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全量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2645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全量处理系统,包括污泥处理系统,以及依次相连的预处理系统、高效厌氧系统、高效生化系统和深度处理系统;其中,高效厌氧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水解酸化池、高效厌氧池以及沼气处理系统;高效生化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两级反硝化/硝化处理系统以及MBR分离装置;深度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混凝沉淀池,多级Fenton流化床、Fenton沉淀池、生物流化床,以及外排沉淀池。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处理后,渗滤液全量达标外排,系统不产生膜浓水,无需回灌至垃圾堆体或经过蒸发、氧化还原等其他处理,可实现渗滤液的全流量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全量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全量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预处理系统+高效厌氧系统+高效生化系统+深度处理系统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多,国内多数城镇选择清洁直运-焚烧发电的方式运输处理生活垃圾。因此城镇原有的小型垃圾中转/收集站被逐渐取消,取而代之的建设是各种大、中型垃圾中转站。大、中型垃圾中转站由于垃圾中转量大,其渗滤液产生量多,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垃圾中转站渗滤液主要是由城市生活垃圾在中转站经过压缩之后所产生的二次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在中转站压缩过程中,垃圾中所含水分会被压出,垃圾中的污染物会被水分带出,这样使得垃圾渗滤液逐渐形成。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来源主要是:垃圾自身中含有的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特殊有机废水,其具有化学需氧量(≥30000mg/L),生化需氧量(≥5000mg/L),氨氮(≥500mg/L),总氮(≥1200mg/L)及总磷(≥70mg/L)等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水量变化大、含有害有毒污染物种类多等特点。另外垃圾中转站不同于垃圾填埋场,其一般建于城镇中心区域。因此要求渗滤液处理系统污染物处理效率高,处理设施集约占地小,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现有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多来源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其一般多采用预处理+氨吹脱+生化处理系统+MBR/NF/RO/DTRO膜处理系统。渗滤液经系统处理后能够达标外排,但是会产生膜浓水及氨吹脱废液,渗滤液并没有全量达标外排。膜浓水一般采用回灌至垃圾堆体、高级氧化或蒸发的方式进行处理,处理成本高,浓水达标难度大,处理过程也可能产生危废。同时也有采用“调节+预处理+反硝化/硝化+超滤+铁氧化+混凝沉淀+铁氧化+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处理填埋场渗滤液,该工艺虽也能达到渗滤液全量化处理的要求,其仅适用处理低浓度的填埋场渗滤液(CODcr≤10000mg/L,总氮≤1000mg/L),并不完全适用处理垃圾中站渗滤液。同时该工艺存在硝化/反硝化池体占地大,铁氧化工艺污泥产生量大的问题。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属于新鲜渗滤液,没有经过垃圾堆体的发酵处理,所以其各种污染物浓度(CODcr≥10000mg/L,总氮≥2000mg/L,TP≥2000mg/L)普遍高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物浓度。同时中转站垃圾会含有一定比例厨余垃圾,造成中转站渗滤液水质更加复杂,因此其处理难度要大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另外垃圾中转站多位于城镇近郊区,渗滤液系统若产生浓水,浓水不能回灌垃圾堆体,若采用高级氧化或蒸发方式处理,浓水达标的可靠性差,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危险废物,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进而影响周边环境。一般垃圾中转站占地是高度集约化,因此需要渗滤液处理设施高度集约、占地小。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适用于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的全量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中渗滤液全量处理系统,由预处理系统+高效厌氧系统+高效生化系统+深度处理系统所组成。其中高效厌氧系统具有占地小、CODcr降解效率高,提高可生化性等特点,能够有效缩小生化系统占地面积。另外部分渗滤液经过水解酸化后超越厌氧池进入生化系统,为生化系统反硝化提供充足碳源。深度处理系统主体工艺由Fenton流化床和生物流化床组成,其具有占地小,CODcr去除率高,脱氮效率高级污泥产生量少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全量处理系统,由预处理系统+高效厌氧系统+高效生化系统+深度处理系统所组成,以上单元系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该系统不产生浓水,无浓水处理设备,系统设备简单,运行方便,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油类,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及总磷等。预处理包括依次相连的格栅、初沉池、气浮设备以及调节池。预处理系统主要针对渗滤液的大块杂质,悬浮物,油类进行处理,初步降低渗滤液中的悬浮物,油类,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及总磷,并对渗滤液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渗滤液经过预处理后,能够确保后续高效厌氧系统+高效生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效果。高效厌氧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水解酸化池、高效厌氧池以及沼气处理系统。