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娇蓉专利>正文

一种动态建筑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262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动态建筑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分离釜、分离筒、过滤釜、过滤管和蓄水池,其通过搅拌叶带动建筑废水运动,使得建筑废水内的异物与水流能够快速进行分离,过程中并无需对建筑废水进行静止分层且并不需要使用滤网部件,因此不必定期对滤网进行定期维护、更换,能够显著提高对建筑废水的回收、净化效率,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态建筑废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动态建筑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废水处理指的是将建筑废水进行处理后使其达到某一水体或能够再次使用的要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建筑废水,这些建筑废水成分复杂,若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下水管道不仅会导致管道堵塞,还会引起水体严重污染,因此需要对建筑废水进行处理。建筑废水内除了有机溶剂、粉料外还包括铁渣、砂石及混凝土碎屑等多种大尺寸异物,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对使用多层滤网对废水进行多级筛分,再通过水处理系统对废水进行净化,然而滤网网眼容易因废水内大尺寸异物颗粒的不断冲击导致网眼变形,甚至形成缺口,因此需要经常对滤网进行更换,且网眼孔径变大后会导致废水的含沙率提高,若是直接应用于水处理系统会损害滤芯的工作寿命,因此需要额外对废水进行静置分层操作以降低固含量,这使得建筑废水处理的净化周期大大延长,若是研发一种新型的建筑废水来解决上述问题,对于解决该行业痛点,提高废水净化效率将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建筑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分离釜、分离筒、过滤釜、过滤管和蓄水池,所述分离釜内设有与设于分离釜顶端搅拌装置相连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末端设置有搅拌叶,所述分离筒等距设置于所述分离釜底端并与其相连通,所述分离筒内设有与其构成移动副的排废管,所述排废管底部设有排废口且排废管底端设置有与其构成转动副的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分离筒底端构成螺旋副,所述过滤釜与分离釜底端相连通,所述过滤釜顶端内亦设有末端带搅拌叶的搅拌轴,搅拌轴顶端与设于分离釜顶端的搅拌装置相连,所述过滤管设置于所述过滤釜内,所述过滤管缠绕呈蜗壳状且一端与过滤釜底端相连通,所述过滤管内填充有过滤层,所述过滤釜底端与所述蓄水池相连通。优选的,所述过滤层依次为5微米聚PP纤维滤芯、颗粒活性炭滤芯、1微米PP纤维滤芯和活性炭滤芯。优选的,所述分离筒上嵌入式地设有透明观察窗。优选的,所述分离釜和所述过滤釜连通的管道上还设有液泵。优选的,所述分离釜底端与过滤釜连通处设置有电磁阀。优选的,所述过滤釜侧面可拆卸地设置有收集盒且所述收集盒长度超过所述过滤釜长度。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动态建筑废水处理装置,建筑废水进入分离釜后在搅拌叶的带动下快速分层,建筑废水内的砂石、混凝土碎屑等大尺寸异物质地较水重,会分散于混合液外侧,而水则集中于混合液内侧,分散于外侧的大尺寸异物在运动至分离筒部位时会由于缺少分离釜内壁提供支撑,会掉入分离筒内不断汇集,操作人员通过透明观察窗可观察大尺寸异物的分离情况;当分离筒内大尺寸异物装满时,操作人员旋动把手,将排废管沿分离筒拉出,此时大尺寸异物可通过排废口外排,大尺寸异物排尽后操作人员将排废管推入分离筒并旋紧把手继续进行大尺寸异物的分离。当通过透明观察窗不再观察到大尺寸异物时,操作人员启动电磁阀,将含有细微尺寸异物的混合液的通入过滤釜,过滤釜内搅拌叶持续转动带动混合液迅速分层,异物会集中于混合液外侧并在收集盒内集中、沉降,而混合液中部的水流则会不断冲刷过滤管,运动的水流将会不断冲刷并进入过滤管内的过滤层进行逐层过滤,该步骤能够过滤、吸附水流内存在的细菌及一些化学试剂,水流经过滤后将储存在蓄水池内。