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抗震混凝土保温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16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一种高抗震混凝土保温砌块,具有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与所述外侧面对向的内侧面、上端面、与上端面对向的下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所述抗震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抗震保温砌块内还设有保温腔体,保温腔体内填充保温材料,上端面包括上找平面,上找平面的两侧设有上凸起块,上凸起块的外侧设有上凹槽;下端面包括下找平面,下找平面的两侧设有下凹槽,下凹槽的外侧设有下凸起块,砌块腔体包括外腔体和内腔体,外腔体由上凹槽与下凸起块形成,内腔体由上凸起块与下凹槽形成,本方案的抗震保温砌块能够较好解决筑墙时找平问题,具有较好的防渗性能,能够实现较好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抗震混凝土保温砌块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地说就是一种高抗震混凝土保温砌块。
技术介绍
简介:自保温砌块是由空心结构的主体砌块、保温层、保护层及连接主体砌块与保护层并贯通保温层的“连接柱销”组成,为确保安全,在连接柱销中设置有加强钢丝。主体砌块有盲孔、通孔、填充三种构造形式。根据不同建筑的具体要求,通过保温层材质、厚度,粗细集料品种、配比,保温连接柱销的断面构造、个数等可调整参数的相应设置,调整各项技术指标,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就建筑物而言,通常需要考虑的有稳定性、保温性、防水性以及砌筑过程的方便性。传统墙体砌块一般为实心矩形体,砌筑时同层和相邻层的砌块之间须使用砂浆或类似的粘结物以保持固定,砌筑时对砂浆的质量要求很高。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时,砌缝间的砌筑砂浆极易发生剪切破坏,产生斜裂缝,交叉裂缝、水平裂缝等。另外,还存在所砌筑的墙体不保温,不防潮的缺陷,需要另做防潮层和保温层,因此不仅造成了成本增加,而且墙体的占地空间大也就使可使用空间减少。引用:目前,也存在全保温材料制作的轻质保温砌块和内填保温材料的保温空心砌块等,例如,中国专利CN2108131公开了一种轻质保温砌块,虽然保温效果好,但也存在现有的抗震保温砌块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抗渗性抗震性差,强度低,每层砌筑前都需要“找平”以免墙体逐渐歪斜导致的施工不方便。因此,缺乏一种抗渗性好、强度高、施工方便以及抗震性好的抗震保温砌块。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抗震混凝土保温砌块。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抗震混凝土保温砌块,具有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与所述外侧面对向的内侧面、砌筑时朝上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端面对向的下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所述抗震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所述的抗震保温砌块内还设有保温腔体,保温腔体内填充保温材料,所述的上端面包括上找平面,所述的上找平面的两侧设有上凸起块,所述的上凸起块的外侧设有上凹槽;所述的下端面包括下找平面,所述的下找平面的两侧设有下凹槽,所述的下凹槽的外侧设有下凸起块,所述的砌块腔体包括外腔体和内腔体,所述的外腔体由上凹槽与下凸起块形成,所述的内腔体由上凸起块与下凹槽形成。作为优化,所述的保温腔体包括外保温腔体、内保温腔体和中间腔体,所述的外保温腔体设在上凹槽与下凸起块之间,所述的内保温腔体设在上凸起块与下凹槽之间,所述的中间腔体设在上找平面与下找平面之间。作为优化,所述的上凸起块与下凸起块的高度相同,所述的下找平面与下凹槽底部的距离大于上凸起块的高度,高度差为砌块腔体的宽度,所述的外腔体与内腔体的宽度相同。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的抗震保温砌块上的上找平面与下找平面相互配合,能够较好解决筑墙时找平问题,由于找平面以及上凸起块、下凹槽、下凸起块和上凹槽的存在,所以本方案的抗震保温砌块能够具有较好的防渗性能;由于下找平面与下凹槽底部的距离大于上凸起块和下凸起块的高度,所以能够流出外腔体与内腔体进行填浆粘合,从而在具备中间支撑的情况下,两侧流出一定的缓冲空间,所以能够实现较好的抗震性能。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抗震保温砌块的轴侧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抗震保温砌块的正视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砌筑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砌筑时上、下抗震保温砌块正视面示意图。其中,1、外侧面,2、内侧面,3、上端面,4、下端面,5、保温腔体,6、上找平面,7、上凸起块,8、上凹槽,9、下找平面,10、下凹槽,11、下凸起块,12、外腔体,13、内腔体,14、外保温腔体,15、内保温腔体,16、中间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一种高抗震混凝土保温砌块,具有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1、与所述外侧面1对向的内侧面2、砌筑时朝上的上端面3、与所述上端面3对向的下端面4,上、下砌筑的两个所述抗震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所述的抗震保温砌块内还设有保温腔体5,保温腔体5内填充保温材料,所述的上端面3包括上找平面6,所述的上找平面6的两侧设有上凸起块7,所述的上凸起块7的外侧设有上凹槽8;所述的下端面4包括下找平面9,所述的下找平面9的两侧设有下凹槽10,所述的下凹槽10的外侧设有下凸起块11,所述的砌块腔体包括外腔体12和内腔体13,所述的外腔体12由上凹槽8与下凸起块11形成,所述的内腔体13由上凸起块7与下凹槽10形成。如图2所示,所述的保温腔体5包括外保温腔体14、内保温腔体15和中间腔体16,所述的外保温腔体14设在上凹槽8与下凸起块11之间,所述的内保温腔体15设在上凸起块7与下凹槽10之间,所述的中间腔体16设在上找平面6与下找平面9之间。为了留出一定的缓冲空间保证抗震性能,所述的所述的上凸起块7与下凸起块11的高度相同,所述的下找平面9与下凹槽10底部的距离大于上凸起块7的高度,高度差为砌块腔体的宽度,所述的外腔体12与内腔体13的宽度相同。工作原理:本方案的抗震保温砌块上的上找平面与下找平面相互配合,能够较好解决筑墙时找平问题,由于找平面以及上凸起块、下凹槽、下凸起块和上凹槽的存在,所以本方案的抗震保温砌块能够具有较好的防渗性能;由于下找平面与下凹槽底部的距离大于上凸起块和下凸起块的高度,所以能够流出外腔体与内腔体进行填浆粘合,从而在具备中间支撑的情况下,两侧流出一定的缓冲空间,所以能够实现较好的抗震性能。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具体个案,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技术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抗震混凝土保温砌块,具有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与所述外侧面对向的内侧面、砌筑时朝上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端面对向的下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所述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砌块内还设有保温腔体,保温腔体内填充保温材料,所述的上端面包括上找平面,所述的上找平面的两侧设有上凸起块,所述的上凸起块的外侧设有上凹槽;所述的下端面包括下找平面,所述的下找平面的两侧设有下凹槽,所述的下凹槽的外侧设有下凸起块,所述的砌块腔体包括外腔体和内腔体,所述的外腔体由上凹槽与下凸起块形成,所述的内腔体由上凸起块与下凹槽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抗震混凝土保温砌块,具有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与所述外侧面对向的内侧面、砌筑时朝上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端面对向的下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所述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砌块内还设有保温腔体,保温腔体内填充保温材料,所述的上端面包括上找平面,所述的上找平面的两侧设有上凸起块,所述的上凸起块的外侧设有上凹槽;所述的下端面包括下找平面,所述的下找平面的两侧设有下凹槽,所述的下凹槽的外侧设有下凸起块,所述的砌块腔体包括外腔体和内腔体,所述的外腔体由上凹槽与下凸起块形成,所述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珂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市德城区创赢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