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基施工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桩基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桥梁桩基位于桥梁结构的底部,桥梁桩基与地基接触,是桥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桩基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需要借助桩基施工平台。桩基施工平台上设置有施工操作孔,用于穿设导管管段,导管管段的外壁上焊接有钢圈,导管管段穿过施工操作孔后,钢圈卡设在施工操作孔上,从而起到支撑限位导管管段的作用,令导管管段悬空。当需要拆卸导管管段时,采用吊装设备吊起导管管段即可。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导管管段的外径有多种,因此导管管段的外壁与施工操作孔的内径不一定抵接,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导管管段会产生晃动的情况,降低施工的精准度;并且,导管管段和施工操作孔之间会产生摩擦磨损,影响桩基施工平台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基施工平台,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施工过程中的导管管段会产生晃动的情况,降低施工的精准度,并且导管管段和施工操作孔之间会产生摩擦磨损,影响桩基施工平台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基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底架(1)、作业平台(2)以及限位支撑组件(3);所述作业平台(2)架设在所述平台底架(1)的顶部;/n所述作业平台(2)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第一承重部(4)和第二承重部(5);所述第一承重部(4)和所述第二承重部(5)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板(6)和第二支撑板(7);所述第一支撑板(6)和所述第二支撑板(7)分别与所述第一承重部(4)和所述第二承重部(5)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6)和所述第二支撑板(7)分别能够转动并固定在第一阻挡位置和第二阻挡位置;所述第一支撑板(6)和所述第二支撑板(7)上均设置有呈半圆形的缺口(9),且两个所述缺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底架(1)、作业平台(2)以及限位支撑组件(3);所述作业平台(2)架设在所述平台底架(1)的顶部;
所述作业平台(2)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第一承重部(4)和第二承重部(5);所述第一承重部(4)和所述第二承重部(5)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板(6)和第二支撑板(7);所述第一支撑板(6)和所述第二支撑板(7)分别与所述第一承重部(4)和所述第二承重部(5)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6)和所述第二支撑板(7)分别能够转动并固定在第一阻挡位置和第二阻挡位置;所述第一支撑板(6)和所述第二支撑板(7)上均设置有呈半圆形的缺口(9),且两个所述缺口(9)处分别设置有限位凸台(8),当所述第一支撑板(6)和所述第二支撑板(7)分别位于第一阻挡位置和第二阻挡位置时,两个所述缺口(9)形成用于穿设导管管段的操作孔(11),所述缺口(9)和所述限位凸台(8)形成用于承托钢圈的支撑部(10);所述操作孔(11)与所述平台底架(1)的中部空间连通;
所述限位支撑组件(3)用于架设在所述操作孔(11)上方;所述限位支撑组件(3)包括呈半环形的第一固定环(12)、第二固定环(13)、两个螺杆(14)以及分别与两个所述螺杆(14)相配合的两个螺母(15);所述第一固定环(12)和所述第二固定环(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耳(16),四个所述连接耳(16)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螺杆(14)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限位支撑组件(3)还包括两个防滑块(17);所述第一固定环(12)和所述第二固定环(1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沿半环形内部至外部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固定环(12)和所述第二固定环(13);两个所述防滑块(17)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防滑块(17)靠近半环形内部的一端设置有防滑部(18),另一端设置有导向部(19);当所述螺杆(14)旋入对应的两个所述螺纹孔,且令所述第一固定环(12)和所述第二固定环(13)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时,所述螺杆(14)的尾部能够与所述导向部(19)抵接配合,推动所述防滑块(17),以令所述防滑块(17)沿所述通孔的贯穿方向逐渐朝所述操作孔(11)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固定环(12)和所述第二固定环(13)靠近所述操作孔(11)的一面分别设置有限位凹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坤,吕正兴,李鑫,李志祥,黄永佳,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