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行式管廊衬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335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1
一种穿行式管廊衬砌系统,包括模板系统、拖行转运系统、顶部行车系统;模板系统包括仓内模板和仓外模板,仓内模板包括顶模、上边模、下边模,管廊两侧的仓外模板与管廊两边墙的边模固定连接,邻仓对应的边模之间固定连接,顶模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上边模铰接,顶模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上边模通过液压丝杆定位,上、下边模铰接,下边模通过撑地丝杆定位,管廊两侧的仓外模板之间固定定位;拖行转运系统包括驱动行走机构、平移机构、升降机构、收放模板机构、对位报警机构、中部钢轨转运机构;顶部行车系统主要有驱动行走系统、龙门架、行车葫芦。采用该衬砌系统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衬砌质量,而且等强等待时间短、施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行式管廊衬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施工设备
,特别涉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衬砌施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穿行式管廊衬砌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就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管廊的混凝土衬砌施工,因其形状为方形平顶结构,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后必须等待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5%左右以后方可脱开模板,即大概需要7天左右,如果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时节,需要的时间会更长,所以在衬砌时对施工效率和成本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绝大部分管廊混凝土衬砌施工采用的是传统方式进行,管廊混凝土衬砌施工传统的方式主要包括木模/简易钢模+脚手架支撑方式和单个二衬台车的形式。木模/简易钢模+脚手架支撑的衬砌方式,存在混凝土衬砌精度和施工质量差、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施工效率低等问题,现场随时需要配备大吨位吊车;如采用单个二衬台车的衬砌方案,衬砌等强周期长、施工效率低、设备投入成本高。因此亟需采用自成支撑体系的模板进行衬砌,并配合一组设备,对模板的立模、脱模及转运进行辅助,同时节省人力及人工,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穿行式管廊衬砌系统,其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衬砌质量,而且能够解决等强等待时间长、施工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降低整体施工成本。r>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行式管廊衬砌系统,该衬砌系统包括模板系统、拖行转运系统、顶部行车系统。模板系统包括仓内模板和仓外模板,仓内模板沿管廊长度方向设置,共有至少2套或者3套,采用三套时,分为模板一、模板二和模板三,模板三为刚完成衬砌状态,模板二为等强状态,模板一为等待脱模状态;每个仓每套仓内模板分别由顶模、上边模、下边模组成,管廊两侧的仓外模板和与之对应的管廊两边墙的上边模、下边模固定连接,邻仓对应的上边模之间、下边模之间固定连接,每个仓内的顶模的两端分别与其左右两侧的上边模通过销轴铰接,顶模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上边模通过液压丝杆固定定位,上边模和下边模通过销轴铰接,下边模通过撑地丝杆固定定位在管廊的底板上,管廊两侧的仓外模板的上部之间固定定位。所述的拖行转运系统包括驱动行走机构、平移机构、升降机构、收放模板机构、对位报警机构、中部钢轨转运机构,驱动行走机构设置在平移机构下部;平移机构包括平移梁和平移油缸,平移梁包括上平移梁、下平移梁两层,平移梁前后各一组;升降机构设置在平移机构上,包括举升油缸、导向座和导向套,导向座上设置有导向套,举升油缸设置在导向套内;收放模板机构设置在导向套上端,包括边模油缸和主梁;主梁的端头配装有对位报警装置;中部钢轨转运机构设置在平移机构上。