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782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噪结构,包括:基体,基体上设置有多个安装空间;多个第一单元块,多个第一单元块安装于多个安装空间内;多个第二单元块,多个第二单元块安装于多个安装空间内;其中,第一单元块和第二单元块间隔设置,第一单元块包括形成第一蜂窝结构的多个第一芯格单元,第二单元块包括形成第二蜂窝结构的多个第二芯格单元,第一芯格单元的尺寸大于第二芯格单元的尺寸。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蜂窝结构在弯曲时容易产生马鞍形进而会影响噪声处理的问题,以及适应更广泛的噪声频率的降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噪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噪声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噪音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声音,同样也会对与人类共存的自然和动物造成不利影响。噪音一般是物质震动所产生的声音。减少噪音污染成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典型的城市通风系统消声降噪,吹风管道噪声降噪等。传统的降噪一般采用吸声材料,比如玻璃棉、矿棉、微孔砖等进行加工,现有技术有用微孔板消声技术,尤其金属微孔板中有金属蜂窝芯夹层降噪效果理想,不怕水,不怕油,可以以较小的重量代价获得良好的降噪性能,结构稳定,安全可靠。但微孔板与常规金属蜂窝结构制造降噪产品对于弧形,圆形,锥形的形状加工困难,由于受力时金属蜂窝芯各个边之间互相牵制加工成弧,圆形及锥形时形会出现严重的马鞍形,且马鞍形需要反复矫形,加工及其困难,并且金属蜂窝与穿孔板固定连接也是加工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蜂窝结构在弯曲时容易产生马鞍形进而会影响噪声处理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降噪结构,包括:基体,基体上设置有多个安装空间;多个第一单元块,多个第一单元块安装于多个安装空间内;多个第二单元块,多个第二单元块安装于多个安装空间内;其中,第一单元块和第二单元块间隔设置,第一单元块包括形成第一蜂窝结构的多个第一芯格单元,第二单元块包括形成第二蜂窝结构的多个第二芯格单元,第一芯格单元的尺寸大于第二芯格单元的尺寸。进一步地,基体包括筒体,多个第一单元块沿基体的周向布置,多个第二单元块沿基体的周向布置,第一单元块和第二单元块沿基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进一步地,第一单元块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单元块的尺寸;基体包括平面或者曲面。进一步地,第一单元块还包括第一弧形板体和第二弧形板体,第一芯格单元位于第一弧形板体和第二弧形板体之间,第一弧形板体位于第二弧形板体的外侧,第二单元块还包括第三弧形板体和第四弧形板体,第二芯格单元位于第三弧形板体和第四弧形板体之间,第三弧形板体位于第四弧形板体的外侧。进一步地,第一单元块还包括第五弧形板体,第五弧形板体位于第一芯格单元的内部,第五弧形板体与第一弧形板体和第二弧形板体间隔设置,第二单元块还包括第六弧形板体,第六弧形板体位于第二芯格单元的内部,第六弧形板体与第三弧形板体和第四弧形板体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弧形板体、第三弧形板体、第五弧形板体以及第六弧形板体为多孔板,第二弧形板体和第四弧形板体为多孔板或者为实心板。进一步地,多孔板上孔的形状包括十字星形、长方形、圆形以及椭圆形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进一步地,第一单元块和第二单元块的厚度均在10毫米至200毫米之间,第一单元块和第二单元块的上表面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400mm2。进一步地,第一单元块和第二单元块与基体焊接连接或者粘接,第一弧形板体、第二弧形板体以及第五弧形板体均与第一芯格单元粘接连接或钎焊连接,第三弧形板体、第四弧形板体以及第六弧形板体均与第二芯格单元粘接连接或钎焊连接。进一步地,基体包括多个沿筒体的周向延伸的环形金属板和多个沿筒体的轴向延伸的金属板,多个环形金属板间隔设置,多个金属板间隔设置,环形金属板和金属板交叉设置,相邻的两个环形金属板和相邻的两个金属板共同形成安装空间。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基体上设置有多个安装空间,多个第一单元块和多个第二单元块均安装到安装空间内。第一单元块和第二单元块是间隔设置,第一单元块包括形成第一蜂窝结构的多个第一芯格单元,第二单元块包括形成第二蜂窝结构的多个第二芯格单元,第一芯格单元的尺寸大于第二芯格单元的尺寸。通过上述的设置,多个第一单元块和多个第二单元块能够避免过大的弯曲,进而能够降低马鞍形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蜂窝结构在弯曲时容易产生马鞍形进而会影响噪声处理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芯格单元和第二芯格单元的尺寸不同,这样使得第一蜂窝结构和第二蜂窝结构能够针对不同频率和波长的噪声进行降噪,并且能够使得降噪的效果较好。并且上述的结构也能够使得现场的安装与拆卸较为方便,以及适应更广泛的噪声频率的降噪。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降噪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降噪结构的第一单元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第一单元块的透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的降噪结构的第二单元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的第二单元块的透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的降噪结构的基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6的基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2的第一单元块的剖视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4的第二单元块的剖视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基体;11、安装空间;12、金属板;13、环形金属板;20、第一单元块;21、第一芯格单元;22、第一弧形板体;23、第二弧形板体;24、第五弧形板体;25、第一加强结构;30、第二单元块;31、第二芯格单元;32、第三弧形板体;33、第四弧形板体;34、第六弧形板体;35、第二加强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降噪技术一般采多孔吸声材料,无机纤维,有机纤维,泡沫材料,吸声建筑材料,比如玻璃棉、矿棉、微孔砖等进行加工。多孔材料疏松难以固定,且不美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体(10),所述基体(10)上设置有多个安装空间(11);/n多个第一单元块(20),多个所述第一单元块(20)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空间(11)内;/n多个第二单元块(30),多个所述第二单元块(30)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空间(11)内;/n其中,所述第一单元块(20)和所述第二单元块(3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单元块(20)包括形成第一蜂窝结构的多个第一芯格单元(21),所述第二单元块(30)包括形成第二蜂窝结构的多个第二芯格单元(31),所述第一芯格单元(2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芯格单元(31)的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10),所述基体(10)上设置有多个安装空间(11);
多个第一单元块(20),多个所述第一单元块(20)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空间(11)内;
多个第二单元块(30),多个所述第二单元块(30)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空间(11)内;
其中,所述第一单元块(20)和所述第二单元块(3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单元块(20)包括形成第一蜂窝结构的多个第一芯格单元(21),所述第二单元块(30)包括形成第二蜂窝结构的多个第二芯格单元(31),所述第一芯格单元(2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芯格单元(31)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包括筒体,多个所述第一单元块(20)沿所述基体(10)的周向布置,多个所述第二单元块(30)沿所述基体(10)的周向布置,所述第一单元块(20)和所述第二单元块(30)沿所述基体(10)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块(20)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单元块(30)的尺寸,所述基体(10)包括平面或者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块(20)还包括第一弧形板体(22)和第二弧形板体(23),所述第一芯格单元(21)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板体(22)和所述第二弧形板体(23)之间,所述第一弧形板体(22)位于所述第二弧形板体(23)的外侧,所述第二单元块(30)还包括第三弧形板体(32)和第四弧形板体(33),所述第二芯格单元(31)位于所述第三弧形板体(32)和所述第四弧形板体(33)之间,所述第三弧形板体(32)位于所述第四弧形板体(33)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块(20)还包括第五弧形板体(24),所述第五弧形板体(24)位于所述第一芯格单元(21)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刚潘志金崔璐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安达泰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安达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