中转站垃圾渗滤液其化学需氧量一般≥30000mg/L,生化需氧量一般≥5000mg/L,但B/C通常低于0.15,属于高浓度难降解废水,为了保证渗滤液能够全量处理,降低后续生化处理系统的能耗和负荷,保证处理效果。采用水解酸化池、高效厌氧池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水解酸化池采用升流式流态、布水采用脉冲循环旋流形式,采用电板式换热器对渗滤液进行升温,并采用高效水解菌以提高渗滤液的B/C比,并将有机氮水解为氨氮。高效厌氧池根据水质特点采用UASB或EGSB的形式,布水采用脉冲循环旋流形式,厌氧循环搅拌采用沼气、水力双效循环,并采用驯化后颗粒污泥,保证池内泥水充分混合,能够大幅降低渗滤液中的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能够确保后续高效生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效果。高效生化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两级反硝化/硝化处理系统以及MBR(外置式)膜分离装置(或二沉池)。其中反硝化池内设置潜水搅拌机或双曲面搅拌机进行搅拌,并设置碳源投加装置,反硝化池的总氮处理率≥90%。而硝化池内设置高效射流曝气器、射流泵及由版式换热器和冷却塔所组成冷却降温装置。硝化池的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的处理率≥90%,氨氮的处理率≥95%。两级反硝化/硝化处理系统出水采用MBR(外置式)膜分离装置(或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出水去深度处理系统,而截留的污泥则回流至两级反硝化/硝化池内。一般,MBR(外置式)膜分离装置出水中化学需氧量及总氮两项指标不能达标。常规工艺是MBR出水采用NF+RO/DTRO的工艺进行处理,渗滤液中的化学需氧量、总氮被截留在膜浓水中,膜清水达标外排。而膜浓水回灌至垃圾堆体或采用高级氧化、蒸发的工艺处理。膜浓水处理成本高,处理难度大。针对中转站渗滤液,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深度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混凝沉淀池、多级Fenton流化床、Fenton沉淀池、多级生物流化床及外排沉淀池。MBR(外置式)膜分离装置的出水全量经过深度处理系统处理后,全量渗滤液能够完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的标准,不产生浓水、其他需要再处理的废水以及危废的等二次污染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以及依次相连的预处理系统、高效厌氧系统、高效生化系统和深度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格栅、初沉池、气浮池以及调节池;所述高效厌氧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水解酸化池、高效厌氧池以及沼气处理系统;所述高效生化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两级反硝化/硝化处理系统和管式MBR装置;管式MBR装置的出水进入深度处理系统的混凝沉淀池;所述深度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混凝沉淀池,多级的Fenton流化床、Fenton沉淀池和生物流化床,以及外排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Fenton沉淀池、生物流化床、外排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出口分别与污泥外运系统的污泥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污泥外运系统,以及依次相连的预处理系统、高效厌氧系统、高效生化系统和深度处理系统;/n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格栅、初沉池、气浮池以及调节池;/n所述高效厌氧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水解酸化池、高效厌氧池以及沼气处理系统;/n所述高效生化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两级反硝化/硝化处理系统和管式MBR装置;管式MBR装置的出水进入深度处理系统的混凝沉淀池;/n所述深度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混凝沉淀池,多级的Fenton流化床、Fenton沉淀池和生物流化床,以及外排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Fenton沉淀池、生物流化床、外排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出口分别与污泥外运系统的污泥池相连;所述外排沉淀池的清液达标外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污泥外运系统,以及依次相连的预处理系统、高效厌氧系统、高效生化系统和深度处理系统;
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格栅、初沉池、气浮池以及调节池;
所述高效厌氧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水解酸化池、高效厌氧池以及沼气处理系统;
所述高效生化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两级反硝化/硝化处理系统和管式MBR装置;管式MBR装置的出水进入深度处理系统的混凝沉淀池;
所述深度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混凝沉淀池,多级的Fenton流化床、Fenton沉淀池和生物流化床,以及外排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Fenton沉淀池、生物流化床、外排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出口分别与污泥外运系统的污泥池相连;所述外排沉淀池的清液达标外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级反硝化/硝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一级反硝化池、一级硝化池、二级反硝化池和二级硝化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硝化池内设有射流曝气器,射流曝气器与一级硝化池外设的若干回流泵通过阀门相连,回流泵还与一级反硝化池相连;所述一级硝化池外设有冷却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硝化池内设有射流曝气器和碳源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刚王久龙林媛媛朱艳臣宋婷婷方沁舲施佳瑾高文郑高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