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膜建筑锚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225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膜建筑锚固装置,涉及气膜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四角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固定钉,所述固定钉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倒刺,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密封垫、气膜膜体、第二密封垫和槽钢,所述槽钢内设置有螺钉,所述螺钉的下端依次贯穿槽钢、第二密封垫、气膜膜体和第一密封垫并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槽钢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固定钉能够使底板牢固的固定于地面,设置水箱能够进一步的压紧底板,从而使气膜建筑固定的更加牢固,当气膜建筑迁移时,气膜建筑锚固装置可以全部拆移,并可多次重复利用,并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无任何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膜建筑锚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膜建筑设备
,具体为一种气膜建筑锚固装置。
技术介绍
气膜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当需要构建气膜建筑时,需要在现场设置气膜建筑锚固装置。现有技术中气膜建筑锚固装置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地梁,钢筋混凝土地梁需要现场施工,一般是在地面开槽,槽内支模板并采用成品商砼浇筑成型。地梁一般净高1.5-1.8米,露出地面部分高0.3-0.5米,地梁上端面通过预埋金属件与气膜结构连接。钢筋混凝土地梁顶部需要预埋金属构件,施工周期一般要30天以上。现有技术中的气膜建筑锚固装置当需要迁移气膜建筑时,气膜建筑的膜体及设备均可以拆卸并运输至迁建地点,但由于混凝土地梁无法实现拆卸及搬迁,不仅造成很大浪费,增加迁建成本,而且也会在迁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膜建筑锚固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气膜建筑锚固装置无法实现拆卸及搬迁,增加迁建成本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膜建筑锚固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四角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固定钉(2),所述固定钉(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倒刺(3),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密封垫(4)、气膜膜体(5)、第二密封垫(6)和槽钢(7),所述槽钢(7)内设置有螺钉(8),所述螺钉(8)的下端依次贯穿槽钢(7)、第二密封垫(6)、气膜膜体(5)和第一密封垫(4)并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槽钢(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9),所述气膜膜体(5)的右侧设置有水箱(10),所述水箱(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1),所述水箱(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膜建筑锚固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四角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固定钉(2),所述固定钉(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倒刺(3),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密封垫(4)、气膜膜体(5)、第二密封垫(6)和槽钢(7),所述槽钢(7)内设置有螺钉(8),所述螺钉(8)的下端依次贯穿槽钢(7)、第二密封垫(6)、气膜膜体(5)和第一密封垫(4)并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槽钢(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9),所述气膜膜体(5)的右侧设置有水箱(10),所述水箱(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1),所述水箱(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膜建筑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垫(4)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密封垫(4)的上表面与气膜膜体(5)的下表面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雯静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子达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