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藻浮选与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265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蓝藻浮选与脱水装置,它包括顺序设有浮选装置、叠螺机和工作移送平台,所述浮选装置包括设于壳体内下部的浮选槽和溶气罐,浮选槽内设有穿孔布水管,浮选槽上部对称设有缓冲散水器,缓冲散水器之间设有对称的释压装置,设于壳体内顶部的刮渣机,刮渣机下部一侧安装有浮渣槽,浮渣槽通过管道连接有集渣槽,集渣槽通过管道与叠螺机进料口相连,叠螺机出料口的正下方设有藻泥池,工作移送平台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布料槽、初级压榨区、缓存区、超高压压榨脱水区和藻泥出料区,藻泥出料区的出料侧依次设有泥布分离装置、滤布清洗装置和热风烘干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浮选处理和多级压榨,来实现蓝藻的无害化处理和高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藻浮选与脱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蓝藻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蓝藻浮选与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水体中的C、N、P等营养元素不断富集,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现象,淡水藻类中又以蓝藻水华发生的范围最广。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自养生物,利用水作为电子供体,利用太阳光能将CO2还原成有机碳化合物,同时释放出自由氧;蓝藻水华多发生在6-9月,藻体漂浮与水面形成翠绿色的水体或薄层,严重破坏水体景观,并散发恶臭气味。蓝藻大量繁殖并消耗水中溶解氧,导致其他水生动植物死亡,降低水体生物多样性,还会产生藻毒素,直接威胁人类及其他动物的生存。目前应对大规模蓝藻暴发的方法主要还是对蓝藻进行打捞,同时蓝藻具有丰富的潜在资源,其内含大量的N、P等营养元素和藻蓝蛋白等可利用物质,可作为一种生物质资源。然而受当前技术水平和经济成本等因素的制约,我国湖面打捞的蓝藻大多经藻水分离形成含水率相对较高的藻饼,然后外运后进行焚烧或简单填埋,并未进行大规模资源化利用。同时要想使蓝藻资源化,深度脱水与减量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由于蓝藻藻泥的有机质含量高达80-90%,细胞外的荚膜呈凝胶状,严重影响深度脱水效率,现行工艺中为了达到深度脱水,需添加大量絮凝剂和助凝剂,不仅丧失了蓝藻泥的资源化潜质,深度脱水中的浓缩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导致浓缩液处理成本极高。综上所述,急需一种处理费用低,蓝藻藻泥脱水深度干化的处理装置,是当前实现蓝藻无害化、减量化和高附加值资源化所亟待解决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r>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费用低,做到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和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的蓝藻浮选与脱水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蓝藻浮选与脱水装置,它包括浮选装置、叠螺机和工作移送平台,所述叠螺机设置在浮选装置和工作移送平台之间,所述浮选装置包括壳体和溶气罐,所述壳体内的下部设有浮选槽,所述浮选槽内设有呈环形辐射状的穿孔布水管,所述浮选槽上部对称设有缓冲散水器,所述缓冲散水器之间设有对称的释压装置,所述释压装置的进口连接有溶气水支管,所述溶气水支管上连通有橡胶管,所述溶气罐进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纳米气泡泵,所述溶气罐出口连接的水管与溶气水支管活动连接,所述壳体内的顶部设有刮渣机,所述刮渣机下部一侧安装有浮渣槽,所述浮渣槽通过管道连接有集渣槽,所