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33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包括防护钢管壳和电缆本体,防护钢管壳的内部设置有电缆本体,连接小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衔接件,衔接小块安装在连接小板的一侧,弹力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衔接小块的内部,底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分隔板,分隔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定位凸条固定安装在顶板的下表面,定位凸条与定位槽卡合连接,通过将电缆放置在分隔板的两侧后,通过定位凸条与定位槽的连接,使顶板安装在分隔板的上端,进而对电缆的四周进行防护,抵御外界重压和基础沉降所引起的破坏,也可通过弹力条对防护钢管壳的放置角度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为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
技术介绍
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电缆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铝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现市面上的电缆大多数具有防护性较差、防护外壳利用率较低以及安装不便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现有装置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防护性较差、防护外壳利用率较低以及安装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包括防护钢管壳和电缆本体,防护钢管壳的内部设置有电缆本体,所述防护钢管壳包括连接侧板、底板、顶板和U形夹条,连接侧板安装在底板的两侧,顶板设置在连接侧板的一侧,U形夹条活动安装在顶板的上表面,所述电缆本体包括无卤低烟阻燃套、绝缘套和半导体组件,无卤低烟阻燃套设置在绝缘套的外侧,绝缘套的内部设置有半导体组件。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侧板包括连接小板、衔接件和连接槽,连接小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衔接件,连接小板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进一步地,所述衔接件包括衔接小块和弹力条,衔接小块安装在连接小板的一侧,弹力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衔接小块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分隔板和定位槽,底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分隔板,分隔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包括通槽、滑槽和定位凸条,顶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槽,滑槽开设在顶板的上表面,通槽和滑槽相连通,定位凸条固定安装在顶板的下表面,定位凸条与定位槽卡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通槽包括固定滑杆、套块和滑条,固定滑杆设置在通槽的内部,套块活动套设在固定滑杆的表面,滑条固定安装在套块的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套块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弹力块,套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套块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弹力块,弹力块与连接槽连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套设在固定滑杆上。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组件包括内护套皮和填充层,半导体组件的外侧设置有内护套皮,内护套皮和绝缘套之间设置有填充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连接小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衔接件,衔接小块安装在连接小板的一侧,弹力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衔接小块的内部,底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分隔板,分隔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定位凸条固定安装在顶板的下表面,定位凸条与定位槽卡合连接,通过将电缆放置在分隔板的两侧后,通过定位凸条与定位槽的连接,使顶板安装在分隔板的上端,进而对电缆的四周进行防护,抵御外界重压和基础沉降所引起的破坏,也可通过弹力条对防护钢管壳的放置角度进行调整。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顶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槽,滑槽开设在顶板的上表面,通槽和滑槽相连通,固定滑杆设置在通槽的内部,套块活动套设在固定滑杆的表面,滑条固定安装在套块的表面上,套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套块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弹力块,弹力块与连接槽连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套设在固定滑杆上,未安装顶板时,两侧滑条卡合在U形夹条的内部,当定位凸条与定位槽连接过后,拆除U形夹条,利用弹簧的收缩性,第一弹簧得到释放,原本收缩在通槽内部的弹力块与连接槽连接,连接侧板对顶板进行固定,进而便于防护钢管壳的安装,后续可通过拉动滑条使弹力块脱离连接槽,便于拆卸维护,可进行多次使用,节省成本。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U形夹条活动安装在顶板的上表面,顶板和连接小板以及底板对应安装,进而便于后续对防护钢管壳的放置角度进行调整,通过U形夹条对滑条收缩,便于一长条顶板安装在分隔板的上端,无需单个逐一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护钢管壳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衔接件结构平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顶板结构平面图;图7为本技术的半导体组件结构平面图。图中:1、防护钢管壳;11、连接侧板;111、连接小板;112、衔接件;1121、衔接小块;1122、弹力条;113、连接槽;12、底板;121、分隔板;122、定位槽;13、顶板;131、通槽;1311、固定滑杆;1312、套块;13121、第一弹簧;13122、第二弹簧;13123、弹力块;1313、滑条;132、滑槽;133、定位凸条;14、U形夹条;2、电缆本体;21、无卤低烟阻燃套;22、绝缘套;23、半导体组件;231、内护套皮;232、填充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和7,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包括防护钢管壳1和电缆本体2,防护钢管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缆本体2,防护钢管壳1包括连接侧板11、底板12、顶板13和U形夹条14,连接侧板11安装在底板12的两侧,顶板13设置在连接侧板11的一侧,U形夹条14活动安装在顶板13的上表面,电缆本体2包括无卤低烟阻燃套21、绝缘套22和半导体组件23,无卤低烟阻燃套21设置在绝缘套22的外侧,绝缘套22的内部设置有半导体组件23,顶板13和连接小板111以及底板12对应安装,进而便于后续对防护钢管壳1的放置角度进行调整,通过U形夹条14对滑条1313收缩,便于一长条顶板13安装在分隔板121的上端,无需单个逐一安装。请参阅图2-5,连接侧板11包括连接小板111、衔接件112和连接槽113,连接小板111的两侧均设置有衔接件112,连接小板111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13,衔接件112包括衔接小块1121和弹力条1122,衔接小块1121安装在连接小板111的一侧,弹力条112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衔接小块1121的内部,底板12包括分隔板121和定位槽122,底板1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分隔板121,分隔板121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122。请参阅图6和7,顶板13包括通槽131、滑槽132和定位凸条133,顶板13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槽131,滑槽132开设在顶板13的上表面,通槽131和滑槽132相连通,定位凸条133固定安装在顶板13的下表面,定位凸条133与定位槽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包括防护钢管壳(1)和电缆本体(2),防护钢管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缆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钢管壳(1)包括连接侧板(11)、底板(12)、顶板(13)和U形夹条(14),连接侧板(11)安装在底板(12)的两侧,顶板(13)设置在连接侧板(11)的一侧,U形夹条(14)活动安装在顶板(13)的上表面;/n所述电缆本体(2)包括无卤低烟阻燃套(21)、绝缘套(22)和半导体组件(23),无卤低烟阻燃套(21)设置在绝缘套(22)的外侧,绝缘套(22)的内部设置有半导体组件(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包括防护钢管壳(1)和电缆本体(2),防护钢管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缆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钢管壳(1)包括连接侧板(11)、底板(12)、顶板(13)和U形夹条(14),连接侧板(11)安装在底板(12)的两侧,顶板(13)设置在连接侧板(11)的一侧,U形夹条(14)活动安装在顶板(13)的上表面;
所述电缆本体(2)包括无卤低烟阻燃套(21)、绝缘套(22)和半导体组件(23),无卤低烟阻燃套(21)设置在绝缘套(22)的外侧,绝缘套(22)的内部设置有半导体组件(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板(11)包括连接小板(111)、衔接件(112)和连接槽(113),连接小板(111)的两侧均设置有衔接件(112),连接小板(111)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件(112)包括衔接小块(1121)和弹力条(1122),衔接小块(1121)安装在连接小板(111)的一侧,弹力条(112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衔接小块(112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包括分隔板(121)和定位槽(122),底板(1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分隔板(121),分隔板(121)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1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烟无卤耐火电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福勇张鑫刘刚刘为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江鸽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