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044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机构,具体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包括防护框架,防护框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横向隔板和纵固定条,防护框架的顶面开始有若干固定桩孔,固定桩孔的内部螺纹套接有固定螺杆,防护框架的地面固定安装有膨胀地桩机构,膨胀地桩机构包括螺纹套柱、膨胀锥和膨胀锥瓣,螺纹套柱的内侧开设有于固定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并套接于固定螺杆的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膨胀地桩机构,利用可展开式地桩结构嵌入底面通过地桩锥瓣的膨胀胀开增大与地面的抓合力度从而实现防护框架的稳定固定,防止地面松软导致的防护坡脱落,提高该防护坡的固定强度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机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筑坝技术的不断提高,已逐步向高山峡谷地区发展,其坝高已迈入超高坝行列,为保证坝体运行稳定及安全,筑坝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宽度、坡度、填筑料种类进行,为保证其防渗性能,混凝土浇筑前坝体的结构体型需进行严格控制,即控制坝体填料中垫层料、过渡料厚度与坡度,且在迎水坡面需设置水利护坡作为水体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体、防洪行洪等方面的功能。但现有生态护坡大多结构过于简单,实用性较低,主要为框架结构,通过在框架结构的内部种植和栽培各种长根系作物,防止水土流失,但传统框架结构与底面抓合力较低,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固定难度较大,另外,现有防护坡无任何防护结构,在河水的冲刷下生态护坡内部土壤易出现泥沙化导致生态失衡,失去防护效果。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机构,包括防护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横向隔板(3)和纵固定条(4),所述防护框架(1)的顶面开始有若干固定桩孔(2),所述固定桩孔(2)的内部螺纹套接有固定螺杆(9),所述防护框架(1)的地面固定安装有膨胀地桩机构(8),所述膨胀地桩机构(8)包括螺纹套柱(81)、膨胀锥(82)和膨胀锥瓣(83),所述螺纹套柱(81)的内侧开设有于固定螺杆(9)相适配的螺纹孔并套接于固定螺杆(9)的底端,所述防护框架(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若干防护撑杆(5),所述防护撑杆(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消浪缘石(6),所述防护撑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机构,包括防护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横向隔板(3)和纵固定条(4),所述防护框架(1)的顶面开始有若干固定桩孔(2),所述固定桩孔(2)的内部螺纹套接有固定螺杆(9),所述防护框架(1)的地面固定安装有膨胀地桩机构(8),所述膨胀地桩机构(8)包括螺纹套柱(81)、膨胀锥(82)和膨胀锥瓣(83),所述螺纹套柱(81)的内侧开设有于固定螺杆(9)相适配的螺纹孔并套接于固定螺杆(9)的底端,所述防护框架(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若干防护撑杆(5),所述防护撑杆(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消浪缘石(6),所述防护撑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外防护缘石(7),所述内消浪缘石(6)和外防护缘石(7)呈交错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隔板(3)和纵固定条(4)的数为若干且呈垂直分布,所述横向隔板(3)和纵固定条(4)相互焊接固定,所述横向隔板(3)和纵固定条(4)的内部形成若干生态种植腔(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架(1)呈框型结构,所述防护框架(1)的内侧于横向隔板(3)和纵固定条(4)的端部相互焊接固定,所述生态种植腔(31)的结构大小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学广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