述集渣槽通过管道与叠螺机进料口相连,所述叠螺机出料口的正下方设有藻泥池,所述藻泥池的出口通过螺杆泵与藻泥管道预破壁装置的进口相连,所述工作移送平台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布料槽、初级压榨区、缓存区、超高压压榨脱水区和藻泥出料区,所述布料槽正上方设有第一滤布卷筒,所述藻泥管道预破壁装置通过设有藻泥定量阀的布泥软管与第一滤布卷筒相接,所述布料槽内侧设有排水栅,所述布料槽通过工作移送平台按顺序移送至初级压榨区、缓存区、超高压压榨脱水区和藻泥出料区内,所述初级压榨区正上方设有液压装置,所述超高压压榨脱水区正上方设有超高压液压装置,所述藻泥出料区的侧壁上设有活动窗口,朝向活动窗口一侧依次设有泥布分离装置、滤布清洗装置和热风烘干装置,所述泥布分离装置的正下方设有集泥斗。本装置的缓冲散水器为重复变径的喇叭状结构。本装置的穿孔布水管上连接有装天然高分子基絮凝剂的储罐。本装置的藻泥管道预破壁装置为圆形密封金属筒体,该藻泥管道预破壁装置内部依次设有圆形的压榨锤、腔形的导泥槽和锥形的变向板。本装置的第一滤布卷筒与设有藻泥定量阀的布泥软管同时同向进行前后移动。本装置的布料槽为方形立式金属筒体,其中布料槽两侧为活动侧壁。本装置的布料槽底部设有用于电机驱动的滑轮,滑轮装设于所述工作移送平台上与之相配合的滑轨内。本装置的泥布分离装置包括两组上下导筒,一组上下导筒将藻泥出料区内的滤布导入滤布清洗装置内,另一组上下导筒将清洗后的滤布导入热风烘干装置内。本装置的滤布清洗装置内的底部对着滤布设有清洗泵。本装置的热风烘干装置内设有第二滤布卷筒,该热风烘干装置内的底部对着第二滤布卷筒设有加热烘干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1)本专利技术采用浮选装置将打捞的藻水经浮选处理,形成致密的浮渣层,该浮选装置为竖流式气浮,经加絮凝剂的原水从穿孔布水管流出至缓冲散水器处,原水经缓冲散水器减压后平稳慢速上升,原水中的藻絮与纳米气泡泵所产生的微纳米气泡互相碰撞后,可在水中停留较长时间,从而提高藻渣与水体分离效果;(2)本专利技术中海藻的薄层布料形成、初次压榨、缓存、二次超高压压榨和出料均在同一布料槽内进行,而布料槽底部通过滑轮安装在工作移送平台的滑轨内,依次按顺序的将完成工序的布料槽平移至每个工作区内,最终完成出料后的布料槽在平移至第一滤布卷筒正下方,周而复始,这样具有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且无需使用行车转送布料槽的优点;(3)本专利技术中具有初级压榨区和超高压压榨脱水区,使得藻泥在两次压榨的过程中不再添加辅助药剂,经压榨后的藻泥含水率低,不破坏藻泥的成份结构,使藻泥得到最大的资源化利用,而且经压榨后的排出液污染程度小,处理费用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叠螺机;2、藻泥池;3、螺杆泵;4、藻泥管道预破壁装置;5、藻泥定量阀;6、第一滤布卷筒;7、第二滤布卷筒;8、布料槽;9、工作移送平台;10、液压装置;11、初级压榨区;12、缓存区;13、超高压液压装置;14、超高压压榨脱水区;15、藻泥出料区;16、泥布分离装置;17、滤布清洗装置;18、清洗泵;19、热风烘干装置;20、加热烘干机;21、排水栅;22、集泥斗;23、缓冲散水器;24、释压装置;25、刮渣机;26、浮渣槽;27、集渣槽;28、纳米气泡泵;29、溶气罐;30、穿孔布水管;31、溶气水支管;32、橡胶管;33、浮选装置;34、壳体;35、浮选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它包括竖流式气浮的浮选装置33、叠螺机1和工作移送平台9,叠螺机1设置在浮选装置33和工作移送平台9之间,该浮选装置33包括壳体34和溶气罐29,壳体34内的下部设有浮选槽35,浮选槽35内设有呈环形辐射状的穿孔布水管30,其中穿孔布水管30上连接有装天然高分子基絮凝剂的储罐,使进入穿孔布水管30的原水加入天然高分子基絮凝剂,这样不仅降低絮凝剂的用量,还不破坏蓝藻中藻泥的性质。在浮选槽35上部对称设有呈重复变径的喇叭状结构的缓冲散水器23,缓冲散水器23之间设有对称的释压装置24,释压装置24的进口连接有溶气水支管31,溶气水支管31上连通有橡胶管32,用于对释压装置24进行在线清洗;而溶气罐29进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纳米气泡泵28,溶气罐29出口连接的水管与溶气水支管31活动连接,便于在不影响其他释压装置24运行的情况下,单独将其中出现堵塞的释压装置24取出进行清洗。