的喷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热交换机构,所述喷淋热交换机构包括:至少一喷淋组件,每一所述喷淋组件均包括:/n喷淋外板;/n内喷淋管,所述内喷淋管设于所述喷淋外板的上端的内侧,所述喷淋外板的上端的内壁与所述内喷淋管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内喷淋管的侧壁设有至少一内喷淋孔,所述内喷淋孔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n喷淋内板,所述喷淋内板设于所述喷淋外板的下端的内侧,所述喷淋内板位于所述内喷淋管的底部,所述喷淋外板的内侧与所述喷淋内板的外侧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相连通;/n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内喷淋管的底部与所述喷淋内板的顶部之间,所述挡板分别与所述内喷淋管的底部、所述喷淋内板的内侧的顶部封堵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热交换机构,所述喷淋热交换机构包括:至少一喷淋组件,每一所述喷淋组件均包括:
喷淋外板;
内喷淋管,所述内喷淋管设于所述喷淋外板的上端的内侧,所述喷淋外板的上端的内壁与所述内喷淋管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内喷淋管的侧壁设有至少一内喷淋孔,所述内喷淋孔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
喷淋内板,所述喷淋内板设于所述喷淋外板的下端的内侧,所述喷淋内板位于所述内喷淋管的底部,所述喷淋外板的内侧与所述喷淋内板的外侧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相连通;
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内喷淋管的底部与所述喷淋内板的顶部之间,所述挡板分别与所述内喷淋管的底部、所述喷淋内板的内侧的顶部封堵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呈开放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外板与所述喷淋内板之间设有至少一隔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外喷淋管,所述外喷淋管的侧壁设有若干外喷淋孔,若干所述外喷淋孔分别朝向所述喷淋外板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内喷淋水膜式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设于所述喷淋内板的内侧,所述支撑管位于所述内喷淋管的正下方,所述支撑管的顶部与所述挡板连接;
更优选的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外板、所述喷淋内板、所述内喷淋管和所述支撑管均呈竖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李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