所述的顶部行车系统有驱动行走系统、龙门架、行车葫芦、拉索、葫芦行走主梁、轨道支撑系统,管廊顶部沿管廊延伸方向平行铺设两根轨道,轨道设置在轨道支撑系统上,驱动行走系统设置在管廊顶部,驱动行走系统的行走轮设置在轨道上,龙门架设置在驱动行走系统上,龙门架上设置有一根葫芦行走主梁,拉索连接龙门架和葫芦行走主梁,葫芦行走主梁两端各设置一个行车葫芦。所述模板系统施工长度根据实际的工况进行定制,主要取决于施工缝的划分,每一段模板又可根据转弯等因素分为若干小段,若干小段可取1~10米长度。所述的上边模为“L”型模板,顶模为承插式可拆卸模板,下边模、仓外模板为平面模板,仓外模板与上边模“L”型的长边、下边模竖直平行设置。所述的管廊两侧的仓外模板的上部之间通过对拉螺纹钢固定定位,对拉螺纹钢与顶模平行设置、并位于顶模的上方,对拉螺纹钢为多个,且沿管廊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并列排布。所述的管廊两侧的仓外模板与管廊两边墙的上边模、下边模通过对拉杆进行固定连接,邻仓对应的上边模之间、下边模之间通过对拉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的对拉杆为多个,均匀间隔、并列、对称排布。所述的驱动行走机构包括底梁、电机减速机、链轮、链条以及行走轮,行走轮前后左右对称设有4个,驱动行走机构由线控或遥控手柄控制。所述的升降机构前后左右对称设置有4套,举升油缸对称设置有4支。所述的收放模板机构对称设置在两个沿管廊横向方向布置的导向套的外侧或内侧。所述的收放模板机构前后左右各对称设置1套,共4套;所述的边模油缸前后左右各对称设置1件,共4件。所述的中部钢轨转运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链轮、链条、行走轮,行走轮前后左右对称设有4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等强等待时间长、施工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2、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衬砌质量(尺寸、精度、外观、质量)。3、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的问题。4、采用本专利技术不需要随时配备大吨位吊车等机械设备。5、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降低整体施工成本。6、本专利技术的模板运输施工方便且模板周转次数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模板系统立模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拖行转运系统的结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拖行转运系统的结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顶部行车系统使用状态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顶部行车系统的结构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仓内模板通过拖行转运系统辅助脱模的脱模状态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脱模后的仓内模板通过拖行转运系统穿过正在等强的模板进入下一衬砌环节的穿行状态图。图中附图标记:1-仓外模板、2-顶模、3-上边模、4-下边模、5-液压丝杆、6-对拉螺纹钢、7-对拉杆、8-驱动行走机构、9-平移机构、10-升降机构、11-收放模板机构、12-对位报警机构、13-中部钢轨转运机构、14-驱动行走系统、15-龙门架、16-行车葫芦、17-拉索、18-葫芦行走主梁、19-轨道支撑系统、20-撑地丝杆。9.1-上平移梁、9.2-下平移梁、9.3-平移油缸。10.1-举升油缸、10.2-导向座、10.3-导向套。11.1-边模油缸、11.2-主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见图1-图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行式管廊衬砌系统,该衬砌系统主要包括模板系统、拖行转运系统、顶部行车系统。所述的模板系统施工长度可根据实际的工况进行定制,主要取决于施工缝的划分,每一段模板又可根据转弯等因素分为若干小段,若干小段可取1~10米长度。