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清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3466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的清除方法。该混凝土的清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进行预处理,使得所述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和混凝土之间隔开;在所述立柱的预设位置处开洞,并沿着所述立柱的径向进行打孔,其中,所述预设位置位于所述过渡段的下方;在所述孔内塞入化学膨胀剂,使得所述混凝土破碎。上述混凝土的清除方法,施工效率高,且整个施工过程无需风镐破碎等传统工艺,大幅度降低噪音的产生,此外,由于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和混凝土之间隔开,从而可以直接将混凝土取出,避免大规模出现扬尘污染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的清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开发
,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的清除方法。
技术介绍
上下同步逆作施工或当界面层施工荷载过大时,竖向支承体系通常采用大承载力的钢管混凝土立柱和钻孔灌注桩相结合的方式。此时,上部主体结构立柱若采用方钢管柱,需要在截面层以下设置立柱转换节点作为方钢管柱与钢管的过渡段。由于钢管立柱过渡段范围内为填充密实的高强度混凝土,因此过渡段开十字槽焊接施工前必须将管内高强混凝土凿除。常规的凿除施工工艺为人工风镐凿除,该种工艺存在如下问题:1)凿除施工效率低:这是由于钢管内通常混凝土抗压强度很高,风镐凿除效率过低,一般情况下单个工人一天仅能凿除一根过渡段范围内的混凝土;2)扬尘威胁施工人员健康:高标号混凝土凿除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扬尘,过量的扬尘是尘肺病的诱因;3)噪音污染:风镐凿除施工产生长时间噪音污染,影响周边居民正常作息,延缓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噪音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凝土的清除方法。一种混凝土的清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进行预处理,使得所述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和混凝土之间隔开;在所述立柱的预设位置处开洞,并沿着所述立柱的径向进行打孔,其中,所述预设位置位于所述过渡段的下方;在所述孔内塞入化学膨胀剂,使得所述混凝土破碎。上述混凝土的清除方法,通过对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进行预处理,使得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和混凝土之间隔开,隔离立柱内壁与混凝土的接触,减小两者之间的界面摩擦力及化学力,从而便于后续混凝土的清除,接着,在立柱的预设位置处开洞,并沿着立柱的径向进行打孔,并在孔内塞入化学膨胀剂,使得混凝土破碎,进而将混凝土取出,施工效率高,且整个施工过程无需风镐破碎等传统工艺,大幅度降低噪音的产生,此外,由于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和混凝土之间隔开,从而可以直接将混凝土取出,避免大规模出现扬尘污染的情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对所述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进行物理隔离处理;对所述立柱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所述混凝土初凝前,在所述混凝土中埋入钢材,且所述钢材外漏于所述立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进行物理隔离处理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设置金属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过渡段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从所述第一部的边缘延伸出来而形成,且所述第二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部往远离所述立柱的中心点方向外翻,以致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立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进行物理隔离处理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涂抹润滑剂,形成润滑层;在所述润滑层上贴膜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混凝土中埋入钢材的步骤中:所述钢材埋入初凝前的所述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小于预定值,所述预定值为40-60c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材为钢筋,且所述钢材的直径为10-3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材外漏于所述立柱的长度大于等于50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沿着所述立柱的径向进行打孔的步骤中,所述孔的深度等于所述立柱的半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位置与所述过渡段的下边缘之间的距离为3-5cm。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对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设置金属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金属层与立柱的剖视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埋入钢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中立柱的预设位置开洞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实施例主要对既有建筑逆作法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的钢管混凝土柱转换节点范围内高强混凝土如何快速清除进行描述,以达到加快施工效率、减小扬尘、噪音污染的目的。第一实施例的混凝土的清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对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进行预处理,使得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和混凝土之间隔开。具体的,立柱为钢管混凝土柱,由钢管立柱内浇筑混凝土柱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对对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S12:对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进行物理隔离处理。从而隔离管内壁与高标号混凝土的接触,减小两者之间的界面摩擦力及化学力,以便后续混凝土的取出,提高施工效率。具体地,在立柱200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设置金属层100,如图1所示。其中,该金属层可以为镀锌铁皮,需要说明的是,金属层也可以为铝板等。进一步的,为了减少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与金属层之间的摩擦,可以在两者之间涂抹润滑剂,该润滑剂可以为黄油、硅脂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并不做限定。其中,金属层100的厚度可以为0.6mm。请再结合参考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金属层100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110,第一部与过渡段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也就是说,第一部与过渡段的内表面贴合。第二部110从第一部的边缘延伸出来而形成,且第二部1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部110往远离立柱200的中心点的方向外翻,以致第二部110余立柱20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换而言之,第二部110从第一部的局部边缘延伸出来形成,且第二部110可以沿着立柱200的径向均匀分布。金属100采用这种方式设置,使得金属层100在立柱200的顶端形成挂耳结构,即金属层100挂在立柱200的顶端,便于后续对金属层100的拆除。也就是说,只需要通过吊装第二部110,即可取出金属层100,施工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110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沿着立柱200的径向分布。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金属层100与过渡段的内表面接触区域的高度为后续过渡槽开槽,进行焊接等操作所需的槽的深度。S14:对立柱进行混凝土浇筑。具体的,在立柱200内浇筑高强度混凝土,需要说明的是,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以及所选择的混凝土在此并不做限定,满足施工需求即可。S16: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中埋入钢材,且钢材外漏于立柱。具体的,在步骤S14中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中埋入钢材300,如图3所示。此外,钢材300外漏于立柱200,即钢材300部分埋入混凝土中,剩下部分未埋入混凝土中,且位于立柱200的顶端的上方。通过钢材的埋入,可作为后续拔出立柱200内的混凝土的吊钩,从而在后续混凝土膨胀破碎后,无需待立柱内混凝土破碎后再行清除,因此,施工过程也不会大规模出现扬尘污染,利于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在一实施例中,钢材300为钢筋,钢筋的直径为10-30mm。在本实施例中,钢筋的直径为20mm。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钢材300也可以为钢管等。为了保证后续能够将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的清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对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进行预处理,使得所述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和混凝土之间隔开;/n在所述立柱的预设位置处开洞,并沿着所述立柱的径向进行打孔,其中,所述预设位置位于所述过渡段的下方;/n在所述孔内塞入化学膨胀剂,使得所述混凝土破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的清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进行预处理,使得所述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和混凝土之间隔开;
在所述立柱的预设位置处开洞,并沿着所述立柱的径向进行打孔,其中,所述预设位置位于所述过渡段的下方;
在所述孔内塞入化学膨胀剂,使得所述混凝土破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的清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进行物理隔离处理;
对所述立柱进行混凝土浇筑;
在所述混凝土初凝前,在所述混凝土中埋入钢材,且所述钢材外漏于所述立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的清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进行物理隔离处理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立柱的过渡段的内表面设置金属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的清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过渡段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从所述第一部的边缘延伸出来而形成,且所述第二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部往远离所述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亚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