壳体34内的顶部设有刮渣机25,刮渣机25下部一侧安装有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藻浮选与脱水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浮选装置(33)、叠螺机(1)和工作移送平台(9),所述叠螺机(1)设置在浮选装置(33)和工作移送平台(9)之间,所述浮选装置(33)包括壳体(34)和溶气罐(29),所述壳体(34)内的下部设有浮选槽(35),所述浮选槽(35)内设有穿孔布水管(30),所述浮选槽(35)上部对称设有缓冲散水器(23),所述缓冲散水器(23)之间设有对称的释压装置(24),所述释压装置(24)的进口连接有溶气水支管(31),所述溶气水支管(31)上连通有橡胶管(32),所述溶气罐(29)进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纳米气泡泵(28),所述溶气罐(29)出口连接的水管与溶气水支管(31)活动连接,所述壳体(34)内的顶部设有刮渣机(25),所述刮渣机(25)下部一侧安装有浮渣槽(26),所述浮渣槽(26)通过管道连接有集渣槽(27),所述集渣槽(27)通过管道与叠螺机(1)进料口相连,所述叠螺机(1)出料口的正下方设有藻泥池(2),所述藻泥池(2)的出口通过螺杆泵(3)与藻泥管道预破壁装置(4)的进口相连,所述工作移送平台(9)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布料槽(8)、初级压榨区(11)、缓存区(12)、超高压压榨脱水区(14)和藻泥出料区(15),所述布料槽(8)正上方设有第一滤布卷筒(6),所述藻泥管道预破壁装置(4)通过设有藻泥定量阀(5)的布泥软管与第一滤布卷筒(6)相接,所述布料槽(8)内侧设有排水栅(21),所述布料槽(8)通过工作移送平台(9)按顺序移送至初级压榨区(11)、缓存区(12)、超高压压榨脱水区(14)和藻泥出料区(15)内,所述初级压榨区(11)正上方设有液压装置(10),所述超高压压榨脱水区(14)正上方设有超高压液压装置(13),所述藻泥出料区(15)的侧壁上设有活动窗口,朝向活动窗口一侧依次设有泥布分离装置(16)、滤布清洗装置(17)和热风烘干装置(19),所述泥布分离装置(16)的正下方设有集泥斗(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藻浮选与脱水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浮选装置(33)、叠螺机(1)和工作移送平台(9),所述叠螺机(1)设置在浮选装置(33)和工作移送平台(9)之间,所述浮选装置(33)包括壳体(34)和溶气罐(29),所述壳体(34)内的下部设有浮选槽(35),所述浮选槽(35)内设有穿孔布水管(30),所述浮选槽(35)上部对称设有缓冲散水器(23),所述缓冲散水器(23)之间设有对称的释压装置(24),所述释压装置(24)的进口连接有溶气水支管(31),所述溶气水支管(31)上连通有橡胶管(32),所述溶气罐(29)进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纳米气泡泵(28),所述溶气罐(29)出口连接的水管与溶气水支管(31)活动连接,所述壳体(34)内的顶部设有刮渣机(25),所述刮渣机(25)下部一侧安装有浮渣槽(26),所述浮渣槽(26)通过管道连接有集渣槽(27),所述集渣槽(27)通过管道与叠螺机(1)进料口相连,所述叠螺机(1)出料口的正下方设有藻泥池(2),所述藻泥池(2)的出口通过螺杆泵(3)与藻泥管道预破壁装置(4)的进口相连,所述工作移送平台(9)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布料槽(8)、初级压榨区(11)、缓存区(12)、超高压压榨脱水区(14)和藻泥出料区(15),所述布料槽(8)正上方设有第一滤布卷筒(6),所述藻泥管道预破壁装置(4)通过设有藻泥定量阀(5)的布泥软管与第一滤布卷筒(6)相接,所述布料槽(8)内侧设有排水栅(21),所述布料槽(8)通过工作移送平台(9)按顺序移送至初级压榨区(11)、缓存区(12)、超高压压榨脱水区(14)和藻泥出料区(15)内,所述初级压榨区(11)正上方设有液压装置(10),所述超高压压榨脱水区(14)正上方设有超高压液压装置(13),所述藻泥出料区(15)的侧壁上设有活动窗口,朝向活动窗口一侧依次设有泥布分离装置(16)、滤布清洗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盘生潘亚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