本专利技术通过搅拌叶带动建筑废水运动,使得建筑废水内的异物与水流能够快速进行分离,过程中并无需对建筑废水进行静止分层且并不需要使用滤网部件,因此不必定期对滤网进行定期维护、更换,能够显著提高对建筑废水的回收、净化效率,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截面构造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位构造示意图;图3为图1中B部位构造示意图;图4为所述过滤釜截面构造示意图;图中:分离釜1、搅拌装置11、搅拌轴12、搅拌叶13、电磁阀14、分离筒2、排废管21、排废口22、把手23、透明观察窗24、过滤釜3、液泵31、收集盒32、过滤管4、过滤层41、蓄水池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结合图1-4,一种动态建筑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分离釜1、分离筒2、过滤釜3、过滤管4和蓄水池5,所述分离釜1内设有与设于分离釜1顶端搅拌装置11相连的搅拌轴12,所述搅拌轴12末端设置有搅拌叶13,所述分离筒2等距设置于所述分离釜1底端并与其相连通,所述分离筒2侧面嵌入式地设有透明观察窗24,所述分离筒2内设有与其构成移动副的排废管21,所述排废管21底部设有排废口22且排废管21底端设置有与其构成转动副的把手23,所述把手23与所述分离筒2底端构成螺旋副,所述过滤釜3与分离釜1底端相连通且连通的管道上还设有液泵31,所述分离釜1底端与过滤釜3连通处设置有电磁阀14,所述过滤釜3顶端内亦设有末端带搅拌叶13的搅拌轴12,搅拌轴12顶端与设于分离釜1顶端的搅拌装置11相连,所述过滤管4设置于所述过滤釜3内,所述过滤管4缠绕呈蜗壳状且一端与过滤釜3底端相连通,所述过滤管4内填充有过滤层41,所述过滤釜3底端与所述蓄水池5相连通,所述过滤釜3侧面可拆卸地设置有收集盒32且所述收集盒32长度超过所述过滤釜3长度。所述搅拌装置11指的是起到带动搅拌轴12运动,进行搅拌作业的装置,在具体实施中采用电机。所述分离筒2指的是起到分离大尺寸异物作用的筒状部件,其与分离釜1想连与水平面夹角为30°。所述收集盒32指的是起到收集作用的盒状部件,其开口狭长与过滤釜3相连通,呈旋转对称设置于所述过滤釜3侧面。所述过滤层41指的是起到水质过滤作用的材料层,在具体实施中其依次由5微米聚PP纤维滤芯、颗粒活性炭滤芯、1微米PP纤维滤芯和活性炭滤芯相连构成。所述蓄水池5指的是起到蓄水作用的池体,在具体实施中还可在蓄水池5上设置微生物过滤装置或重金属电解装置对水质进行去微生物、去重金属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式是通过外部的控制器来实现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专利技术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专利技术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建筑废水进入分离釜1后在搅拌叶13的带动下快速分层,建筑废水内的砂石、混凝土碎屑等大尺寸异物质地较水重,会分散于混合液外侧,而水则集中于混合液内侧,分散于外侧的大尺寸异物在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态建筑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分离釜(1)、分离筒(2)、过滤釜(3)、过滤管(4)和蓄水池(5);/n所述分离釜(1)内设有与设于分离釜(1)顶端搅拌装置(11)相连的搅拌轴(12),所述搅拌轴(12)末端设置有搅拌叶(13);/n所述分离筒(2)等距设置于所述分离釜(1)底端并与其相连通,所述分离筒(2)内设有与其构成移动副的排废管(21),所述排废管(21)底部设有排废口(22)且排废管(21)底端设置有与其构成转动副的把手(23),所述把手(23)与所述分离筒(2)底端构成螺旋副;/n所述过滤釜(3)与分离釜(1)底端相连通,所述过滤釜(3)顶端内亦设有末端带搅拌叶(13)的搅拌轴(12),搅拌轴(12)顶端与设于分离釜(1)顶端的搅拌装置(11)相连;/n所述过滤管(4)设置于所述过滤釜(3)内,所述过滤管(4)缠绕呈蜗壳状且一端与过滤釜(3)底端相连通,所述过滤管(4)内填充有过滤层(41);/n所述过滤釜(3)底端与所述蓄水池(5)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建筑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分离釜(1)、分离筒(2)、过滤釜(3)、过滤管(4)和蓄水池(5);
所述分离釜(1)内设有与设于分离釜(1)顶端搅拌装置(11)相连的搅拌轴(12),所述搅拌轴(12)末端设置有搅拌叶(13);
所述分离筒(2)等距设置于所述分离釜(1)底端并与其相连通,所述分离筒(2)内设有与其构成移动副的排废管(21),所述排废管(21)底部设有排废口(22)且排废管(21)底端设置有与其构成转动副的把手(23),所述把手(23)与所述分离筒(2)底端构成螺旋副;
所述过滤釜(3)与分离釜(1)底端相连通,所述过滤釜(3)顶端内亦设有末端带搅拌叶(13)的搅拌轴(12),搅拌轴(12)顶端与设于分离釜(1)顶端的搅拌装置(11)相连;
所述过滤管(4)设置于所述过滤釜(3)内,所述过滤管(4)缠绕呈蜗壳状且一端与过滤釜(3)底端相连通,所述过滤管(4)内填充有过滤层(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娇蓉
申请(专利权)人:张娇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