模板系统包括仓内模板和仓外模板1,本实施例的管廊分为3个仓,每个仓内的仓内模板沿管廊长度方向设置,共有至少2套或者是3套,本实施例为3套,为模板一、模板二和模板三,模板按序依次进入施工现场,按衬砌前进方向来看,模板三在最前方,为刚完成衬砌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行式管廊衬砌系统,其特征是:该衬砌系统包括模板系统、拖行转运系统、顶部行车系统;模板系统包括仓内模板和仓外模板(1),仓内模板沿管廊长度方向设置,共有至少2套或者3套,采用三套时,分为模板一、模板二和模板三,模板三为刚完成衬砌状态,模板二为等强状态,模板一为等待脱模状态,每个仓每套仓内模板分别由顶模(2)、上边模(3)、下边模(4)组成,管廊两侧的仓外模板(1)和与之对应的管廊两边墙的上边模(3)、下边模(4)固定连接,邻仓对应的上边模(3)之间、下边模(4)之间固定连接,每个仓内的顶模(2)的两端分别与其左右两侧的上边模(3)通过销轴铰接,顶模(2)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上边模(3)通过液压丝杆(5)固定定位,上边模(3)和下边模(4)通过销轴铰接,下边模(4)通过撑地丝杆(20)固定定位在管廊的底板上,管廊两侧的仓外模板(1)的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的拖行转运系统包括驱动行走机构(8)、平移机构(9)、升降机构(10)、收放模板机构(11)、对位报警机构(12)、中部钢轨转运机构(13),驱动行走机构(8)设置在平移机构(9)下部,平移机构(9)包括平移梁、平移油缸(9.3),平移梁包括上平移梁(9.1)、下平移梁(9.2),平移梁前后各一组,升降机构(10)设置在平移机构(9)上,包括举升油缸(10.1)、导向座(10.2)和导向套(10.3),导向座(10.2)上设置有导向套(10.3),举升油缸(10.1)设置在导向套(10.1)内,收放模板机构(11)设置在导向套(10.3)上端,包括边模油缸(11.1)和主梁(11.2),主梁(11.2)的端头配装有对位报警装置(12),中部钢轨转运机构(13)设置在平移机构(9)上;所述的顶部行车系统有驱动行走系统(14)、龙门架(15)、行车葫芦(16)、拉索(17)、葫芦行走主梁(18)、轨道支撑系统(19),管廊顶部沿管廊延伸方向平行铺设两根轨道,轨道设置在轨道支撑系统(19)上,驱动行走系统(14)设置在管廊顶部,驱动行走系统(14)的行走轮设置在轨道上,龙门架(15)设置在驱动行走系统(14)上,龙门架(15)上设置有一根葫芦行走主梁(18),拉索(17)连接龙门架(15)和葫芦行走主梁(18),葫芦行走主梁(18)两端各设置一个行车葫芦(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行式管廊衬砌系统,其特征是:该衬砌系统包括模板系统、拖行转运系统、顶部行车系统;模板系统包括仓内模板和仓外模板(1),仓内模板沿管廊长度方向设置,共有至少2套或者3套,采用三套时,分为模板一、模板二和模板三,模板三为刚完成衬砌状态,模板二为等强状态,模板一为等待脱模状态,每个仓每套仓内模板分别由顶模(2)、上边模(3)、下边模(4)组成,管廊两侧的仓外模板(1)和与之对应的管廊两边墙的上边模(3)、下边模(4)固定连接,邻仓对应的上边模(3)之间、下边模(4)之间固定连接,每个仓内的顶模(2)的两端分别与其左右两侧的上边模(3)通过销轴铰接,顶模(2)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上边模(3)通过液压丝杆(5)固定定位,上边模(3)和下边模(4)通过销轴铰接,下边模(4)通过撑地丝杆(20)固定定位在管廊的底板上,管廊两侧的仓外模板(1)的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的拖行转运系统包括驱动行走机构(8)、平移机构(9)、升降机构(10)、收放模板机构(11)、对位报警机构(12)、中部钢轨转运机构(13),驱动行走机构(8)设置在平移机构(9)下部,平移机构(9)包括平移梁、平移油缸(9.3),平移梁包括上平移梁(9.1)、下平移梁(9.2),平移梁前后各一组,升降机构(10)设置在平移机构(9)上,包括举升油缸(10.1)、导向座(10.2)和导向套(10.3),导向座(10.2)上设置有导向套(10.3),举升油缸(10.1)设置在导向套(10.1)内,收放模板机构(11)设置在导向套(10.3)上端,包括边模油缸(11.1)和主梁(11.2),主梁(11.2)的端头配装有对位报警装置(12),中部钢轨转运机构(13)设置在平移机构(9)上;所述的顶部行车系统有驱动行走系统(14)、龙门架(15)、行车葫芦(16)、拉索(17)、葫芦行走主梁(18)、轨道支撑系统(19),管廊顶部沿管廊延伸方向平行铺设两根轨道,轨道设置在轨道支撑系统(19)上,驱动行走系统(14)设置在管廊顶部,驱动行走系统(14)的行走轮设置在轨道上,龙门架(15)设置在驱动行走系统(14)上,龙门架(15)上设置有一根葫芦行走主梁(18),拉索(17)连接龙门架(15)和葫芦行走主梁(18),葫芦行走主梁(18)两端各设置一个行车葫芦(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伟黑旭豪曹宇飞向建魏平唐子龙吕明星侯和平沈榆岚王韬刘柯刘国强伍易龙赵明明蒋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